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保险论文 >

建设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的方法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02 共348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困境探讨
  【第一章】我国保险企业文化构建分析引言
  【第二章】保险企业文化理论概述
  【第三章】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钻石”模型
  【第四章】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五章】建设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的方法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国内保险公司文化创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建设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的方法分析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和国家对文化作用的认识已然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美国著名企业家约翰科特曾说:"只要你是成功的企业家,你就会有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而没有企业文化的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和破产的公司。"我国保险企业文化的缺失是影响我国保险业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多一般建议在很多文章皆有体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法。

  一 引入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钻石"模型。

  本文第 4 章对保险文化建设的"钻石"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模型从保险企业文化的内涵-精神、制度、产品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四个方面分别在保险企业经营的环节-产品开发、展业、承保、理赔中的作用。在建设中,企业领导和员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大力倡导"钻石"模型包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产品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在各经营环节的建设力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

  二 紧密结合实践,丰富保险企业文化理论。

  前文提到了保险业专业人才比较少,目前很多保险业的高级领导层并不是保险专业出身,而高效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力量又比较薄弱,所以,我国保险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和调研都比较少,不能给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企业可以征聘保险专业的专家,如大学教授等作为公司的文化建设顾问。由专家组成团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借鉴经验等途径,加深保险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丰富保险文化内容。每个公司自身情况不同,丰富保险文化理论最关键的便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在行业背景相同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自身已有的优劣势,量身定做,形成一套专门针对某企业的文化体系。这样的理论成果更能有效、快速地为企业员工所接受,也更容易融入到企业的血液里。

  而保险基层机构在宏观理论或者企业的文化的中心思想的指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地域、风俗习惯、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等具体因素,制定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在基层机构晨会夕会等聚会活动上集体进行培训和学习,既能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又能促进基层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三 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贯穿保险文化始终。

  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将保险公司内部的矛盾转化为和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任何环节都是以人为核心的,必须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重视员工的满意度。任何公司的盈利都不是全靠管理者获得的,真正发挥作用的靠的是一线员工,他们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他们的心情好坏直接影响业绩的达成。

  短期来看,是员工自身收入减少,长此以往,承受最大损失的将是公司。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 5%,会连带提升 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 0.5%的企业绩效。

  员工的满意度一般是由工作环境、人文环境、薪资待遇、领导方式等方面来考察,而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二,重视员工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渴望在工作中收获学习和成长,保险公司的员工也一样。公司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公司需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合理规划的平台和条件,以助于员工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给予自身工作动力。这都能够提升员工满意度,也能够更大争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营造和谐氛围。

  四 强化保险企业制度文化的执行效力。

  前文简述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关系,精神文化是本质、是基础,而制度文化则是方法、是手段。精神文化对员工内心的感召是感性的、临时的,不具备长期性,想要让员工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认同企业理念,长期为公司效力,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需公平、合理、透明,多方征求意见,寻找最佳方案。任何一家保险公司都分为总部、分公司、子公司等各个层级,这些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不同的环境,员工背景、素质不一,客户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各异,各机构不能照本宣科,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制度内容进行创新。

  公司制度的制定不是为了应付领导和监管机构的检查,更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

  公司必须拥有强有力的执行政策,要求领导严格约束自己,在企业生产管理、人事变动、民主决策中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打击任人唯亲、公报私仇、一言堂等不良现象,遏制不正之风。以此营造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保障企业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五 导入 CIS 系统,改善保险企业形象。

  CIS,是英文 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 的缩写,意思是"企业识别系统".CIS由三者构成:1、企业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fy,简称 MI);2、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fy,简称 BI);3、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fy, 简称 VI)。MI 是抽象思考的精神理念,难以具体显现其中内涵,表达其精神特质。BI 是行为活动的动态形式。VI用视觉形象来进行个性识别。通过此系统的导入,改善保险企业形象,建设品牌文化。

  形成 CIS 手册,将企业文化固态化、文字化,通过对员工的培训等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1. MI 系统。

  MI 系统是企业的灵魂,体现了企业精神的内涵,是企业核心理念的体现,反映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企业文化的经典浓缩。MI 系统的制定要讲求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听取、收集员工意见,杜绝空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和信条的产生,建立真正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理念。同时,升华了企业发展追求,利用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实现关注、指导企业发展的目的。比如新华保险一直倡导的"务实、合规、提升"便是典型的案例。

  2. BI 系统。

  BI 系统是全体员工外在行为表现的总和,是 MI 系统的外化,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体现,它以企业的精神、理念为动力,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BI 是一种动态识别形式,是企业理念观测、执行乃至实施所需的手段。

  3. VI 系统。

  VI 系统是通过一系列静态视觉符号,以具体化、视觉化的形式向外界传达企业的信息,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涉及层面广,效果直接,比如公司的名称、标识、主题色、装修风格、着装等等。这有助于企业外在形象树立和加深客户对公司印象。

  4. CIS 手册形成。

  成立 CI 策划委员会,通过组织、调研、策划等一系列活动,将三个系统的具体内容形成手册,涵盖公司物质和精神的各个环节。手册形成后,公司宣传部门通过媒体、单页等方式对公司企业文化造势宣传,营造氛围,不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社会大众都能对公司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和接触。之后,由公司培训部门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让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员工心里。公司领导应该大力倡导企业文化的践行,将企业文化的内涵充满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六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各家保险公司的发展都没能避免通过扩大销售队伍规模提高销售业绩、扩大公司资产。这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好处,成长很迅速,规模也迅速扩大。但事实表明,这种发展道路无异于饮鸩止渴,不能形成良好的成长机制。相反,因为从业门槛低,尤其是销售准入几乎零要求,导致很多素质较差的人员进入销售队伍。对客户来说,销售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水准,正是很多低素质销售人员的存在,让保险行业曾经一度陷入困局。如今,虽然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第一,保险行业应加强保险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审查,必须在依法通过相关资格考试之后才能允许其从事保险行业。目前,我国有关保险行业的资格考试主要有保险代理资格考试和保险精算师考试。

  第二,保险企业要放眼长远,提高人事面试考核标准,在学历、人品、工作能力等方面做到严格要求,吸收高素质人才。员工入职后,要按照规定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获得学习成长,更加了解保险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清理之前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低造成行业形象差的毒液。

  第三,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保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严格进行监管,对一般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进行审查。保监会作为权力机构,有责任而且有能力对保险行业、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对违规违法现象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企业文化论文
返回: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