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医药商业企业使用的审计方法与风险防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23 共3879字
摘要


  医药行业是关系我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药品的生产及其销售过程和一般的商品存在较大差别。药品的数量、质量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容马虎。另外,一般情况下,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严格的行业资格认证来确保药品的日常供应。针对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应当加大对医药商业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视。
  
  一、医药行业流通企业的特征及主要风险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医药流通企业的调拨供应体系逐渐转变成为竞争激烈的简单环节购销环节,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流通企业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不够,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医药市场流通秩序不合理。我国一些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过程出现违规行为,药品交易行为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导致整个医药市场无序竞争,出现秩序混乱的后果。第二,医药流通企业的结构分布不合理。目前我国经营药品的企业数量庞大,但是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全国性的连锁经营企业较少,经营网点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不太合理。第三,医药流通企业市场开发能力不够,且服务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具有经营成本高,药品流通效率低的特点,容易形成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后果。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药行业的政策法规来加强规范医药流通行业的经营过程。同时,医药流通企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主要分为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医药行业自身不具有完整的商业链,原材料的供应、药品的生产、药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不能形成一体化流程。同时,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技术研发条件落后,企业使用信息能力薄弱等原因导致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第二,随着全球经营危机的出现给医药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医药行业的市场监管不健全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风险的发生。第三,我国加入WTO后,进口药品不断涌入,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生产的药品出现积压的现象,销售过程也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相应的回款难度也随之增加,企业的资金流转遇到瓶颈,导致出现资金紧张、信用出现危机,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恶化。

  二、医药商业企业审计方法的选择和风险规避

  (一)审计方法的选择。

  目前,我国县级以上的医药商业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形成了巨大的医药商业网络。医药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政策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在相关医药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医药市场秩序混乱,药品回扣严重等不良现象已经影响到医药商业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应当结合医药行业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加强对医药行业的审计力度。

  一般来说,除了采取传统的收集审计线索法,监控资金流向法和分析复核法外,要加大对实物观察法和抽样和详细审计法的结合运用。药品的质量以及保质期对病人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审计人员对医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及时到现场对药品进行实物考察,并运用相应的计量手段验证企业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抽样审计法要综合考虑审计成本预审计时间,尽量保证成本与收益相匹配,依据医药商业企业的特点,对药品样本进行抽样审计,检验药品质量是否经过行业资格认证以及药品的保质期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为防止药品回扣的现象,加大对企业内部账户的审计,当对某一资金帐户产生疑问时,采取详细审计的方法对这一账户进行追溯调查,找到源头,并严厉惩罚这种违规行为。回扣属于帐外交易行为,要加大重视医药商业企业各项资金的来龙去脉,一旦发现帐外交易的回扣行为,要严加惩处。

  (二)医药商业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措施。

  第一,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首先,提高审计风险的管理水平,必须培养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对审计人员来说,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和管理与控制,不只是理论上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还与审计工作质量有重大关系。风险意识是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便在第一时间预测出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恰当地采纳当事人的意见,对于知情人的回答要虚心听取,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客观本质。其次,加强自身素质培养,注意更新专业知识。降低审计风险,提到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关键就是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审计人员要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抓紧审计的每个环节,高效检查,合法取证,综合分析,谨慎结论,避免由于审计工作或不恰当的审计步骤而降低审计质量,以此降低出现审计风险的几率。再次,以职业道德为准则,坚决依照法律审计。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谨慎审计为原则,实事求是,杜绝由于私立而任人左右,公正、客观的开展审计工作。此外,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公正、客观地执法和依法审计。

  最后,严格实行追究责任的制度。即根据相关的规定,审计人员和领导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此有关的审计人员承担主要责任,连带相关的主管领导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这样,能够增强有关领导和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可以强化其风险意识。

  第二,增强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风险的控制。在对医药商业企业取证、评价时要按照审计计划的方法、重点、步骤以及其所确定的范围中进行,从而得出审计的结论,这是完成审计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在这关键一步中,注册会计师把所有存在的错误都审计出来是不太可能的,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审计风险。首先,在审计工作进行期间,对注册会计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对接近资产标日的大量药品销售收入进行审计;严格审计资产负债表日之后一段时间内的相关业务;其次,医药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颓然发生改变时,注册会计师应该提防企业经营者以改变经营方式为幌子,从而创造不真实的利润;再次,必须在确认是否存在其他附在条件后才能确认收益;最后,在处理企业特殊的交易时,理应更加的严谨细心,仅仅依赖合同上出现的文字和条款是远远不够的,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仔细认真审核合同内容。高度警觉合同上未出现但是可能隐藏其中的附带条件。当注册会计师发现可能存在违法的行为时,他应该对这种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其必要的环境因素作详细的调查,并通过一定量的审计证据评价它可能给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第三,加大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力度,优化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审计质量。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法》中的规定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对医药商业企业开展审计工作。从制订审计项目计划,提交审计通知书,相关取证,审计报告,收集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书的各个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防止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严谨现象。仔细了解审计事实,恰当引用相关法规,但审计机关应重视由于未按照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被免除具体审计行政行为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必须按照规范开展审计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审计风险。在初期准备的时候,应该对企业基本情况做详细的了解,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部分,制订恰当可行的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有效的规避风险,必须准确审计取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搜集到合法、合规、客观、真实、充分。有力的证据,能够使人信服,在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相关工作人员及审计人员达成一致共同签章后被收集的证据才能生效,如果不能和其中的任何一方达成一致,审计人员需要注明分歧所在,并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此外,审计人员的工作底稿应该明了、规范,这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最原始凭证;当然,审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自觉按照执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自律;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在仔细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的重要程序、存在的相关重点问题和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部分之后,才能提交报告,做到不失毫厘。审计人员应该按照实际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让领导的意图或工作经验左右了自己的结论。而且还应该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第四,加大对审计风险各方面控制力度。结合医药商业企业的特殊性质,采用综合的手段和途径。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单一的方法是无法解决的。而且,现代审计已经逐步向经济效益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审计过度,不再是单纯的财务报表审计。就如今的审计实践中看,已经逐步采用量本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惊险执法、价值工程法等,审计部门利用这些现代高效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方法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多数成功的事实表明采用综合化的手段,途径可以降低审计风险。首先,从多种不同的渠道审计取证。审计取证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当在审计重要的事项时,不仅要对医药商业企业的资料审查取证,还要从银行、税收、工商等管理被审单位的部门进行取证,而且对和医药企业有业务往来的相关单位的调查取证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多种不同的渠道审计取证,能够有效降低取证过程中的风险。从各个方面获取的审计资料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更具有可证性。其次,综合分析审计环境。审计环境主要是由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环境组成的,例如医药行业准则,规章制度,国家政治等,都可能造成审计风险。审计部门需要和各主管部门,各个行业互相帮助,协调发展,全方位治理,与税收,工商,财政,银行等国民经济的职能部门进行合作,这样才能让审计的宏观调控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保证医药商业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合理保证。

  参考文献:
  [1]吴焕亮,必须加大对医药行业的审计力度。各抒己见[J],2006.
  [2]凌力,医药行业若干问题的审计。新观察[J],2010.
  [3]王英,浅议审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术探讨[J],2011年9月。
  [4]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J].审计研究,2005,(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