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比及英汉差比结构
“差比”这一术语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马氏在文中将汉语的比较范畴划分为“平比”、“差比”、“极比”三个次类,所谓“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尽管马氏的分类限于“静字”,忽略了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也可进入差比结构,但瑕不掩瑜,此后的汉语语法研究多沿袭此说。
在语言类型学的理论背景下,差比结构包括四个语序类型参项: 比较主体(SJ) 、比较基准(ST) 、比较标记(M) 、比较结果(A) 。
(一) 英语差比结构
典型的英语差比结构为: SJ + A + M + ST(M = than)
英语差比结构的比较标记为 than,其词性为介词或连词。通过词源学上的考察,than 来源于表示时间的副词then,因此可以证明 than 是语法化的结果,而英语的差比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或隐现的时间序列。英语语法中词类和句法的对应关系比较固定,差比结构中充当比较结果的往往是形容词或副词。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可以由名词、动词、动名词、不定式、分词、小句等充当。
Dryer (1992) 基于 625 种语言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在差比结构的四个语序类型参项中比较结果和比较标记是最为重要的。英语差比结构中,比较结果可以是单音节词加后缀 - er 的比较级形式,也可以是多音节词前加比较级 more的形式,无论比较结果的音节结构如何,比较标记都位于比较结果之后。由此可见,英语差比结构中比较结果音节的多少不会影响 A 和 M 的语序。
(二) 汉语差比结构
典型的汉语差比结构为: SJ + M + ST + A(M = 比)
汉语差比结构的比较标记为“比”字。汉语语法研究表明,“比”字是从先秦时期的普通动词一步一步地演化为比较句的语法标记的,即“比”字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历程。
比较标记“比”位于比较结果之前只是当前汉语差比结构的一种主流形式。在历史上,汉语的差比结构中比较标记为“于”,其构成的差比语序为: SJ + A + M + ST(M = 于) ,如: “季氏富于周公。”
李讷、石毓智(1998) 对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进行了历时的考察,其中厘清了“比”和“于”的关系。“于”字在比较句中衰落的原因有二: 一是汉代前后介词短语由主要动词之后大规模向前迁移; 二是“于”在汉及先秦汉语中一身多任,功能的庞杂造成交际的歧义,“比”获得了替代“于”作为差比标记的身份。然而,“比较句的‘于’在魏—唐时代失落”的结论似乎不能完全解释现代汉语中不在少数的 SJ + A +M + ST(M = 于) 型差比句。通过对大量以“于”及其类似差比标记的历时及方言考察,我们得出一个规律: 位于比较标记之前比较标记结果均为单音节词。中古时期的汉语兴起了双音化趋势,这与“于”的衰微在时间上基本吻合。因此,本文认为“比”占据差比结构优势与汉语的双音化密切相关,这就可以解释以“于”为标记的差比结构至今还存于现代汉语的原因。这样看起来,汉语差比结构中比较结果的音节数目对语序的安排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汉语的差比表达存在两种语序结构,其中一种与英语的完全一致。鉴于英汉语在语言类型学上均表现为SVO 型语序,我们推测英汉差比结构有着同样的概念基础,只是二者在概念内部选择了不同的组构序列。
二、英汉差比结构的类型
(一) 英语差比结构
差比句可以根据谓语的不同分为静态差比和动态差比。
所谓静态差比,是指谓语为 be 动词及相当于 be 动词的联系动词,如: seem,look,feel,keep 等。下面通过例句来认识静态差比结构中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的构成及关系:
(1) Gold is heavier than any other metal. (SJ - ST =物质名词 - 名词)
(2) It’s better not to be trusted than to be trusted. (SJ - ST= 动词不定式 - 动词不定式)
(3) She is more sick than lazy. (SJ - ST =形态1 - 形态2 )
(4) Li Yu was more of a poet than (he was) a king. (SJ -ST = 性质 1 - 性质 2 )。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在语义上必须是两个对等的成分,如名词 - 名词、短语 - 短语、小句 - 小句、时间 - 时间、性质- 性质。允许部分已经预设的成分在形式上省略,这就造成比较标记(M) 左右的线性长度不对称,但略去的成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句中补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例(3) 和例(4) ,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是同一主体不同方面的对比,其比较点在于二者的程度差异。 动态差比是指谓语动词为联系动词之外的实义动词(包括情态动词) ,如: do,make,like,cause 等。
(5) I’ve made a lot more mistakes than you have. (SJ - ST= 名词 - 名词)
(6) I know you better than she. (SJ - ST =代词 - 主格代词)
(7) There couldn’t have been any more people than therewere. (SJ - ST = 现在存在 - 过去存在 )
综上,英语动态差比的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与静态差比结构的语义是对等的范畴。
(二) 汉语差比结构
由于比较标记“比”居于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之间,造成“A - 比 A”的扁担型结构,而这种结构又共用其他句法成分,因此在形式上汉语差比结构较英语差比结构省略情况多。
例如:
(8) 北方比南方冷
(9) 造原子弹的现在比卖茶叶蛋的钱少
汉语差比结构的研究成果目前比较丰富,但对于能进入这种结构的语义和句法条件的解释并不完全令人满意。邵敬敏(2002) 指出: 状态形容词和绝对性质形容词不能作为形容词谓语项进入差比结构。诚然,这可以解释一部分语言现象,但这个结论也存在一些缺陷: 对状态形容词和绝对性质形容词的界定在具体操作上缺乏可行性。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类和句法成分并非一一对应,学界最近对词类划分的相关问题也提出了不少质疑,更何况这个结论是建立在词类的次类基础之上。况且,不在少数的反例也反映了结论的解释力有限。邵敬敏(2002) 还认为两类动词可以进入比词。而语言现实是单纯的动词并不能体现出数量或程度的差异,如: 提前、延长、节省、喜欢、关心,这些词的语义本身是无所谓变化不变化的,它们要结合其他句法成分构成的整体才具有[+ 变化]的语义特征。因此,我们来分析构成动态差比句的动词结构:
(10) 我上一个夜班比你多挣两毛钱
(11) 今年我校学生比去年增加了
(12) 我比他们俩更喜欢这个职业
例(10) 中,动词谓语后面选择用数量短语构成动补结构,含有[+ 变化]的语义,但是这个语义的获得更多是与后面的数量结构有关,因为动词与数量短语结合后的表达含有一个数量活动的弹性区间,正是这个区间提供了比较的可能性。例(11) 中,动词后面跟了动态助词“了”之后含有[+ 变化][+ 完成]的语义特征。例(12) 中,动词结构受到程度副词修饰。由此,动词结构本身获得了一种差距空间,使得不同的表达有层级不同的位置,这种位置差就是能够构成差比结构的语义蕴含。
三、英汉差比结构的概念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认知基于体验,始于范畴化,先获得范畴,形成概念,概念系统是根据范畴组织起来的。我们对于“概念”这一术语并不陌生,传统上一般认为应排除认知主体的主观因素,将其视为是事体(包括事物或现象等) 本质在人们意识中的镜像反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抽象表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在认知语言学中,承认对概念的理解应包括认知主体的主观因素,概念被视为认知模型的成分,许多概念是根据场景中的理想化了的、典型的认知模型来描写的。
英汉差比结构属于人类认知范畴中的比较范畴,语言学框架内的比较范畴按参与体的类别可以分为两类之间的差比和三类及以上的极比,也可以按语法单位的分为词、短语、单句、复句层面的比较范畴。本文所论述的差比结构基于以小句(一般为单句) 为单位的表述。差比范畴的获得使得人们对于这一类的表达形成了具有心理基础的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形成离不开表达差比语义的概念化过程。
英汉差比结构的概念基于以下认知思路: 首先,人们在对一对事物或动作在认知比较时心理上存在一个量的梯度;其次,这个梯度进一步分化出两种情况: 精确的量的对比造成的差异,一般由数量词来表达; 模糊的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时间、空间、性状、程度的衡量上存在上量的弹性区间。
程琪龙(2007) 为了便于构建模式,将概念结构根据其表达的特征归入了四个相应的概念域: 方位域、领属域、性状域、心理域。在差比结构中,并不是某个词具有量的梯度,而是在对两个范畴进行衡量的过程,某个对二者进行共同描述的词投射到各个认知域之后,两个比较主体的特性在某个域明显地凸显出二者有所区别,从而导致差一个或是清晰或是模糊的量的差异。
书在书架上。The book was on the bookshelf. (方位)
书是老师的。The book belonged to the teacher. (领属)
书很厚。The book was very thick. (性状)
以上三个概念域中,方位和领属这两个域是确定地描述某个事实,不存在量的过渡的可能性。尽管可以有比较基准进入,如: 杯子在书架上。/杂志在桌子上。但句子的结构决定了表述的前提是这是一个静态的表达,书/杯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二者可有有关联,但在方位域内二者不可能有量的关联。在性状域内,“厚”与“薄”是一组相对的范畴,“厚”与“有点厚”、“较厚”、“很厚”是一组具有模糊的具有量的差异的范畴,因此在引入比较基准时可以顺利进入差比结构,如: 书比硬币厚。/书比笔记本厚。
书掉在地上。The book dropped on the ground. (方位)
书卖给了小王。The book was sold to Xiao Wang. (领属)
书变厚了。The book was getting thicker. (性状)
以上三个概念域中,尽管方位和领属都是确定的,但句子结构显示出这是一个动态的表达,而其中的名词只要凸显出某个方面的相应情状,都允许差比结构进入。人类对外界的感知最明显地就是体现在心理上,因此心理域中的动词很容易体现出模糊的量的多少或者高下。
四、英汉差比结构的分歧探究
语言的结构和边界是一个互为依存的统一体。语言表达必须有界化,否则就会导致结构表达式的崩溃。英汉语在语言类型学上同为 SVO 型语序结构,所有的句法结构都应按照 S - V - O 及其变体的简单或复合形式构建。前文已从形式上对英汉差比结构进行了对比,英语由于具有明显的形态标记,比较级有 - er/more 的词汇手段来体现,因此其差比结构严格按照 S - V - O 语序构建。汉语尽管有两种主要的差比结构语序类型,但是将汉语至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单音节形容词,如: 高、富、勇,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可以单独做谓语的,因此出现高于、富于、勇于的表达也就不足为怪。而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比较标记的“比”字虚化,谓语的位置多由动词来承担,因此实际上汉语遵守的也是 S - V - O 语序的构建方式。同一概念两种表现结构的语言事实揭示的正是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传承关系。
语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由人类的思维特征决定。英语和汉语的差比结构在句法表现上都有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这种同一范畴概念化为类似的语言表达正是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By-bee (1985) 发现了一条根本的语序临摹原则,即语义关系比较近的成分在线性序列中一般靠得比较近。根据英语差比结构中比较主体与比较基准的距离显然不如汉语中这二者的距离紧密的事实,说明这个判断是有一定解释力,何况汉语中常见的把字句、被字句都是介词结构至于话题或主语之后,这更加强了理论的可信度。然而,不同语言的组构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词汇的语法化过程并不是随意的,它要受制于当时整个语法系统的状况。方言语法、语言规划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词汇和语法的使用状况。
五、结 语
本文通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共有的一种语法范畴———差比结构,对这种建立在比较范畴基础之上的句法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英汉差比结构的认知—概念基础: 人们在对一对事物或动作在认知比较时心理上存在一个量的梯度(精确或是模糊)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进一步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不是一个自主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的论断。对于两种差比结构存在不一致的部分,认知语言学中的完型、概念框架等理论应该能做出更为准确的解释,相关内容将有另文专述。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正在日益繁荣的语言理论,它不仅可以揭示语言之间的共性更能解释彼此的差异。选取英汉语言进行对比,这只对比研究的一个切入点。跨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们要注重“异”同时不能忽视“同”,在这一点上吕叔湘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Bybee,Joan. 1985. Morphology: a Study of the Relationbetween Meaning and Form[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Co.
[2]Dryer Matthew. 1992.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s[J]. Language,68.
[3]程琪龙. 概念框架和认知[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李讷,石毓智. 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原因[J]. 世界汉语教学,1998(3) .
[5]邵敬敏,刘焱.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 汉语学习,2002(10).
现实世界中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缤纷灿烂的。描绘色彩缤纷灿烂的世界时,会使用到颜色词。颜色词不仅可以用来描绘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示由其色彩特点引申得出的象征意义。中日两国颜色词有着相似的象征意义,同时又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一、黑的语源由来甲骨...
随着高考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考试内容的不断深化,中国全社会都更加重视发挥考试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引领主流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促进社会文化遗产传播的经济价值,并提升和完善高...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中国汉字的传入,日本出现了表记文字。在时间的长河中,两国语言在日本融汇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同形词,可以说这些同形词有很大一部分是同形同义的。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有些同形词的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委婉语是一种以较含蓄的语言表达某种强烈的或者难以说出来的话语,意为令人愉快的或者听起来不刺耳的语句.在英汉语系中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从表达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来看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的共同点[1].在汉语体系中委婉语常采用的相关修辞...
泰国作为我国的周边国家之一,近年来和我国的贸易往来频率逐渐增加。双方国家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受到彼此语言文化的阻碍,导致了双方交流的困难,阻碍了双方贸易的发展。称赞语作为语言交流中最多见的交流方式,给双方国家的投资者带来的语言文化阻碍最为...
1.引言人类语言中存在的大量动物词除指称各种具体动物之外,还被广泛用来喻指人或表达抽象概念。例如,蝎子(скорпион)除了用来指称一种以昆虫为食、身体末端有毒钩的节肢动物外,还可以用来表示心肠狠毒的人;狼(волк)除了用来指称一种形状像狗、...
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除了服从语法规则以外,还要受句子成分的语义以及语境的限制。专门讨论汉英语义对语序影响的研究较少。夏金(1994)谈到,汉语幸亏你来了和你幸亏来了不同,是因为幸亏的涵盖范围不同[1]。鲁川(2000)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分析汉语语法...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活动的运行与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报道也层出不穷。21世纪财经网、《中国日报》(ChinaDaily)等中外权威报刊的经济语篇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描述,对其分析有助于理解经济活动中的概念,对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
色彩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在语言世界里也担当着重要作用。由于人类文化的共通性,色彩的表现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相同之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中色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有所差别的。一、研究的问题以先行研究为基础,本文将围绕以下问题...
1.研究背景对比语言学研究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以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