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的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研究(2)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段练,刘咏梅,王阶
发布于:2017-03-15 共8220字
2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结合前文对血瘀证的认识及辨证要点,目前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以病因造模,模拟寒凝、气虚、热毒、气滞等致病因素; 另一类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模拟血管病理,如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最后以动物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药测证三个方面判断造模是否成功。所以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建立也可以概括为“二因三果”,“二因”即为病因和物理化学方法,“三果”即为动物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药测证。
2. 1血瘀证的病因模型
根据血瘀证的病因及实验实行的条件等综合考虑,研究者们对寒凝致瘀、气虚致瘀、热毒致瘀、气滞致瘀4个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2. 1. 1寒凝致瘀 目前多将大鼠置于低温冰柜、冷水浸泡或冷水游泳。如将大鼠放入低温冰柜,在- 15℃的冷环境中,持续受冻4 h左右,待大鼠出现寒战停止[5]; 或 (- 5 ± 1)℃环境中3 h,连续3天[6]; 或0 ~ 1℃冰水中20 min,连续2周[7].判断模型是否成功主要通过观测大鼠的活动、爪尾的颜色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5 - 7].
2. 1. 2气虚致瘀 建立气虚血瘀模型的思路大致是通过强迫游泳、饥饿及多因素复合制作法。如强迫大鼠游泳14天,使大鼠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造成大鼠体力逐步衰弱,模拟极度劳倦所致气虚证的发生过程[8 - 9]; 或选用老年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10]; 也有学者通过不可预知的慢性睡眠剥夺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复合刺激,复制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11].此类模型多采用倦怠嗜卧、毛发稀疏、舌质紫暗、皮下瘀紫等气虚血瘀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评价[8 - 11].
2. 1. 3热毒致瘀 建立热毒致瘀模型往往是通过腹腔注射内毒素[12 - 13].根据中医理论,内毒素应属热邪、毒邪,故持续注射一定时间后,大鼠即表现出类似中医血瘀证的症状,如舌质从最初红润逐渐变暗,津液减少,舌下静脉变长,皮毛变得枯黄,爪甲由淡粉色变枯燥,尾部光泽减退并逐渐呈紫暗色,眼睛分泌物增多,大便臭秽,多处于闭目无精神状。血液流变学检测则发现模型动物1 ~ 4周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功能有改变,4 ~ 8周血小板聚集增强伴血浆黏度升高[14].
2. 1. 4气滞致瘀 其原理是根据中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和七情过极导致气血运行逆乱的理论,采用电针刺激引起恐、惊、怒,导致气滞血瘀证模型,最常用的是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 声、光、电刺激) 方法以及半高脂高糖饮食刺激进行干预,复制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15].
2. 2血瘀证的微循环障碍模型
中医血瘀证诊断标准[4]中加入了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相关指标,故而在血瘀证造模时这些指标中异常也是血瘀证模型评价的依据和活血化瘀疗法的效应靶点。血瘀证兔动物模型是在较长时间内多次反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 同时通过牛血清白蛋白作为一种外来异体抗原,多次注射引起变态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血管内皮,加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模型兔出现高黏、高聚集和高凝血的病理状态[16].也有学者应用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造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发现其外周红细胞计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和变形指数均有明显增加,认为血瘀证模型成立[17].虽然目前针对血瘀证模型的证候研究找到了部分相关指标,但均不特异,尚不足以作为证候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因此,还需结合动物外在表现、体征等一系列情况,一起判断模型是否成立。
另外,为了保证血瘀证的建立并进一步提高造模成功率,可通过复合影响因素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如寒凝加皮下注射肾上腺激素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18 - 20].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在保证病因致瘀的基础上加用药物,一方面建立相关疾病的模型,另一方面血瘀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更为确定。从动物的行为体征和实验指标两方面制作模型,提高了可重复性,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目前此类造模方法的应用中标准仍未统一,如存在寒凝时间、方法、频率,药物注射量、频率不确定的问题。另外,此种模型往往只体现了血瘀证中阳虚血瘀的特点,并未完整体现血瘀证其他方面的病机变化。
也有实验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发现疾病模型建立后其证候模型也同时建立。如有学者建立中华小型猪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在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放置缩窄环,造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术后观察了动物的舌象、一般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动物表现为冠心病血瘀证[21 - 22].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从疾病与证型的相关性着手,根据血瘀证为冠心病证候频数第一的研究基础[23],确立冠心病的证候模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中尤其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段练,刘咏梅,王阶. 血瘀证中医证候模型的现状与展望[J]. 中医杂志,2017,04:346-350+353.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