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构建研究
【第一章】国内农业保险建设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业保险理论基础
【第三章】国外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研究
【第四章】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研究
【第五章】农业保险模式和制度优化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我国农业保险体系完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农业保险理论基础
2.1 农业经济。
2.1.1 农业经济概念。
农业经济是指以土地为生产资源,建立的从事相关农业经济生产活动。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水产业、林业、畜牧业、副业、休闲农业等。其中副业是指对农产品小规模加工制作的产业,而休闲农业则是指对农产品生产地的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近期发展迅速,常常伴随旅游业"捆绑销售".
因此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的所有经济体系,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2.1.2 农业经济风险。
一般而言,农业经济风险主要是农户在进行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故意破坏而导致的灾害造成的不确定性损失。通常这种不确定性概率较大,且农户无法进行预测。
在我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农业越经济发达经济才能越经济发达。因此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红有着奠基石作用,没有农业,其他产业无从发展。但由于农业先天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天然环境影响程度大,后天又受生产过程周期长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在整个生产循环过程中遭遇到许多可见或不可见的风险。就风险产业而言,农业是其代表性产业。通常农业经济受市场影响大,农产品种植面积大,且受自然灾害侵犯频繁,导致农业风险有着以下两种风险。
(1)自然风险。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就是需要与自然资源融合,这就导致了农业在发展中的局限性。我国地大物博,耕地面积广阔,地势高低不一,因此在不同地势情况下受到的自然灾害也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的种植和发展。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百年不遇的洪涝干旱、08 年南方的暴雪和汶川地震等等,这些灾害对我国农业乃至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损失。除此之外,随着环境污染破坏严重,我国的环境质量极度下降,2003 年的非典给全世界人民敲响了沉重的警钟,随后的"禽流感病毒"事件也给社会造成了莫大的恐慌,而农产品作物的灾害也是愈加猖狂,特别是蝗虫对农作物的生长更是成了致命伤害。如此频繁多发的自然灾害给社会的防控任务大大加大了难度。
(2)市场风险。农业经济是指农产品经加工制作等形成消费产品投放到市场,一旦面对市场,农产品必须同其他产品一样具备着产品的商品属性。从微观市场经济角度上来看,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需求弹性小于 1,说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少,增加农村品的销量也不会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而若农产品产量远大于社会对其的需要,将容易产生农产品过剩情况,出现"谷贱伤农"情况。因此这在生产供给上也存在着生产规模的市场风险性;其次,农产品例如鱼肉类等生鲜产品不易长期保持新鲜,价格会随保质期距离越长而降低。这在原材料管理及加工上也存在着风险;除此之外,一些生产周期长的农作物例如水稻、甘蔗等季节性明显,市场供给较稳定,但受到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变化,供给变化往往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2.2 农业保险。
2.2.1 农业保险的概念。
农业保险是指农户在进行农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各种意外事故进行的农业投保以降低农业损失的一种商业保险。同一般产品一样,农业保险机构对农产品或者农业过程活动进行保险,促使农产品能得到顺利的收成或生产加工,使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造成损失降至一定程度。其次,农业保险和与农村保险不是一回事,农村保险的叫法相对而言比较宽泛,它具有地域性特征,是指在农村范围内从事的各种参保活动,因此农业保险为农村保险的一个子范畴。农业保险不但能最大限度减少财政救灾支出,稳定农民生产经济活动中的灾害恢复,也能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和意外灾害的能力,对于"以天"为本的农业经济来说,农业保险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生产风险。
上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渐完善各自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由于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科技水平、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形成了各国各具特色水平的农业经济状况,再次受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影响,各国政府更是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因此结合本国农业发展实际水平,对国外的农业保险制度进行分析,有利于为我国制定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对国家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可持续健康的农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2.2.2 农业保险的作用。
(1)增强抵御"天灾"能力。
众所周知,农业"靠天吃饭",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水平提高,这一情况得到改善,但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水平限制,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农业产量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越频繁,农业的生产和再生产越难稳定,因此为了消除自然灾害带个农业经济的损失,国家可以通过对农业产品及其过程生产进行投保,结合国家财政补贴双重运作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2)稳定农业稳定增长,提高农户收入。
农户或者农业生产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状况和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意愿及其预测情况对所选择的农产品开展农业投保,这样虽然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但从整个生产周期来看,可以将概率损失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将减轻农业自身损失的不确定性促进作物或者农产品的稳定生长和经营。从农户种植种类上看,农户特别是我国的小农户以种植水稻、小麦、甘蔗等基础作物为主,虽然进行多种类种植可以避免单一作物风险集中,但从经济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将会导致土地和资金等资源的低效率配置。
因此对农产品和作物进行风险转移将不仅消除农户的风险担忧,也能促进国家土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化、规模化及其稳定健康发展。
(3)保障农村金融体系高效有序发展。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农民可以向农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以做农业生产备用资金,但若遭受到重大自然灾害,不仅对产品造成几乎毁灭性的损失,也会造成农户无法在规定期限偿还银行或信用社资金,进而影响农业的再扩大生产,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大大挫伤农户对农业种植的信心和积极性,也对拉动再生产贷款形成一定障碍,降低了农业生产性贷款质量和规模。从此可知道,农业保险机构通过保险制度模式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商业投保提供给农户的补偿,这不仅会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也会减轻金融贷款机构的负担,促进金融资金对农业生产性投入的流通。
(4)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挑战。
农业保险属于世贸组织组织实施农业保护的有效方式,世贸组织组织规定必须建立以"绿箱"为主的间接方式来保护农业,因此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符合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开发培育农业保险市场是一项应对 世贸组织 挑战的重要战略措施。
2.3 农业保险的基本理论。
2.3.1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作为一种物品有着物品的属性,即是一种东西能被人使用,但是他也有着私人物品没有的特点就是,无论私人出多少钱,公共的物品都不能出售,除非有特殊规定。公共物品一般来讲都是有着特殊的属性,例如:非他性、非竞争性、效用不可分割性等。关于非他性的解释就是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在旅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其面对的对象时全部的人。例如公共厕所这一个公共物品应该对全部的人开放,不应该属于私有或者收费。非竞争性的理解就是每个人对于这项公共产品的使用是公平的,不应出现不公现象。效用的不可分割就是公共物品在履行期职责时,需全部开放,不是属于个人的。例如:政府兴建的健身设施,在使用上市全民皆可使用的,不能说这个设施安放在哪里就被哪个地方的人占有,要确保设施的不可分割。
为了容易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我们通过"搭便车"行为来阐述公共物品的意义。
搭便车是指某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对第三方影响。该影响可以通俗的概括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是某个体的生产劳动活动使第三者受益,而受益者无须付出任何代价,负面影响是某个体的生产劳动活动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但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就农业产品而言,农业产品外部性主要表现在收益的流失、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的无偿提供、对其他行业成本外部化的接受及对生态环境的成本外部化。
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起到基石的作用,它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好处,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收益外溢".其次,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提供了绿地、植被、河流、池塘等自然景观,它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正面作用,整个社会群体也因此受益匪浅。但同时,农业也承受了别的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譬如工业倾泻的生产垃圾、开垦采伐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都对农业的发展造成了致命的影响。
2.3.2 福利经济学。
关于对福利的理解,一般人觉得是物质或者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福利就是指单位或者国家给予某人的物质奖励,精神上的福利是指的是满足感,很多情况下,精神的满足感要胜于物质的奖励。关于福利这一词的提出是西方的经济学家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的。福利作为一项措施被应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福利经济学,就是为了人民精神物质的双重满足,且达到一个最大值的一个经济上的学科。关于福利的分类,从个人和集体的角度来分,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上所获得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感受,物质给予人高品质的生活经验,能使人生活的更精彩。而精神福利指的是在感受上至少觉得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感高。作为经济生活的福利措施,福利经济学主要研究这经济福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福利经济学的应用在我国的范围颇广,能够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能够分析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国民的福利。总而言之福利经济学在我国的应用就是为了国民利益的最大化而存在的。福利作为一项措施被应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福利经济学,就是为了人民精神物质的双重满足。福利经济学能够指导政府关于经济措施的制订,保障国民收入、增进社会收入等。
福利经济学涉及的主要内容为两方面:一是定义福利最大化,分析如何达到福利最大化;而是确定阻碍福利最大化的因素,并且建议除去阻碍因素的方式。福利经济学的主要思想为拍累托最优经济思想。帕累托最优为当不存在能够使人的处境变好,同时不使某人的处境变化的任意变化时就会出现福利最大化。
农业的福利经济学包括农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农业收入的最优配置和政策决策。
其中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是农业的政府决策。研究人员普遍觉得,政府对国内农产品进行补贴,变向降低了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国内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对国外的竞争者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最终导致国外竞争者退出我国市场,使得我国民众的整体福利提高了。
其次,传统农业保险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影响社会福利和农户福利。首先,国内学者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所保障的农作物的品种、范围等因素导致农作物产量及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着生产者的福利。农业较为特殊,主要依赖农业保险的为农具。
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农业收入的最优配置和政策决策等作为农业经济学的主要几项受农业福利影响颇深,其中最显著的是关于农业的政府决策。因此提高农业保险对于社会福利的作用,关键是政府在作用。
第2章保险行业和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及现状2.1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保险业的发展与外部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消费者只有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才会考虑为未来投资。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也与我国的政治环境变化密不可分。保险的思...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获得提升的客观推动之下,保险行业在社会发展中展露头角,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险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要在根本上促进保险行业的有效发展,保险行业在发展期间也逐渐重视起经营以及监管各项内容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现阶段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不高.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数与迅速增长的老年人口数相比相差甚远,平均...
参考文献:[1]陈晓涵。中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管理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2]张雪葳。商业健康保险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3]蔡玲,邝岚。国外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的应用实践及其启示[J].广西金融研究,2008(5):37-39.[4]王...
完善的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财产保险公司实现长期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新媒体环境的内涵与特征入手, 分析当前保险营销工作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不足, 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方法。...
为了有效地预防工伤危险事故在大范围内发生,同时也要提升职业的安全性,降低企业员工的患病机率,缩短与发达国家在工伤事故上的总体差距,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地强化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工伤保险预防机制,同时提升员工在安全防范方面的意识,使员工...
我国金融保险外包行业虽然起步晚, 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快, 而且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只有透析消费者心理才能使营销达到预期效果。灵活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将会深刻影响保险营销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把握, 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购买欲望, 营销心理学使保险业真正明确顾客的切实需求, 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使营销方...
愿意做志愿服务工作的人数已经成为一个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晴雨表。[1](1)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逐步开展,如何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的问题日趋紧迫。本文拟对我国志愿者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略述管见,敬请方家指正。一、志愿者保险的意义与域外立法现状(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