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科学论文 >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6-19 共5440字

  一、国内研究现状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作为德国三大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其作用与同时期的韦伯,滕尼斯同样重要,但是在同时代人眼中,齐美尔就是一个“不易归类的使人不安而又令人着迷的形象”[1].加上齐美尔本身的人格特质,个人经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致使其始终是学术局外人。

  而国内对齐美尔的关注始于 1987 年《哲学译丛》第六期刊登的狄塞的《齐美尔的艺术哲学》[2].于次年,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国外社会学》上发表《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评价》,此文是中国学术界对齐美尔最早的研究[3].自此以后齐美尔才逐渐正式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学术界掀起了研究齐美尔的热潮。

  首先体现为有关齐美尔着作的中文翻译作品增多。代表性的有:1990 年出版的 《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2000 年出版的《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2001 年出版的《时尚的哲学》、2002 年出版的《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文选》、《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研究》、《货币哲学》、2003 年出版的《宗教社会学》、《现代人与宗教》第二版、《生命直观》、2006 年出版的《历史哲学问题-认识论随笔》、《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哲学的主要问题》等。

  与此呼应,国内社会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对齐美尔的关注很少,片言只语,甚至是被忽略掉了。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内社会学教材对齐美尔都有所介绍,并且很多不只是对齐美尔思想进行简单介绍,而且从整体上把握,探究其思想逻辑规律。如杨善华编着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对包括齐美尔在内的社会学家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从上可以看出国内至上个世纪 90 年代对齐美尔的关注明显增强,有关其作品翻译显着增加。国内社会学教材也较之以前对其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是有关其理论的专门的着作却比较鲜见。

  本文试图从学者对齐美尔的社会观,现代性理论,社会形式具体类型的研究, 研究方法论四个方面来概括国内有关齐美尔的研究,四个方面并无实质性顺序之分,只是为了叙述方便。

  (一)社会观研究社会观作为社会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决定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选择。而社会学史上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争论比比皆是,主要体现为社会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执。对象之争的逻辑基础或“本体论预设”乃是社会观,它涉及到对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看法和认定[4].有关齐美尔的社会观主要散落在相关的社会学教材中,如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杨善华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周晓虹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体系第一卷》等等。

  其中就国内有关齐美尔的社会观,周晓虹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周晓虹认为,唯实论的代表有孔德、涂尔干,唯名论的代表则是塔德和韦伯, 而齐美尔是继斯宾塞之后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又一调和者。在齐美尔眼中,无论社会还是个人,都既是现实的又不是现实的。社会是现实的,但这种现实性脱离不了个人间的互动;个人也是现实的,但现实的个人又总是经过社会化的。一句话,社会与个人及它们的现实性,就存在于两者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之中[5].姚德薇则认为齐美尔的社会观不是一种对唯名论与唯实论的简单调和,在齐美尔个人和社会不再是权重的两极,而是被赋予参与理解和过程性互动的品质[6].成伯清认为齐美尔的观点带有一定社会建构主义的色彩,因为他分别强调了科学研究是一种对社会的重构,以及社会生活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7].芮必峰、陈燕从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从社会互动如何形成社会这一点进一步论证了上述观点[8].

  (二)现代性理论国内学者专门着书对齐美尔理论进行详细的解读主要表现在对其现代性的关注。比较突出的有 1988 年出版的着名学者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性绪论》,本书以现代学意识为起点,讨论了现代性问题的积累,个体言说与“主义”话语,审美主义与现代性,怨恨与现代性,宗教与民主社会两种形态等几个方面,旨在表明通过现代性问题来讨论迄今社会学理论的问题性。在本书中就齐美尔研究目的的切入点来讲,刘小枫的看法是“齐美尔以一种审美(感觉)方式来确定现代经济制度与现代社会文化制度的心性品质之内在关联,以便更切近地把握现代人的生活感觉。

  描述现代社会的质态,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论述方式,这取决于作为个体的社会学家的观察点和设问。齐美尔的文化社会学方法及其概念,是心理主义的,即从感觉层面来分析社会形态”[9].杨向荣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对于齐美尔,“现代性分析的入口就不能是那些宏观的社会系统或者社会制度,而在于社会现实的内在细微处,在于那些被看作是永恒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瞬间景观,或者说是快照”[10].1999 年出版成伯清撰写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现代性的诊断,社会学片段三个方面探究了齐美尔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理论独特的提问方式和运思过程以引起人们对其更大的关注。在本书成伯清认为齐美尔对现代性的说明既不是基于对社会中重大变迁的历史研究,也不是着眼于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主题,比如政治集中、社会分层、科层化、社会团体、平等、公正、法律的理性化和世俗化,甚至像“社会结构”“社会系统”和“社会体制”之类的概念,在他的社会学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齐美尔所关注的主要是以下这个问题:现代生活的状况对个体人格的完善有何影响[11].

  2006 年出版的陈戎女的《西美尔与现代性》则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文化的现代性来展开对齐美尔不同侧面的论述。本书中写到:西美尔思想大多不是体系化的理论,而是思想片断式的言述。据此,本书以几个专门的个案,从几个侧面勾勒他的思想轮廓,这几个思想侧面是西美尔的货币论、性别论、审美论、宗教论,论述的焦点则放在文化的现代性[12].2009 年出版的杨向荣的《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 本书通过三个关键字:文章里与刘永利认为,在齐美尔那里,现代社会的生活已经裂变成了一个个细小的碎片,而齐美尔感兴趣的也正是这些浸染着现代个体生存图景的生活碎片[13].王小章认为齐美尔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和文化机体中作为现代生活之最直接的承载者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心性结构[14].

  (三)社会形式类型研究国内就齐美尔社会形式类型的研究更是数不胜数,主要是散布于相关的学术论文中。中国知网显示十多年来(2000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11 月 10 日)有关齐美尔的文章 241 篇,其中博士学位论文有 7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 31 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有 176 篇,其他散布于特色期刊及其他会议论文中。涉及的类型也是各个方面,在此就不在一一介绍,主要介绍部分代表性特点。其一,货币哲学是关注的重点,不同论文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对货币哲学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研究,但主要共性就是围绕货币从一种手段上升到一种目的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如异化等[15].其二,有关其文化的研究及其在此基础上与布迪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比较[16].其三,围绕其冲突理论与其他冲突论者的比较,比较集中于与科塞的比较[17].其四,围绕其美学进行的相关研究,这主要体现在齐美尔的美学观对现代审美的影响与意义[18].其五,围绕齐美尔其他的社会形式进行的小众研究,如生活世界,贫困,生命哲学,时尚等等[19].

  (四)研究方法论有关齐美尔思想的方法论研究国内关注则是很少。成伯清的《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可谓是最早对研究方法论的关注。在本书的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纲领中写道,社会学是一种研究方式,一种研究视角,一种研究手段,类似于归纳法。齐美尔的独特之处不在于他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方式,把社会学看做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手段的研究方式[20].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很少有专门对齐美尔研究方式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张小山的《齐美尔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质》一文中较为详细的论述了齐美尔的研究方法论带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色。此外,西北师范大学岳天明的《试论齐美尔社会学研究视角及其学科意义》一文中以齐美尔的调和社会观为起点,论述了齐美尔把社会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起源及其合理性必要性,对其社会研究方法论并未涉及[21].

  二、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理论界对齐美尔的关注与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本人及其思想的碎片化式地把握,但是缺乏对其理论专门细致的研究。索罗金在其 1928 年出版的《当代社会学理论》中,认为齐美尔的社会学缺乏科学的方法,缺乏实验取向、定量调查,是“一种纯粹的思辨、一种形而上学,一种科学方法的阚如”[22].有关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其现代性的理解与解读。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是弗瑞斯比。他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与另一名重要学者波特莫尔合作将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翻译成英文[23].其后,他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着作及论文,包括《社会学的印象主义》[24]、《现代性的碎片》[25]、《齐美尔及其后》等,对齐美尔的学术遗产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挖掘,将齐美尔视为社会学界“现代性研究的第一人”,描绘出一幅“社会学的游手好闲者”的形象,并且深入探讨了齐美尔社会研究中的审美维度,挖掘作为“社会学的印象主义者”的齐美尔的意蕴。弗里斯比还于1994 年主编了三卷本的《格奥尔格,齐美尔:批判性评价》(QGeorg Simmd: Critical Assesment),其中收录了齐美尔本人两篇文章和不同时期研究齐美尔的重要文献 88篇,包括涉及到齐美尔的方法论议题(methodologicalissue)的论文 13 篇[26].他的代表作《现代性的碎片》主要是侧重分析他的现代性思想及货币制度,弗瑞斯比在书中指出,齐美尔研究的出发点在于偶尔性碎片和社会互动的飞逝的图画,而并不是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等。对他来说,互动和社会交往是其两个核心概念[27].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有关齐美尔的研究尤其是具体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基本都已经涉及,并且研究逐步深化,深刻。

  首先,从社会观上可以看出,学者虽对齐美尔的社会观问题认识有所不同但是都认同他的研究对象与社会互动有关。虽是研究的目的与视角不同但是都一定程度上认同齐美尔的研究对象是与社会互动分不开的,这无疑是促进了我们对齐美尔的思想的研究,加强了我们对齐美尔基本思想的认识。同时,这些观点也只是散落在其相关的着作中,专门对其社会观及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研究则较少。

  其次,在有关齐美尔思想的现代性理论方面,学者们细致准确地从不同角度诸如美学的角度、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及我们生活其中的日常生活等等不同角度解释描述分析了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同时,有关其现代性的理论大部分都是成体系的书籍,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整体系地把握齐美尔思想的分析视角。但是,毕竟这些专门着书主要是对其现代性相关的深层次解读与研究,有关其整体思想与理论的专门着作也较为鲜见。

  再次,在有关齐美尔的社会形式方面,学者们详细地呈现出了齐美尔林林总总的社会形式,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与把握齐美尔思想的不同方面,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其思想。但是对其专门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研究也比较鲜见。

  最后,在有关齐美尔的研究方法论方面,总体来说只是部分学者给予了关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们对研究方法论的关注,同时他们不同的研究视角也启迪了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

  然而,虽是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与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几个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深入的关于齐美尔社会学研究视角的专题研究。虽部分学者有涉及但大部分还是散落于着作及论文中。

  (二) 缺乏从互动论的研究范式对齐美尔社会学研究视角探讨。齐美尔的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社会形式是其研究的对象。但是形式之所以能作为他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形式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主要表现,呈现方式。齐美尔关注的还是社会互动本身及其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互动的角度来研究其社会学视角。

  (三)缺乏对齐美尔社会学视角及其生成原因的研究。

  纵观国内的研究很少专门涉及到其研究视角的文章。齐美尔的独特就是他的研究视角的独特。研究视角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四、本文的创新点
  
  以往的研究大多数把齐美尔的社会形式作为其研究的基点,认为齐美尔的思想首先是建立在社会调和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调和了当时的唯名论与唯实论。没有对其内在的哲学基础做出合理的解释。把齐美尔的社会形式当作其研究的出发点,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齐美尔之所以把社会形式作为研究的重点是因为它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互动的承载方式,是社会互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本文的创新点就是从互动论的研究范式对齐美尔社会学研究视角探讨。齐美尔的社会学是形式社会学,社会形式是其研究的对象。但是形式之所以能作为他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形式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主要表现,呈现方式。齐美尔关注的还是社会互动本身及其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互动的角度来研究其社会学视角。其次,对齐美尔社会学视角及其生成原因的研究。纵观国内的研究很少专门涉及到其研究视角的文章。齐美尔的独特就是他的研究视角的独特。研究视角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参 考 文 献]

  [1]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13.
  [2][德]U.狄塞。齐美尔的艺术哲学·哲学译丛[Z].薛云梅、薛华译,1987,(06)。
  [3]李银河。齐美尔社会学思想评价,国外社会学[Z].国外社会学,1988,(06)。
  [4]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5]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14-31.
  [6]姚德薇。试论齐美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40-43.
  [7]成伯清。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Z].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3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