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 论
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在表演创作角色的过程中,会不断的给予演员创作人物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揣测思考如何让角色呈现得更加有特点、更加鲜明。而在表演创造的角色得到荧幕呈现之后,我们对角色塑造成败的总结也是我们升华演员表演创作功底的最好方式。与此同时,作为演员,我们还应在许许多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以及舞台作品中,寻找成功人物塑造的共同点,在他们的作品和书籍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实践道路。
表演,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作为一篇分析肢体语言表演的硕士论文,首先就是要明确什么是表演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又是什么?英国表演艺术家亨利。欧文①在论及什么是戏剧表演艺术,特别是高境界的表演艺术时说:这种艺术体现诗人的创造并赋予诗人的创造以血肉,它使剧里扣人心弦的形象活现在舞台上。
这里所说的诗人的创作,指的就是剧作家所写的剧本。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表演艺术就是演员根据剧本中的文学人物,结合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性格特征等,创造的有特点且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表演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学四年本科的学习中,除了基本的表演理论知识之外,我更多是偏向于实践学习,在一些小品、舞台剧或者是影视作品中直接面对面的去创造角色。虽然没有研习表演理论的机会,但是后来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表演理论和实践创作的不可分割性。表演理论是表演实践创作最好的支撑。只有有了强大的理论依据支撑,才能够使我在表演实践上更加得心应手的去创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不是盲目的为了创造而创造,而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以及评价生活;要尽可能地去揭示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哲理,对观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观众从中领会生活的真谛。
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现实环境中的人物是不一样的,从表演定义上讲,演员要放大一切与角色想通的性格因素、人物形象,要尽可能的缩小一切与角色性格相悖的因素,最终从性格上化身角色。真正的做到我就是他,而不是饰演他。黄渤就是做到了在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矛盾统一体中的完美共存,这样的做法可以轻而易举的让观众忘记剧中角色是演员黄渤,情不自禁的接受了剧中扮演人物。这一系列的体现就得益于黄渤出色的语言特点跟肢体语言淋漓尽致的表演。
观众们对于黄渤的关注,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那与传统审美标准不相符的外部形象,和他取得成绩之间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他参加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的超高票房收入,正在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其实,这些都还只是外在的表象。黄渤的表演之道中,蕴含着许多“学问”,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反应出来的更是当今中国影视行业的趋势。
黄渤从进入影视行业以来一直擅长扮演气质另类的小人物形象。他的演技棱角鲜明、注重细节、表现力强,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强烈的戏剧化处理,有利于迅速在观众中建立认知认可,为大众所接受。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作品的态度,对于形体语言的充分使用,这三大特点便是黄渤自己对于他理解的表演的定义。本论文将重点剖析黄渤在电影作品中表演的具体表现,并细致的阐述肢体语言元素的相关理论,进而更好的了解黄渤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掌握学习表演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最终达到创造性格更加鲜明的荧幕角色的目的。
1.2 黄渤简介
黄渤,1974 年 8 月 26 日生于甘肃,地地道道的山东青岛人,中国内地着名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配音专业。早年的黄渤郁郁不得志,先后做过酒吧歌手、舞蹈老师、串场主持、某韩国工厂的中方代言、影视配音等多种工作经历。
2000 年,黄渤在好友高虎的极力推荐下在没有从影经历的情况下客串出演管虎执导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这是他的第一部影视作品,从那以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2006 年出演新锐导演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里笨贼黑皮的角色。黄渤在《疯狂的石头》中扮演跟着道哥混,比较冲动,愣头青一般的随身携带榔头,遇见不顺心的事就想来一下子、满口青岛话笨贼黑皮,该角色令黄渤一举成名,也让导演和观众发现了黄渤的喜剧天赋。
2009 年黄渤凭借《斗牛》中的牛二令他一举夺得第 46 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第17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影视事业。《斗牛》的故事背景是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侵掠中国,全村的百姓都被日本鬼子迫害,只剩下牛二孤苦伶仃,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是为了给受伤的战士提供营养,因为鬼子要进村扫荡,所以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转移,可是带着奶牛转移不方便,就把奶牛托付给牛二照看,为了这头奶牛,黄渤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周旋、斗智斗勇。
2012 年,黄渤主演悬疑喜剧电影《杀生》,获得第 20 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第 4 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黄渤在本片中扮演的牛结实是一个被全镇人视为“撬寡妇门,挖绝户坟的无赖”、“欺男霸女,童叟都欺的祸害”,该片剧情跟以往的喜剧剧情不径相同,该影片主打荒诞悬疑与黑色喜剧元素,虽然是荒诞的黑色幽默,但是黄渤与余男的情感线却在极致疯狂中蕴含深情,表达真挚。看惯了黄渤的疯癫与搞笑,很难想象他和美女谈恋爱是怎样的画面。
2013 年的贺岁档,黄渤主演《人在囧途之泰囧》在里面扮演反派歪脖子高博在戏中总是一身“特务黑”,黑衣、黑裤、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总是流露着一副鄙夷欠扁的神情。在周星驰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中,黄渤扮演了孙悟空,造型非常之怪异另类,令观众直呼毁三观,但是他的表演却堪称炉火纯青,甚至有网友赞他的喜剧表演可比肩周星驰。众所周知,周星驰以周氏幽默红遍大江南北,得到了广大网友如此高的评价,我想不光光是黄渤的运气好,更多的是他所饰演的角色真的是贴切广大观众,被大家所认可喜爱。而在电影《101 次求婚》中,黄渤不再搞怪,也不再逗笑,而是扮演了一个勤劳勇敢、老实厚道、善良本分的男人,多年来一直渴望娶妻生子,但相亲 100 次仍未成功的屌丝黄达,三部影片同时上映票房总和近 30 亿,当时黄渤被戏称为票房卅帝。而 2014 年国庆档再次被他承包,《心花路放》、《痞子英雄 2》、《亲爱的》三部影片票房总和已达 11.72 亿,成功升级为国内首个 40 亿影帝。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肢体语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社会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发展、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等的不同,就直接导致了肢体语言表达的意义相同。肢体语言,它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每一种肢体语言背后蕴含的都是一种文化特征,要想深刻的理解这种肢体语言,就必须深刻的了解肢体语言背后的文化隐喻。
国外学者在影视演员肢体语言的研究中非常重视对肢体语言的解读。“关于对肢体语言的重视,最早可能源于古代印度的戏剧理论着作《舞论》。在梵语中‘戏剧’一词源于‘舞'.”
在《舞论》中,作者详细的叙述了演员的肢体语言,以及演员的表情动作,表演方式等。这和我国传统经典的戏曲剧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我国传统的戏曲剧目中,例如关汉卿《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等,对于演员的肢体语言都有一定的要求,表演方式有一定的原则性和规则性。人物在肢体语言的塑造上也是统一的模式化,肢体语言在进行剧目展示时都是遵循法则。
而每一种肢体语言的出现,都代表或者表达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而随着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特别是近代西方戏剧的介入,中国传统的戏曲开始逐渐变化。以往固有的模式化以及法则开始被打破,戏曲中的表演,不再是模板化的肢体语言展现,肢体语言的变化、运用,在情景设置、人物形象以及剧情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3.2 国内研究现状
赵鑫,贾强在《浅析语言在静态电影的表现》中指出:影视表演艺术是演员以自身为创作手段,主要是用接近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人体动作、语言、表情以及演唱演奏等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绪情感,在银幕或舞台上奉献给观众的一种表演艺术[4].
语言,是一套我们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以及处理规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就语言来说,一方面语言主要指代我们沟通所使用的语言,即自然语言。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也在不断的丰富,如人类发现动物能以某种方式沟通,就要了动物语言,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如电脑语言、肢体语言、影视语言等。而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影视肢体语言。影视肢体语言涵括了影视语言与肢体语言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语言。
它由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两部分组成。众所周知,电影、电视的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画面语言是影视作品的首要部分,人们通过对画面中人物语言的分析来解读影视作品。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把影视语言作为视听语言来理解。如果将一部影视作品看作一个文本,那么,影视肢体语言是由画面文本与言语文本构成的有机整体[5].
在影视作品中,画面包含的内容很多,如镜头、景别、色彩、光线、表演等,影视肢体语言作为画面叙事内容的载体,是影视作品的核心部分,它赋予了电影和电视的运动性美学特征,使得影视艺术能够叙述事件、塑造人物、传情达意,真正成为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所以,对于肢体语言的解读,是我们理解表演的核心。在我国,专家学者通常把表演理论分为三大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以梅兰芳为主的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每种体系都有各自的建立标准和理论依据。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是建立在他所提出的间离效果之上的,强调破坏舞台表演中的生活幻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强调舞台表演者与观众隔离的孤独状态,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则强调人物的表演需形神具备。但是,三种体系无论怎样的不同,综合来讲影视表演艺术都是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来向观众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艺术魅力的。
因为,影视肢体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与刺激性,表现直观,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审美刺激。但是,影视肢体语言中所表现的事物却又是单一的、个别的、具体的,其作用发挥余地也是有限的。所以,它所能激发的人的思维想象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影视肢体语言的表达上,我们既要肯定它对所表现事物的审美功能,又要在肢体语言的局限性上深入分析探讨,以求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以及表演的表现方式,充分的展现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1.4 论文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
影视表演艺术是演员以自身为创作手段,主要是用接近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人体动作、语言、表情以及演唱演奏等形式塑造人物形象、传递情绪情感,在银幕或舞台上奉献给观众的一种表演艺术。其中肢体语言便是影视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表现的最基本就是肢体语言的展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与口头语言一样体现“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任务,某种程度上对口头语言表现有着很大的补充、加强作用,甚至更具震撼效果。
影视表演的肢体语言主要包括动作和语言。肢体语言作为演员创作角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演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演员不仅需要模仿生活化,同时还必须把自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完美的表现及进行加工再创造出来,使肢体语言得到充分的运用。基于肢体语言是通过演员的身体的不同部位,为了传递某个信息而展现出来,并具有丰富影视作品的内涵及表现力。因此,了解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重要性及多种形式,对于解读指导影视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影中,由于演员出现在镜头前,所以肢体语言的形式与话剧相比有些改变,演出形式也就有所不同。从默片开始,演员就非常重视运用大量的肢体语言来体现人物角色,一般都是比较夸张式的表现手段,以喜剧为主,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淘金记》等。但随着后来有声电影到电视剧的出现,肢体语言也相应成了影视艺术中最重要的表演手段。
在影视作品中,充分使用形体语言传情达意,也是黄渤在表演中的一个秘密武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黄渤的关注,往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那与传统标准并不相符的外形,和他取得成绩之见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他参加创作的电影作品获得的超高票房收入,正在不断创造着新的纪录。其实,这些都还只是黄渤外在的表象。黄渤的表演之道中,蕴含着许多“学问”,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精神”.
黄渤擅长扮演气质另类的小人物形象。他的演技棱角鲜明、注重细节、表现力强,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强烈的戏剧化处理,有利于迅速在观众中建立认知,为人所接受。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作品的态度,对于形体语言的充分使用,综合起来就形成了黄渤表演的三大特点。
但是,人们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到黄渤丰富的表情和幽默调侃性的方言,却总是忽视黄渤在形体方面广泛而多样的设计。几乎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着黄渤专门“秀”形体功夫的段落。或为舞蹈,如《假装情侣》;或为奔跑,如《人在冏途之泰冏》;或为搞怪,如《厨子,戏子,痞子》;或为另类,如《杀生》。在这些专门段落之外,他对于自己的外部形体设计也很强烈,如走路的姿势,如摆放的手势,如行进中的形态以及节奏感等,他都有着自己的专属设定和理解;就连在《大灌篮》、《爱情呼叫转移》等客串演出的影片中,黄渤也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创作的机会。
黄渤擅长将专业的设计揉合在生活化的表象之下,故不留痕迹,为观众广泛接受,专业技巧犹为老道。所以综合上述的各类支撑力,充分的体现出作为一名优秀的为大家所认可喜爱的演员,从容不迫的心境以及对角色创造的态度,都是难能可贵的。
而从黄渤对于肢体语言的完美运用以及创造,我们再反观时下的一些表演方式及手段,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自动化的电器越来越多,人们的运动也越来越少,人类本身的肢体语言变得越来越简单和缺乏,人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也下降,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演员在舞台上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开发和运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以及加强肢体语言作为表演载体的探索和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