自然辩证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论文 >

知觉的对象与经验辨析(4)

来源:未知 作者:chunt
发布于:2017-04-10 共8651字
  至此,我们分析了知觉现象学的对象和它的辩证法。但是,要理解知觉现象学的意义,还需要弄清它在“意识”现象学中的结构位置。
  
  “意识”现象学的任务是说明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根据,因此它与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具有相似的目的。但是,黑格尔在这个“革命”的实施方案上有着与康德不同的想法。我们知道,康德方案的关键一环就是范畴的先验演绎。康德的先验演绎本质上就是追问统一性的根源,作为这个根源康德找到了自我意识。在黑格尔看来,“找到”这个词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康德先验演绎的基本情况,因为康德并不是以“科学”的方式揭示出这个统一性的必然性,他只是偶然的找到了自我意识。这里所说的“科学”并不是指自然科学,而是指理论本身自足的体系性。黑格尔认为,科学应该是无条件的,一切都应该能够在科学内部得到说明,而无需假借外部的解释原则。因此,科学无需外部力量的推动,能够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运动,“我们余下来能做的就是进行纯粹的旁观”〔1〕54 - 55.就康德先验演绎的情况而言,自我意识作为统一性原则并不是由理论自身给出的,而是由“康德”这个旁观者的介入所带来的。就此而言,康德并没有能够“科学”的说明自我意识的必然性。黑格尔的“意识”现象学的思路则是,让意识自己发现自我意识就是它的根据按照黑格尔所设计的思路,感性确定性的真理是知觉,知觉的真理是知性,知性的真理是自我意识。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向根据的返回,由此自我意识被证明为意识的根据。
  
  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这个论证同样是围绕“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个问题来进行的,只是他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加工。他将杂多的综合统一还原为一与多的统一,因为综合统一无非包含这样三个观念: 一、多以及它们的统一。因此,知性的对象就是对立统一体,即所谓“无条件的、绝对的普遍性”.
  
  如此一来,知觉于“意识”现象学的意义就不难理解了。一个最直观的作用就是,通过它说明了一与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由此引出知性概念。此外,知觉是联结感性与知性的桥梁。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感性与知性是相互平行的,感性不能思维,知性不能直观。因此,思维以直观为界限,从而是有限的。但是,黑格尔要求思想的无限性,为此必须要取消思想的界限。这里的关键是消除康德式知性的有限性,即认为知性只能处理被给予的东西。“知觉的分析是黑格尔所发动的最直接的攻击之一,他要破除以此方式理解感性直观和知性之间关系的可能性,因而它是黑格尔工作的一个重要驿站,他试图指明,感性经验的任何方面或任何拟设的直接性,都受到’精神与它自身关系‘的本源规定,而不能够脱离那种关系来考虑。”〔7〕177康德的纯粹被给予性只是一种抽象,任何现实的感性存在本身都是普遍的,也就是知觉的对象感性普遍性。因此,知觉冲破了感性与知性之间严格的界限,它既是感性的,又是知性的。“通过知觉的中介,感性确定性才达到知性。知性作为意识的真实方式,是感性确定性的根据。”〔6〕118 - 119由此,黑格尔就取消了知性的界限,使它成为“无条件的、绝对的”.
  
  知觉的另一个重要性在于,它说明了日常意识过渡到科学意识的必然性。我们知道,康德之所以要追问“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是为了说明“科学何以可能?”.康德的整个分析都停留在抽象的意识层面,他的认识论是与日常意识脱节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日常意识何以会产生科学? 黑格尔通过知觉现象学思考了这个被康德所忽略的问题。“为了扞卫’科学何以可能?‘这个问题的先验意义,黑格尔走出了大胆的一步,他思考’科学何以是必需的?‘”〔8〕83 - 105知觉的对象就是一般的现实的感性存在,黑格尔在这里思考的就是日常意识。这样一来上述问题就是,“知觉过渡到知性,这只是纯粹的偶然吗? 这里是否存在着一种内在必然性的方式,某种在知觉中将它推向知性的力量? 知觉一章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这后一个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8〕83 - 105知觉被自身的经验所否定而过渡到知性,这意味着日常意识过渡到科学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先刚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有些译文略有改动,根据德文版G. W. F. Hegel. Phnomenologiedes Geistes[M].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70.
  〔2〕Claus -Artur Scheier. Analytischer Kommentar zu Hegels Phnomenologiedes Geistes[M]. Freiburg:Verlag Karl Alber,1986.
  〔3〕Joachim Hagner. Die Wahrnehmung;oder das Ding,und dieTuschung[C]. in Dietmar Khler und Otto Pggeler(Hrsg.) ,G.W. F. Hegel: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Berlin:Akademie Ver-lag,2006,s. 55 - 90.
  〔4〕Ludwig Siep. Der Weg der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M].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2000.
  〔5〕Eugen Fink. Hegel:Ph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der?Phnomenologe des Geistes “[M]. Frankfurt am Main:VittorioKlostermann,1977.
  〔6〕Martin Heidegger. Hegels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M]. Frank-furt am Main:Klostermann,1997.
  〔7〕罗伯特·皮平。黑格尔的观念论[M].陈虎平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6.
  〔8〕Merold Westphal. Hegels Phnomenologe der Wahrnehmung[C]. inHans Friedrich Fulda,Dieter Henrich(Hrsg.) ,Materialien zu He-gels ” 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98,s. 83 - 105.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自然辩证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