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又叫青春痘、粉刺,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常见皮肤炎症。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特色,且毒副作用小,除中药内服外,还包括药膳疗法、中药制剂外用法、面部经络穴位按摩、针灸等方法。笔者采用中药熏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20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刺络拔罐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本院针灸科患者,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大32岁,最小15岁;病程均在1年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美容学》[1]中有关标准拟定。(1)多见于青春期,皮损发于颜面,以前额、颊、颏部为主,其次为上胸、肩、背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2)初起在毛囊口呈现米粒大小的白头粉刺,有的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乳白色粉质物,继续发展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等,常伴有皮脂溢出及毛孔粗大;(3)自觉轻微瘙痒或疼痛,心理负担过重,食用刺激性、甜腻性食物,月经前期等可加重皮损。
1.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医外科学》[3]中有关肺经风热型“粉刺”辨证标准制定。主症:颜面潮红,粉刺焮热、瘙痒,或有脓疱,苔薄黄,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
(1)中药熏洗。采用我院自拟痤疮外洗方(方药组成:桑白皮、黄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生枇杷叶、牡丹皮、赤芍、丹参、甘草、炒枳壳、生山栀)。外洗方法:将药物经煎煮沸后,取药液500mL倒入盆中,面部距离药液20cm左右,以药液蒸气熏面5min,出汗为宜。待药液温度降至50℃左右或待药温适宜时(以不烫手或能耐受为度),用纱布或毛巾浸透药液后,擦洗患处,每次10min,每天3次。(2)刺络放血拔罐方法。取穴分两组:①大椎、肺俞、脾俞、灵台;②大杼、肺俞、心俞、肝俞。用三棱针点刺其中①组出血后加拔火罐,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选取2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至皮肤微微发红,再行拔罐,出血以适量为度。以上穴位交替使用。每2~3d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
2.2对照组单用刺络拔罐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有关标准拟定。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和瘢痕者;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Ⅱ级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但<70%,或严重程度减低Ⅰ级以上,仍有新皮损出现者;无效:皮损消退<30%或有加重者。
3.2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痤疮的发病与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中微生物的作用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痤疮多为脾胃积热上熏于肺,致肺经血热,复感外邪蕴结于皮肤腠理而成。如长期思虑过度、劳心伤神,常可引起心火旺盛、心火上炎;或长期嗜食辛辣、油腻、嗜酒均会脾胃蕴热,日久积热上熏于外,发于体表而成痤疮。
我院自拟中药熏洗方系为苦寒药物,入心、肺、肝经,能清肺中蕴热,有泄火解毒、利湿散结消肿之功效。刺络拔罐法是由《灵枢·官针》论述的九针中的刺络发展而来。《内经》提出“血实者决之”,“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的刺血原则,说明刺络出血可排出瘀血以祛毒,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协调人体功能。结合拔罐,可增强养血和血、通经活络之功。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瀹骈文》中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同时中药熏蒸的物理温热作用,可扩张局部和全身的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病灶,有着其他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1)快速高效:针对患者不同的皮肤性质,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配合中药熏蒸,将中药物理作用于青春痘病灶,可快速疏通毛孔。(2)对脾胃的毒副作用小:内服药通过消化吸收而发生药效,但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药物会对脾胃本身产生或多或少的刺激,甚至是强烈刺激,从而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中药熏蒸经皮肤、孔窍直达病灶,对脾胃无影响,是脾胃功能欠佳患者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中药熏蒸配合刺络拔罐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赵永耀。黄霏莉。中医美容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127-136.
[3]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3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935-936.
一、绪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从古至今,如何美容、保持青春美丽、延缓衰老一直是人类特别是女性永远的话题。从古至今,我国有着抗衰老美容的悠久历史,唐代的武则天为了永葆青春用藕粉、珍珠粉、白玉粉、人参水调制的胶来敷面,这使得武则天...
粉刺为颜面、胸、背等处生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也称痤疮。本病好发生于青春期发育期的男女,成年后的男子也可发...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以黄褐色色素沉着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损容性皮肤...
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朝阳产业, 是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 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医药高新技术板块中最具活力前景及容纳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重要领域, 中药化妆品业将是中药产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药黄芪属于豆科类植物,传统中医认为,中药黄芪能具备补阳气、排毒、消肿、生肌的效能,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可以增强机体的自由基抗损伤能力,且抗衰老、抗缺氧能力较强,中药黄芪在美容行业中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还能够实现神经、免疫力、消化系统的调节,...
中药古方七白膏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的《御药院方》也载有此方。其组成有:白芷、白蔹、白术、白附子、白茯苓、白及、细辛、鸡子白。使用时将上药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合为挺子,每挺如小指大,阴干。每夜洗净面后,用浆水于瓷器中磨汁涂之。...
中医面部美容是一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整体观辨证论治,通过调节阴阳、脏腑达到内清脏毒、外疗皮肤的学科,主要有针灸、刮痧、推拿,中药等几种治疗方法。...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讲究健康, 女性也越来越爱美, 并且已经不满足于只用化妆品追求外在美,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推崇健康的由内而外散发的健康美。...
中医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一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与方药为手段,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清洁颜面,美化皮肤、五官、毛发,去掉面部瑕疵,来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美,增强其生命美感的目的。中医美容是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前辈经过几...
中药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可以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理,标本兼治。中药补水可以改善人体的缺水状态,从而缓解皮肤干燥、瘙痒、衰老等因缺水造成的症状.如《日华子本草》中载:天冬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经临床应用证明,天冬有润泽皮肤,和颜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