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包”(Financial Aid package)计划最早起源于美国,是美国混合资助模式的主要载体,也是其学生资助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成功经验已被多个国家所采纳和借鉴。近年来,资助包计划也被引入我国,并在少数高校试行,今后还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一步助推我国教育资助改革进程。
一 、美国 “资助包”计划的原理与操作
在美国,高等教育资助项目繁多,其中仅联邦政府的 “基于经济需要的资助项目 (financial needbased aid)”就有八项。若按项目性质分类,主要可以这样划分,属于 “赠予型资助项目 (Gift aid)”的助学金2项,属于 “推迟付费型资助项目 (De-layed payment aid)”的 贷 学 金4项,以 及 属 于“自助型资助项目 (Self-Help aid)”的校园工读计划2项 (具体参见图1),至于以奖学金为主的“非经济需要的资助项目”(non-need based aid),更是数以千计。
如此多的性质、来源与成本不同的资助项目,带来了充沛的资助经费,同时也给资助分配带来了困难。为更好地协调资助项目分配,防止对有些人重复资助乃至过度资助,而另一些人却资助不足,美国政府采用了 “资助包”计划。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 “资助包”,就是 “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如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 ‘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其核心理念就是大学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②。可见,资助包是配置给学生的一组混合资助项目。资助包的配置遵循 “因人资助”原则。【图1】
①在规模配比上,资助规模要与学生的资助需求呈正比,即学生的资助需求越大,他的资助包就越 “丰厚”,反之亦然。这样既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足资助,实现教育公平的社会诉求,同时又可防止资助不足和资助过度,保证资助的均衡性。
在结构配比上,资助结构要与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相适应,即学生家庭经济越贫困,无偿资助项目 (主要是助学金)所占比例就越大,反之亦然,即两者相适应。这样,将无偿资助项目更多地给予贫困生,可以保证学生资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即使最贫困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获得无偿资助,而必须配以一定比例的有偿资助 (如学生贷款或校园工读),体现了高等教育的 “成本分担”原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配置资助包的关键在于准确了解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那么,如何了解这些信息呢?美国利用本国完善的收入申报和征信系统,通过 “家庭经济调查(mean test)”可以获取这些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美国政府制定出资助包配置的权威操作方法——— “国会方法”。它主要包括5个步骤:第一步,计算 “上学成本”。“上学成本”主要反映 “学生入学所需”,它由5项指标组成,即上学成本=学杂费+书本文具+食宿费十交通费+其他费用。具体的上学成本由大学委员会负责测算并公布。第二步,计算 “预期家庭贡献”。“预期家庭贡献”主要反映学生的 “家庭供给能力”(家庭经济状况)。预期家庭贡献=(家庭收入+财产+学生个人积蓄)-(平均生活开支x家庭人口)。核算预期家庭贡献所需的各项参数数据,如家庭收入、财产等,主要通过 “家庭经济调查”来了解。由于美国的收入申报和征信系统发达,收集上述数据并不困难。大学委员会核算出美国各地的参考标准,学校可根据这个标准来估算学生的家庭经济支付能力。第三步,计算学生 “经济资助需要”。 “经济资助需要”反映学生入学的资金缺口。即经济资助需要=上学成本一预期家庭贡献。经济资助需要一般由高等院校来计算。第四步,配置资助包。即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经济资助需求,学校公布一揽子资助的配比标准。第五步,动态管理。学校将各种名目的奖学金也纳入资助包中,旨在鼓励学生学习,方便统筹管理。联邦法律规定,学生获得的资助总和不得超过上学成本。若学生在资助包之外还获得其他校外资助 (如奖学金等),必须主动报告。若资助总和超过上学成本,将减少其他资助项目,以防止“过度资助”。一旦发现学生漏报或谎报,全部资助将可能被取消③。
可见,“国会方法”的实质是以 “学生入学所需”与 “学生家庭所供”核算资金缺口,以此为每位学生配比资助规模和结构,并加以动态管理。国会方法的操作流程可概括为图2:【图2】
综上所述,美国的资助包计划实际上是个 “一揽子混合资助”方案,它对每个学生的资助额度、资助结构、计算办法、操作流程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便于执行,也易于审核和监督。而且,它利用美国完善的收入查证和征信系统,保证了相关信息的真实准确,促进了资助公平与效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
二、我国高校 “资助包”计划的探索
中国高校的资助包计划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为配合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我国开始建立和实施以 “奖、助、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实施初期资助体系尚不完善,资助力度和覆盖面都很小,而且即便存在诸如分配不公或 “吃大锅饭”等现象,其影响也有限。所以在这一阶段,资助分配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观,资助包计划未引起国人关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完善 (尤其是2007年新资助体系的建立),我国资助项目更加丰富多元 (参见图3),资助力度和覆盖面也大大增加。这既为高等教育公平提供了财政保障,同时也加大了资助分配的难度,并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图3】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传统贫困生资助模式下,众多资助项目需多次申请,占用学生和校方的大量时间精力,并造成信息反馈滞后,处理周期过长,学生要等很久才能得到资助。第二,重复资助与资助不足并存,资助分配不公平。尤其是资助分配中 “旱涝不均”、“既重叠又漏缺”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第三,资助情况不透明,学生意见较大。这些问题表明,以往的资助分配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学生资助亟需新的分配管理模式。与此同时,2007年上半年,教育部连续发布7个重要文件,进一步明确了 “贫困学生分级资助”、“学费资助和生活费资助分离”等政策。在上述背景下,国内有少数高校 (如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华侨大学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开始对学校资助工作进行改革,试行资助包制度。
目前,中国各高校试行的资助包计划虽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的来看,它们都是学校为贫困生 “量身定做”的 “一揽子混合资助方案”。在该方案中,助学贷款、助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等各种资助项目被整合成一个 “资助包”加以统筹安排,集中办理,同时也有利于资助项目的协调和管理。资助包的配置一般遵循 “分级资助”原则。
在规模配比上,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以此决定资助力度。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学生分为 “非贫困生”、“普通贫困生”和“特困生”三类。特困生享受的资助力度要大于普通贫困生,以保证资助分配的公平性。在结构配比上,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并以此决定资助结构。特困生享受的无偿资助项目要多于普通贫困生,非贫困生最多只可享受奖学金,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日后还款压力过大,又培养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防止无偿资助过多使其滋生 “等、靠、要”心理。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国高校资助包的配置关键在于对申请学生进行分类。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类呢?我国目前主要依靠 “贫困生认定 (deter-mination of needy students)”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再对学生进行分类。基于此,资助包的操作流程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贫困生认定。贫困生认定由地方政府和学校联合操作,其主要工作是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类。
第二步,资助包分包。在贫困生认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经济资助的实际情况,按照 “分级资助”原则,为每位同学制定个性化的 “一揽子资助方案”。
第三步,动态管理。学校对资助包进行实时管理,动态了解学生实际资助情况。若学生获得资助资金过多或资助结构失调,那么其它资助就会相应减少,以此实现总金额的平衡。
综上,中国高校资助包的执行流程可概括为图4:【图4】
可见,中国高校资助包计划的核心是根据对贫困生认定的各个等级,结合学生个人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整合不同的资助方式,对学生予以资助,这样既方便学生申请,又便于学校和银行管理,同时能够促进资助工作的公平和效率。从实践情况来看,各高校试行资助包计划实施以后,大大改进了学校资助工作的成效,受到广大师生和管理部门的欢迎。
三、中美高校资助包计划的差异及其成因
中国高校的资助包计划是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与美国资助包计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国情不同,中美资助包计划也存在某些显着差异,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资助原则不同。美国的资助包配置以“因人资助”为原则,其规模与结构分别与学生的资助需求和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资助包的规模和结构灵活多样,因人而异,个性化程度较高,可以充分满足学生不同的经济需要。而我国的资助包配置以“分级资助”为原则,资助包的规模和结构通常取决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所属类型,因此其规模和结构相对单一,贫困生只有“普困生资助包”和“特困生资助包”两类可供选择,其“个性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中美资助包配置原则的差异可用函数形式予以反映。美国高校资助包的规模和结构可分别看作为学生资助需求和家庭经济状况的“连续函数”(参见图5),而资助包则可视为学生资助需求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二元复合函数,即Z=[Q(n),S(p)](其中:Z代表资助包,Q代表资助规模,S代表资助结构,n代表学生资助需求,P代表学生家庭经济状况,n>0,p>o)。在定义域内,Z集合理论上无限丰富,代表资助包形式多样。而中国高校资助包的规模和结构都 可 看 作 是 贫 困 生 家 庭 经 济 状 况 的 “分 段 函数”,③即f(x)=c,a<x<bd,x{b(参见图6),而资助包则可视为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一元复合函数。即Z=[Q(p),S(p)](p >o)。在定义域内,Z集合理论上只有两个值,代表资助包形式相对单调。由于美国具有完善的收入申报等制度,因此计量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容易。我国高校资助包配置之所以选择 “分级资助”原则,主要原因是我国相关制度不完善,居民家庭状况难以计量,因而我国高校资助包配置暂不具备 “因人资助”的条件,只能采取更易操作的 “分级资助”方式。【图5-6】
第二,配置依据不同。美国高校资助包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学生资助需求,即 “学生入学所需”和“学生家庭所供”的差额。而我国高校资助包的规模是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依据。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第一,美国大学的校际和专业间学费差距较大,因此 “学生入学所需”相差也大;而我国大学学费存在管制,所以 “学生入学所需”相差不太大。第二,我国 “学生家庭所供”难以量化,因此学生的资助需求也就无从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以家庭经济状况的所属等级作为确定资助包规模的依据,就成了现实的选择。
第三,非贫困生待遇。美国学生资助理念深受“扩大自由选择”思想的影响。“扩大自由选择”思想认为,非贫困家庭的学生也有权获得资助,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 “选校自由”,体现权利公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再加上美国资助经费充足,因此在资助结构上,非贫困家庭的学生资助包中除奖学金外,也可享受其他资助项目。而我国资助资源有限,因此资助包计划重在照顾贫困生,非贫困生资助包中只有奖学金。
第四,资金用途不同。美国资助资金充沛,资助机制完善,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因此接受资助是学生的权利,政府对资金使用一般不做严格限定。而我国资助资金相对稀缺,接受资助是一种关照。为保证资助资金的有效使用,我国资助包计划要求必须 “专款专用”。如华中科技大学将各类资助分为三类:一类为奖优基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一类为学费资助金,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三类为生活费资助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金、勤工助学金等。资助包中三类资金互不重叠,必须保证资金专项使用④。同样,山东建筑大学也制定了 “助学贷款保学费、助学金保生活、奖学金和勤工助学促发展”的资金包分配方案⑤。这些都是对教育部 “学费资助和生活费资助分离”政策的落实。
四、关于完善我国高校资助包计划的建议
我国高校的资助包计划是国际经验与我国本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与我国的国情基本相适应,它使得资助制度更加公平、简洁而富有效率,值得推广。随着国内条件的成熟,中国高校的资助包计划必将取得新的发展。为助推我国高校资助包计划的完善和顺利实施,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改进贫困生认定方法。贫困生认定是我国资助包计划的实施基础,其认定结果直接关系到资助包计划的实施成效。众所周知,由于我国收入申报等相关制度不完善,如何准确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直是个难点。现行认定方法往往依靠直观和经验,且易受人际因素干扰,所以难免会造成 “误判”。因此,今后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对科学认定方法的研究,以提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度,从而改善资助包计划的实施成效。这也是当前落实和推广资助包计划的关键所在。目前,学界正在对 “贫困生认定模型”开展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可继续深化该研究。
第二,在现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细化学生分级,进一步提高资助包的适应性和个性化程度。如前所述, “因人资助”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分级资助”。但由于我国目前相关制度尚不完善,因而学校只能采用 “分级资助”的办法来配置资助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今后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细化学生分级的方式,在现有条件下提高资助包的个性化水平。
第三,从长远来看,我国高校资助包计划的完善还有赖于收入申报制度与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全。当这些制度成熟后,关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将更加容易获取,也更加准确。届时,学校资助包可以根据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行配置,进而实现从 “分级资助”向 “因人资助”的转变,资助工作也将更加公平和富有成效。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下的定义,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书籍与其他信息资源查找结论,制定研究和学习计划,根据实验研究数据对已有结论作出评价、分析和解释,提出预测等。①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意识、研...
从西方世界教育学发展的路径来看,虽然其都源自于希腊的教育传统,但之后随着各国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德国Pedagogue为典型的德国模式和以美国Education为典型的美国模式.从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历程来看,20世纪初期我国从日本引入的教育学和新中国成...
美国职业技能标准的设计和制定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美国经济持续下滑影响,美国施政者开始认识到制定一套职业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借鉴其他工业化国家相关成功经验,于1977年引进职业分类标准(StandardOccupationalClassification,简称...
数学作为实用性学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化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实用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往往会导致教师用一种非情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与当今...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美国学后托管项目实践与经验的介绍与分析,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因“减负”而提早放学所引发的“三点半”难题。...
第三章美国社会机构及组织对中小学天才儿童教育的支持一、美国天才儿童教育的主要社会机构及组织。在美国,除了各州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天才儿童教育引导和支持之外,天才儿童教育研究机构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及州级层面从事天才儿童的研究机构,为学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系统顺利转型,社会系统也取得较大进步,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有了较大的转变,由专业型、研究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转变。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
第一章美国中小学天才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历史发展一、美国中小学天才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一)美国注重天才儿童教育的背景。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他们的生理和能力都有不同,存在特殊性,同时他们对教育也有着特殊需求。要根据天才儿童...
一、美国新教育史学的转向20世纪后,曾风光一时、为历史学的专业化立下汗马功劳的传统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正在不断地遭受着现代史学思考的质疑。这种从吉本(EdwardGibbon)-麦考来(MacaulayThomasBabington)-兰克(LeopoldvonRank)式的传...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 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 保持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与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形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