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珍珠加工环节成本核算难点与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9-01 共3453字
  摘要

        一、各等级珍珠的产量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珍珠加工技术尚未引进前,国内珍珠养殖户养殖的珍珠主要以初级农产品形式直接出口到香港,由香港珠宝商通过设计生产加工成珍珠首饰出口到全世界各地,赚取高额附加值。中国的淡水珍珠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淡水珍珠养殖还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农户凭经验大规模养殖,缺乏技术指导和技术创新,导致每年淡水珍珠产量大质量低。据统计,我国淡水珍珠近几年来年产量达到1600吨以上,其中大部分原珠(未经加工的珍珠)是下层珠,约占珍珠年产量的75%,这部分下层珠单位价值低,总价值只占到珍珠年产值的10%-20%(平均15%左右),只能用作生产加工珍珠粉原料;剩下小部分原珠是中高档珠,约占珍珠年产量的25%,这部分等级珠单位价值相对较高,总价值占到珍珠年产值的80%-90%(平均85%左右),可用作生产加工珍珠首饰的原料。而这些约占珍珠年产量的25%的原珠中,可用于生产加工工艺品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75%,可用于生产加工珠宝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20%,可用于加工宝石级珍珠首饰的原珠约占5%.也就是说,我国的淡水珍珠25%的产量(可用于加工珍珠首饰的等级珠)占到了珍珠总产值的85%价值,75%的产量(可用于加工珍珠粉的下层珠)只占到珍珠总产值的15%价值。
  
  二、珍珠加工环节成本核算存在的难点和采取的方法
  
  珍珠产品没有标准,属非标产品。若建立标准,则每一颗珍珠就是一个标准(受基因控制,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颗珍珠),这不切实际,也不符合成本核算的成本效益原则。珍珠作为非标产品,不能像标准产品那样把珍珠加工成几个标准规格对外销售,珍珠加工企业需要根据珠宝商下的订单规格(大小、颜色、形状、等级)和数量要求生产加工,珠宝商按设计要求下的珍珠订单往往有实物样品,珍珠加工企业按订单和实样要求生产加工,完工后珠宝商按订单和实样验货,珍珠作为非标产品订单上无法一一详述清楚,只是对珍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级有一个明确表述,对珍珠特殊的颜色(粉红色、紫红色等)、等级、亮度、光洁度、圆度、品质等技术指标必须得有双方确认封存的实样为准。
  
  珍珠加工企业从珍珠养殖户处收购(或自己养殖)原珠,按批次采购原珠,经公司技术人员抽样打样(从本次采购批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原珠按一定标准分选组价的估值方法)后确定收购价格(单价),然后过磅称重确定数量(KG),计算得到本批次原珠采购总价(数量×单价),开具原珠入库单按实际成本入原材料库。初选车间按实际成本从原材料库中领用原珠(全部领用,因原珠从珍珠蚌中剖蚌取珠,含蚌肉等其它杂质,易变质发臭,需及时清洗),经清洗后进行初筛选,分选出下层珠,无继续加工价值,作为下脚料直接对外销售(珍珠粉原料),剩下的等级珠存放于初选车间,对外销售的下层珠与存放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之间的成本(原珠采购成本+加工费用)如何分摊?
  
  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原珠经清洗、筛选后,下层珠直接对外销售,等级珠存放于初选车间,待初选车间的等级珠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可接珠宝商的订单了,因为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原珠中筛选、分级出的符合订单规格要求的珍珠数量有限(筛选分级出的符合一定规格的珍珠数量占等级珠数量的比例是一定的),若初选车间没有足够量的等级珠储备,就筛选、分级不出符合订单规格要求的等级珠数量。初选车间按珠宝商下的订单规格(大小、颜色、形状、等级)和数量要求,筛选、分级出等级珠作为初选车间的半成品转入加工车间继续加工(初选车间入半成品库,加工车间领用),依次类推,不断按订单要求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中筛选分级出半成品转入加工车间继续加工;初选车间转入加工车间的等级珠(继续加工的半成品)与留下的存放于初选车间的等级珠之间的成本(等级珠成本+加工成本)又该如何分摊?
  
  初选车间转入加工车间加工的等级珠,经漂白、增光后,按订单要求打孔、串链,完工后按实际成本(初选车间转入的等级珠成本+加工车间的加工成本)入产成品库。珍珠产成品经珠宝商按订单和实样验收合格后按实际成本出库。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成本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