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经济管理学论文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危机新表现及解决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20 共5770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企业获得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还开始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同时,相比以往,企业遭遇的危机形式越来越丰富,且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因此,能否有效防范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既直接影响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 广大中国企业的利益及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性,亦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安全问题。因此,及时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可能遭遇的危机类型,深入分析各类新型危机产生的内在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管理,非常必要。这其中,观念上的防患于未然,组织上的分层架构,反应灵敏的危机预警系统显得尤其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危机管理

  对危机管理研究源于美欧。1915 年,美国学者莱特纳首次提出危机管理概念。其后,美欧各国学者开始了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主要集中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危机管理内涵研究。二是危机管理步骤研究。Richard  E. Hayes(1985) 将危机管理分为密切环境监测、了解实际问题、制定可用方案、预测行动方案的可能后果、决定行动方案、下达管理方向及排定计划内容六步。三是危机周期研究。主要包括 “四阶段说”,Steven Fink(1986) 将危机分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及解决期; 而 Michael  T. Charles(1988) 将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舒缓期及准备期、事件爆发中的反应期及事件爆发后的恢复期。四是危机管理策略研究。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代表性成果有: Roger  D. Wimmer(1999) 认为危机预警非常必要;W.  Timothy Coombs 指出危机管理是为避免 /减少由危机引起的实际损失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Uriel Rosentha 等 (1991) 提出危机管理包括危机前预警工作及做好反应和恢复工作,并提出了危机  管 理 “PPRR” 理  论 即 预 防 (Prevention)、准 备(Preparedness)、反应(Response) 及恢复(Recovery)。RobertHeath(1998) 建立了“危机管理壳层结构模型”; 危机管理者须积极承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传播,执行事实调查、深入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等任务; Francis  J. Marra(1998) 分析了危机公关的重要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机,Patrick Lagadec(2005) 提出应设计出一套更好的应对灾难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在中国,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国内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内容较丰富,研究内容一是危机影响因素分析。马小军(2008) 从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经济社会变迁、政治发展、社会结构的失衡,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化加剧,冲突传统及宗教、种族、民族、地区冲突以及文化、价值观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是危机管理原则研究。这一研究以孙彩(2002) 提出六条原则为代表,即危机管理与正常管理相结合原则、防患于未然原则、快速反应原则、真诚坦率原则、顾客利益原则及维护企业形象原则。三是企业危机管理误区研究。李丹等(2005) 提出下列误区很危险: 亡羊补牢,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轻视危机,逃避责任; 缺乏正确经营理念; 内外沟通机制阻塞; 媒体恐惧症。四是危机管理教育研究。汪传雷等 (2006) 提出应根据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危机管理的综合素质。五是危机预管理研究。邱霈恩(2008) 提出危机预管理的内容。六是国际危机管理忌讳事项研究。胡平(2003) 提出的忌讳事项主要有:

  发出最后通牒,威胁对方价值体系的核心,将道义原则同利益冲突相互混淆,过分压迫对方或轻易动武,用 “零和对策”观点对待危机。

  ( 二) 关于危机预警

  危机预警研究可追溯到对企业风险预警的研究。国外对危机预警的研究大约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其时美国经济统计学家穆尔采用扩散指数构建美国宏观经济预警系统,将经济指标分为先行、一致、滞后三种类型。60 年代,出现合成指数法。到 70 年代后期经济预警系统初步定型。90 年代中期,在银行业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测度市场风险的新方法——— VAR,JP 摩根银行采用了“风险矩阵系统”,而信孚银行则选择了“风险调整基础上的资本收益率系统”。

  中国对危机预警研究较晚,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屈定坤(1987) 可视为对宏观经济预警进行系统研究的先驱人物之一。他提出: “宏观经济预警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的思想。90年代初,对企业预警的研究在中国广泛兴起。杨国彪等(1991)认为建立企业景气预警系统,有助于为企业提供超前的科学决策依据。基于企业组织行为、企业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危机三个维度,罗帆等(2000) 构建了企业危机预警体系。贺正楚(2003) 提出“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爆发,是一种对企业危机进行超前管理的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陈昆玉等(2004)探讨并构建了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模型。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肖东生(2000) 构建了以警源判断、警兆分析和警度预报作为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沙勇忠等(2009) 构建了基于元搜索引擎的危机信息监测系统结构框架,将危机信息的收集、监测和处理提高到一种新的水平。

  概括而言,国内预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大致经历了从宏观经济预警发展到行业微观预警、从定性或定量单一方法发展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信息处理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则进一步完善了风险预警机制。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危机新表现

  把握危机类型是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危机有其特殊性,传统危机继续存在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危机正悄悄降临到企业头上。

  ( 一) 政治危机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由于贸易伙伴国政府在政权、政策法律等政治环境方面的变化而给相关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按程度不同,可将政治危机分为两类: 一是财产剥夺类危机,如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遭遇的国有化、征收或者没收以及外侨受到迫害等。随着投资自由化趋势及 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协定》及双边 /多边投资保护协定的签订,中国企业目前尚未遭遇国有化、征收或者没收之类风险,但由于所在国家 /地区发生战略、骚乱或者反华情绪,华侨受到迫害 (在当地从事经营的华人安全受到威胁近年来时有发生),如近年来所罗门群岛骚乱、利比亚动乱及吉尔吉斯坦骚乱均影响到华侨、华人的安全,我国政府随后相继采取了撤侨措施。

  另一类是限制性经济政策,如投资壁垒、贸易壁垒等。这类措施比较缓和,但影响同样非常深刻。2012 年三一重工集团收购美国风电场被奥巴马正式否决; 近年来,中国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双反”、337 条款调查等贸易摩擦更是对中国企业带来了深刻影响。

  ( 二) 金融危机
  
  继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2010 年的欧债危机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出口产生了深刻影响。2009 年中国对  美 国 出 口 额 为 2208 亿  美 元 , 比 2008 年  下 降 约12. 5% 。中国企业遭遇的金融危机为汇率危机( 人民币升值) 及信用危机。

  ( 三) 产品危机

  产品危机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产品存在缺陷、货运风险等。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索马里海盗的影响。

  由于美元贬值和新兴市场国家需求上升,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资源输出国开始调整过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美元大幅度贬值以及美国对伊朗制裁、产油国间的矛盾等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升,导致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 CPI 指数上扬。索马里海盗,泛指在东非的索马里海外的亚丁湾实施打劫或掳人勒索的海盗群。1991 年索马里内战爆发后,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它的存在不仅对中国出国船舶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影响了中国对欧盟及海湾地区的出口。

  ( 四) 市场危机

  市场危机主要是指因国际市场需求变动、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危机。当前,对中国企业影响最为显着的危机主要包括产业回归制造业危机。发达国家结构调整和再制造化战略的影响正逐渐显现。为应对危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结构调整中提出 “再制造化”战略,且各国战略目标明晰,不仅有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还为鼓励重点产业中的制造及研发企业回归出台了全面、具体的扶持政策,有些甚至提出补贴贷款机制、创业启动基金等一系列措施,以确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它的实施,必然影响部分发达国家高端产业活动对外转移的进程及全球跨境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 五) 中国加入GPA

  GPA(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 即 《政府采购协定》,是 WTO 框架下的诸边协议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成员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我国出于履行入世承诺,截至目前已先后三次向 WTO 提交了“中国加入 GPA 第三次修改出价清单”。虽然尚未获得 GPA 成员认可,但中国加入 GPA 已是必然。加入 GPA 固然有助于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及工程承包企业获得 GPA 成员政府采购订单机会,但由于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及工程承包业企业本身竞争力不强,其结果可能是本身竞争力不高的中国本土企业很难真正获得现有 GPA 成员政府采购订单的机会,同时,在国内市场面临现有 GPA 成员同类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压力,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

  ( 六)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危机

  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鉴于目前中国进一步拓展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那么,如何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错位竞争,实现互利共赢,是未来外贸转型发展需要研究的课题。

  上述危机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根据英国 ABC 公司的统计数据分析,欧美企业应收账款一般控制在 0.  25 - 0. 5% ,而我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比例高达 5% ,甚至更高,严重影响着参与经济全球化企业的利益,并影响了其他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性。

  四、中国企业应对新型危机的路径选择

  面对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型危机,完善科学的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非常必要。除一般危机管理工作外,企业更应抓好以下工作:

  ( 一) 树立国际危机意识感

  危机感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态度。科学的危机意识既不会对可能到来的危机事件置之不顾,也不会对已发生危机过于恐慌,而是一种理性的危机防范策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形势,中国企业必须树立国际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时代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客观形势。

  ( 二) 建立危机管理智库

  智库(Think Tank) 又称思想库或智囊团。它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兰德公司就是典型代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的危机呈现影响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连锁效应更显着的特点,对其管理已超出企业管理者自身能力甚至知识范围。因此,必须建立企业危机管理智库。危机管理智库建设过程中,应明确其职能是进行危机管理; 面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 智库专家应包括熟练外语的专家、国际政治或国际经贸专家、法律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了解贸易伙伴国政府政策及相关境外伙伴的目的与经营策略,并及时采取措施。

  ( 三) 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应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结合一般危机管理的经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危机管理机构应包括决策层、执行层及监督层等三个层面。

  1. 决策层

  这是危机管理的最高管理和决策部门,负责企业危机管理的整体调控、决策和监督。具体而言,决策层包括:

  (1) 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理应成为危机管理的最高层。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危机预警管理的原则和程序,制定各危机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职责,并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策略决定危机管理的重大事项。(2) 危机控制委员会。它由企业最高主管、业务主管、财务和投资、信贷、融资等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对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和资金流动等情况的政策和具体业务进行监管。具体到危机管理,其职责在于: 危机监管政策建议的制定与协调; 危机评估与确定; 危机水平、结构和目标的调整; 危机控制措施的制定。

  2. 执行层次

  作为危机预警管理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对企业危机类型、发展态势及其影响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与内部管理过程,实施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该层次首先包括危机管理委员会。即综合掌握和监视企业各项业务的危机状况和经营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按危机管理流程集中执行危机管理控制的措施,提供危机管理分析上、技术上的支持。其次是各专业委员会。即根据企业具体业务范围设立危机管理小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控制具体的危机,为高层危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3. 监督层次

  这一层次作为监督部门参与危机预警管理,为危机决策和管理部门提供支持和监督。

  ( 四)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企业一般危机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非常必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运营环境更为复杂、危机影响更为深刻及广泛的特点,不仅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更应注重其合理性、科学性。

  ( 五) 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建设

  竞争情报是指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自身相关的、及时的、具体的、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情报,并以此为依据准确估计企业自身竞争力及其内外部环境蕴藏的机遇或威胁,并据此制定实施正确的战略规划。这一特征决定了竞争情报对企业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帮助企业及时识别风险,将危机消灭在混沌之初或为沉陷泥潭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情报的工作流程与一般情形下没有区别,但由于面对国际市场,在竞争情报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工作人员应有的熟练的外语基础,以及较扎实的国际政治经济知识。

  参考文献:

  [ 1 ] Uriel  Rosenthal and Bert Pijnenburg: Simulation  - ori-ented Scenarios,in  Uriel Rosenthal and Bert Pijnenburg(eds) ,Crisis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Simulation OrientedScenarios. [ M ] . Dordrecht: Kluwer,1991.
  [ 2 ] Robert  Heath. Dealing with the compete  crisis - the cri-sis  management shell structure Safety Science. [ J ] . 1998,20.
  [ 3 ] 陈昆玉,曾丽萍.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J] .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5).
  [ 4 ] 贺正楚. 论企业危机管理系统的构建 [ J ] . 系统工程,2003,(5).
  [ 5 ] 罗帆,佘廉. 企业组织管理预警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及综合评价[J] . 中国软科学,2000,(7).
  [ 6 ] 屈定坤. 宏观经济预警初探 [ J ] . 预测,1987,(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返回:经济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