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比较语言学论文 >

泰汉动物熟语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差异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1-28 共4634字
论文摘要

  一、泰汉动物熟语的象征意义比较

  (一 )泰语熟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 泰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优良传统。 从一些泰国熟语中可以看出, 泰国的确是一个“象国 ”,大象尤其 是珍 贵的 白 象 在 泰国被奉为神圣的动物, 而且法律规定在各地发现的白象都归国王所有。 白象一向被尊崇为泰国皇室的象征。

  大 象 在 泰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地 位 比 较高, 可以说大象文化是泰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国的绘画、雕刻等艺术中都离不开大象的形象, 因此, 大象作为泰国人吉祥,神圣的象征 ,也会 出现在泰 语熟语中 。

  如: (拿 荷 叶来 盖 死去的大象):纸包不住火泰国熟语中出现较多的动物按比例排列顺序为:虎 (10.56% ) 狗 (9.03% ) 鱼 (8.61% ) 象(7.50% ) 牛 (7.08% ) 鸡 (6.81% ) 鸟 (6.39% )乌鸦(4.31%)猪(4.03%)……以上这些数字, 大致可以反映出泰国人民传统生活中都注重的动物, 并在熟语中赋予这些动物以象征意义。 其中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泰国人对虎的敬畏、 对鱼的喜爱、对牛的尊重和对鸡的重视。 泰国人虽然认为狗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认为它是 “忠臣”,但是在泰国人印象中又常常是被贬低的动物。 因此泰国熟语中关于“狗”的联想常常带有讽刺、厌恶的意味。 如:(狗心 ):邪恶的人
  
  (二 )汉语熟语中动物的象征意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

  传说中国人饲养动物的历史已六千年以上。

  不管是在狩猎时代还是在转入农耕以后,中国人与动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中国人对动物深厚的情感,包括喜欢、厌恶等各种感情,也都会体现在汉语熟语中。

  动物有关的汉语熟语数量庞大, 有些动物形象及象征意义是汉语中独有的。 作者从搜集的总共 5430 条汉语熟语中,可以看出这么一种规律。 中国人依照心中的动物象征意义为标准, 大体上把动物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中国人所喜爱、 尊重的动物,这些动物不管是虚构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 一律都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 另一种是他们所厌恶、鄙视的动物,这些动物就被中国古代人赋予了邪恶的象征意义。 第三种是具有双重象征意义的动物。

  就是说, 同一种动物, 既在褒义熟语中出现,同时也存在于含贬义的熟语中。

  1.汉语熟语中的吉祥动物 。 在中国人心目中,龙、凤、鹤、虎、龟、马、鱼、喜鹊等动物都是吉祥动物, 由这些动物构成的熟语绝大部分是含褒义的熟语。 比如龙。 龙是中国人 6000 年 以 前 就创 造 出 来 的 一 种 神 话 动物。 古时候, 中国先民把龙这种既使人尊敬, 又使人畏惧的动物作为自己族群的标志,他们希望得到龙的保护和帮助,希望龙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吉祥。 于是龙由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图腾崇拜慢慢发展为他们的吉祥物。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龙被中国皇帝霸占,成了皇帝权力的象征,但是龙的漫长历史和它本身包含的民族文化含义 ,几乎没有动摇它作为中华民族吉祥物的历史地位。 龙是中国人吉祥、力量和精神的象征。 (在泰国,许多寺庙都有雕刻的中国龙的形象,可见,龙的影响之大)。 反映在汉语中,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由龙构成的熟语,如龙飞凤舞等。

  2.汉 语熟语中的不吉祥动物 。 作者搜集的 5430 条熟语中共包含 98 种动物, 其中狼、狐狸、蛇、乌鸦、苍蝇 、黄鼠狼等动物可以算不吉祥动物。 从由它们组成词的熟语中, 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这些动物的厌恶和憎恨。

  3.汉 语熟语中具有双重象征义的动物 。作者发现,在汉语熟语中,纯吉祥动物和纯不吉祥动物并不多, 只用于褒义熟语的纯吉祥动物只有凤凰 、鹤、麒麟等几种动物 ,而仅用于贬义的不吉祥动物 , 也只有 狼 、狐、蛇、乌鸦、苍蝇等几种。 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吉祥和不吉祥的双重象征义。

  在这 些 具 有双 重 象 征 义的 动 物 中 ,作者特意把“狗”这一动物拿出来重点谈谈 。

  狗在中国和在泰国的命运一样, 差不多都是在熟语里受冤枉的。 在西方人眼里,狗是宠物,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因此语言中有关狗的词语含褒义的多,含贬义的少。 但在中国人(也包括泰国人 )的眼里 ,狗具有双重的象征义, 但可惜的是, 含褒义的熟语少( 只有 “ 犬马之报 ” “ 义犬救主 ” “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几个),而多数为含贬义的熟语。 比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三)泰汉动物象征意义异同的原因浅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泰汉熟语中的动1多于有差异的象征义,泰汉人对牛、羊、虎、鱼等最常见动物在文化上的认知和在熟语中的意义基本是相似的,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泰 汉文化都属于亚洲文化 , 地域的接近,加强了两国文化的交流。 据说,泰国的泰人来自中国的南部, 大约于公元十一世纪移居到泰国。 中国傣族人南迁必然带去中国文化, 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和语言中的熟语文化。

  2.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 , 中国历史上的佛教信仰也曾非常兴旺, 共同的宗教影响导致文化观念的相似。

  3.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代又一代的移民, 对泰国多元化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促使泰汉人的文化进一步交融。泰 汉 动 物 象 征 义 的 差 异 的 主 要 原 因是, 泰语熟语以贬为主, 汉语熟语有褒有贬, 这大概是由于泰语熟语的构成内容不像汉语那样复杂。 或者说,泰语熟语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汉语熟语中的惯用语及部分谚语。 作者认为,两种熟语的构成上并不对称, 所以增加了两种熟语在动物象征义上的差异。 至于其他方面的差异,则是因为地理、气候 、动物种群的功能等不同造成的 。

  泰国人喜欢、 尊崇大象, 就如中国人喜欢龙、凤、鹤、麟一样。 “象国”泰国跟“龙”的中国的吉祥动物相异,是很容易理解的。

  二、泰汉动物熟语的人文内涵比较

  (一 )泰语动物熟语中的人文内涵

  作者共收集了与 53 种动物有关的 7201人的处世哲学和大众信条, 可以看出泰国人的人文传统和社会道德, 也可以看出泰国人的经验与智慧, 以及泰国社会的人情世态和社会习俗。

  1.泰 语动物熟语中的处世哲学和大众信条。 泰国过去称为暹罗,是东南亚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家。 在现在 6500 万人口中,除了多数为泰族以外还生活着高棉人、老挝人、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在这个人种多元化的社会里, 泰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形 成 了自己特 有的处 世哲 学 和大众信条 ,这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大众共同遵守的道德也常常体现在泰语的动物熟语中。

  2.泰 语动物熟语中的民族智慧和人生经验。 在某种意义上说,泰语熟语相当于汉语熟语中的谚语。。 这些脍炙人口的谚语,一代一代地广泛流传到今天。 泰语中的动物熟语就是以泰人熟知的动物作喻体, 诉说表达着这个优秀民族超凡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

  3. 泰 语动物熟语中的社会众生相和人生百态。 泰语动物熟语中常利用动物的外观形状, 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比喻社会上不同人的举止行为, 刻画出不同的社会众生相。

  ( 二 ) 汉语动物熟语中的人文内涵

  1.汉语动物成语中的中国古代社会风情与众生相。 从作者搜集到的 831 条汉语动物成语中, 可以了解到不少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 了解到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中衣、食、行、战争与灾难、婚姻与爱情等诸方面的习惯与风俗, 可以读出中国古代人的喜怒哀乐。 这 831 条以动物为喻体的汉语成语, 组成了一部很有意思的中国古代风情画卷。

  一些汉语动物成语是描写和形容中国古代人的各种心态,神态和举止之态的,作者从搜集到的 800 多条动物成语中经过粗略地整理归纳, 根据成语中中国古代人物的各种形象,不同品格与各种为人处事。

  2.汉语动物谚语中的中国社会风情和中国古代的智慧和经验。 如果说,汉语成语是以四字格的古典风格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文信息,那么,汉语谚语则是用像诗句一般的修辞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直至今天还存在的社会风情画面。 汉语谚语虽然像诗句一样生动, 但通俗易懂朴实无华, 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中国人的人生价值观、 事业观和人生交际观。

  许多汉语谚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是因为这些谚语都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人生智慧和人生的总结。 所以这些谚语是非常有价值的。 由于汉语谚语特殊的构造形式,它们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 成了中国人社会生活和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生百科。

  作者搜集整理的与此 66 种动物有关系的 1760 条汉语谚语,大多数都闪烁着的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很有价值的谚语必定会作为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的人生座右铭,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但作者发现,有极少数谚语似乎已经不合时宜,或者说,时代变了、中国变了,这不合时宜的少数谚语的含义不应再作为中国人人生的信条。

  3.汉语动物惯用语中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病。 惯用语是汉语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汉语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高频词语。 惯用语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于比喻意义。 它的出现和流行常常是与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和产生分不开的。

  ( 三 ) 泰汉动物熟语的人文内涵比较

  1.泰 汉动物熟语的人文内涵的相似或相近。 从前文表述中可以看出,泰汉动物熟语的人文内涵基本上是相似或相近的。 两种动物熟语都深深地包含着泰中两个国家人民的大众信条和人生哲学, 都突出地反映出泰汉两个民族的闪光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 都逼真地展示了两种社会中的众生相和人生百态。 这种相似或相近源于人类的共性, 同时也是因为泰汉文化都属于亚洲文化, 文化的相似, 国家地理位置的相近, 加上大量华人移居泰国后带去的中华文化, 都导致了两种语言中动物熟语人文内涵的相似或相近。

  2.泰 汉动物熟语人文内涵的差异 。 泰汉动物 熟 语的人文内涵 基本上 是相似的 ,但由于两国的历史长度不同, 两国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物 产也不同 ,再加上社会习俗 ,宗教信仰的差异, 必定导致两种熟语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

  ①泰汉动物熟语的总量不同。 汉语熟语是一个庞大的词汇群,根据作者的统计,这四种形成的动物熟语共有 5430 条。 而泰语熟语只相当于汉语熟语中的谚语或惯用语, 所以作者所搜集到的泰语动物熟语只有 720 条。 种类、数量的差别悬殊,自然会造成人文内涵含量的不等。

  ②表达方式的差异。 泰汉动物熟语常常在表达同一内容和同一含义时, 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 中国人的性格有内敛和迂回的特点, 许多时刻不太愿意痛快直爽地表达, 而是采取高雅或委婉的表达方法。 比如,中国人说“龙飞凤舞”形容“ 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 也可以形容写字此太快而字迹潦草难认,这就显得很高雅,也很好听。 “信笔涂鸦”也是这个意思但让觉得很文雅,不刺激人。 而泰国人在形容一个人写字又快又潦草时,就说你写字“像鸡扒一样”“乱得像蚊子混战一样”。 这种熟语的表达方法非常直接、非常形象。 这可能与两国人民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情感表达方式有关。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人尤其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中国人喜欢用含蓄高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所以,汉语熟语相对要书面化,经典化。 而泰国人朴实、情 、外向,他们的熟语大多 来源日常生活和直接的人生体验,所以显得粗扩,显得更加生动,更加口语化。

  3.泰 汉人对动物态度的差异 。 作者在搜集泰汉动物熟语过程中, 还发现泰汉两个民族都有热爱动物,珍视动物的共同美德。

  他们与动物相互依存, 动物是两国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同伴。 泰国人对“象”“鱼”的感情很深,中国人则对牛、马、羊、猪等家畜格外珍惜。

  泰汉 人 对 动物 的 态 度 基本 上 是 一 样 ,但仍然有一点差异。 比如,在汉语动物熟语中“杀、抓、死、打”等动词用得比 泰语熟语多,就是说,中国人喜欢吃的动物要比泰国人多得多,一般泰 国人只吃猪肉 、鸡肉 ,而中国人饭桌上则是飞禽走兽都有,连龙、凤都想吃。 比如烹龙炮凤、麟肝凤髓、“要吃龙肉,亲自下海”等。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比较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