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3 共75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某学院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第一章】学院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研究绪论 
【第二章】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第三章】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4.1】学院财务风险分类   
【4.2  4.3】学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第五章】学院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如何加强学院财务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2.1.1 财务风险概念

  风险的概念在决策理论学中被定义为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它的出现源自于经营主体、资金的运动、市场的规律等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财务风险表现为不确定的财务事故,导致经济利益的减少或者丧失,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甚至资金链断裂的可能[46].

  学术界对于财务风险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定义。狭义的财务风险理解为负债经营风险。由于企业采用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到期无法偿还本息而引发的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蒙受经济损失。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能给资金紧缺的企业施以援手,反之使用不当也能在企业极度困难下切断企业的命脉。众所周知,资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举债经营能给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能够给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宏图大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它的本息偿还的固定性也给渴望高速发展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偿还压力。由于未知的市场变化,投资回报率的不确定性,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给经营预期收益提出高的要求。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利用负债经营,能够给企业锦上添花;反之,企业经营不善,它的作用就是雪上加霜。

  狭义的财务风险就要体现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再筹集资金风险等方面[46].广义的财务风险源自企业无法把控的外部环境变化及难以预计的因素影响,造成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导致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它是真实存在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之中,需要企业从整体理财规划角度考虑综合考量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中,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全局的安全稳定。广义的财务风险具体包括筹集资金风险、投资活动风险、资金的回笼和收益的分配风险[46].

  2.1.2 财务风险特征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中,学者们根据财务风险的整个活动规律总结出以下特征:

  1. 客观性。财务风险是资金运动中必然出现的产物。财务活动少不了决策,只要有决策,自然就有风险。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志转移,更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46].

  2. 不确定性。风险的数学解释就是未来事件发生与预期偏离值的程度。财务风险属于风险中的一种,由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竞争性,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和大小都存在不确定性。对未来的准确预期,市场规律良好的把握,能够控制财务风险判断中不确定性的因素[46].

  3. 可控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在充分了解和分析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寻找财务风险在财务活动中出现的规律,度量其大小,可以估计和判断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结果的概率。因此,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后,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46].

  4. 损失性。财务风险的破坏力不言而喻。它的出现与损失是直接关联的。当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预期与实际之间产生偏差,带来的就是企业的经济损失,风险越大,导致的损失可能性越大[46].

  2.1.3 财务风险类型

  1. 财务风险可以依据资金运动的过程被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借入的资金,在未来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给财务成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可能是利率变动导致的筹资成本变动所带来不确定性;可以是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对再融资产生的不确定性等等。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入资金后,市场的变化影响最终收益而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的风险。投资风险可能是利率、汇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也可能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等。资金回收主要包括成品资金转为结算资金和结算资金转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过程。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转换过程中时间和金额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收益确认的风险。这是指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选用会计方法不恰当,有可能致使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偏高。其二,分配金额、分配形式和时间的不恰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48].

  2. 财务风险也可以根据企业中不同层次被分为战略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和部门性财务风险。战略性财务风险是指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和竞争战略造成深远影响的综合性财务风险。总体性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整体面临的、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企业整体造成损害的财务风险。部门性财务风险 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造成的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特定的部门。

  3. 财务风险还可以根据财务活动的频率被划分为普通时期财务风险、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普通时期财务风险主要指日常财务活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等。特殊时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重大的财务活动的时候所涉及到的财务风险,如并购风险、破产与清算风险、跨国经营财务风险等等。

  4. 除了以上的划分方法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根据财务风险能否分散,能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根据风险因素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主观因素风险和客观因素风险。

  2.2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概述

  2.2.1 独立学院概念界定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办学新机制、新模式与其它社会力量联合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办学单位,不同于以往普通本科高校根据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以公办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无形和有形资产等为依托,由民间社团组织和个体独立筹资的非财政拨款方式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并进行独立财务核算的拥有较大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的办学运行机制参考民办高校运行机制而又不完全与民办高校相同。

  独立学院起源于 2003 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在此之前,部分地区高校内部设立的 “校中校”也被称为二级学院或者独立学院。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通过创建独立学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自身原有的教育资源,同时,吸收和整合社会力量办学,对大量闲置的社会闲散资金、企业闲置资产和个人闲散资金等进行吸纳,扩大办学渠道,有效的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机会越来越大的需求,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措施。独立学院最早兴起于江苏、浙江等高等教育较为发达地区,得到教育界和人民群众的首肯,后逐渐的向全国推广试行。

  独立学院虽然来源于高等教育院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但是与公立高等院校和民办高校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依托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办学力量,借助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优势,引入民营机制,其教学管理模式都是全新的,不再是传统高等院校的二级学院等垂直或者隶属关系,独立学院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单位。传统的二级学院在本质上是高校二级管理或者三级管理的垂直管理单位,而独立学院则不然,他是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参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和规章制度,由国家教育部等相关部委通过严格的审查过程而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独立学院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与校本部的体制机制相对独立,独立颁发学位和结业证书,具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和审查机制,保证了完全的独立地位和相应的权利,有效的避免了校本部对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政策举措方面的过度干涉,确保了独立学院的独立和自主。在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下,独立学院不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由合作的民营机构或者合作承办方以民办机制共同筹集办学资金,学费征收标准也是根据国家有关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标准的政策确定的。独立学院这种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是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全新、市场化的配置手段,实现了国有公办高等教育品牌与社会团体、社会闲置资金和资源的有机结合,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迅速、有效的扩张和发展,是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做出的积极贡献和有益尝试。

  2.2.2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原则

  自 2008 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机制创新的重要产物,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办学规模上都突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此同时,独立学院也面临着众多的生存挑战和竞争,因此,独立学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并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目标,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独立学院来源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和民间资本的合作,因此,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目标既要兼顾资本逐利的本质,也要考虑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的独立学院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不能打破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基本特征。因此,确保独立学院财务状况正常化和取得办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

  (1)确保财务运营状况的正常化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与传统公办高等院校不同,独立学院是面向市场竞争的实体法人经济组织,为了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控制经营过程中的资产损失,为了维持其基本办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目标。独立学院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资助、社会团体或个人捐赠、资本增值收益、银行借款和教育收费等,而多数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便是教育收费,政府资助经费极为稀少,而由于当前国内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社会团体或个人对独立学院的捐赠也较少。在独立学院日常经营运行过程中,确保经费收入足以抵消支出和到期需要偿还的各种债务,保障独立学院长期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就成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根本和重要目标。通过对可筹集资金的合理调配和使用,有效的降低办学费用,确保独立学院良好的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率,维持稳定和正常的财务运营状况就成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2)双效益最大化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和机制创新的重要形式,除满足公众对基本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的目的外,作为民间资本投资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不能像公办高等院校一样不考虑经济效益和投资收益,必须要考虑社会资本投入后的有效产出,考虑资本投资的回报,也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只有合理的追求对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才能有效的提升社会资本办学的积极性,确保独立学院持续稳定的资金供给。追求双效益最大化,一方面可以确保独立学院作为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社会资本的有效增值,满足资本逐利的基本属性,体现独立学院由民间资本合资开办的现实状况。

  (3)持续稳定的资本增值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确保资本的有效保值增值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目标的核心和根本,这是因为:财务管理的根本点是资金的管理,资金的持续、有效的增值较好的体现了财务管理的综合目标与效果。确保资金的有效增值可以促进资金的有效利用,提升独立学院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与企业等其它社会组织相同,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业必须遵循系统原则、弹性管理原则、优化原则和平衡原则,此外,由于独立学院不同于企业等其它社会组织,因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有其独特的管理原则,主要有:

  (1)确保筹资渠道稳定的原则。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价值、创造能力和良好学风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资金来源将会为高校提供稳定的办学活动,并且由办学价值来对是否增加新的投入进行评估和判断,并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取消或者减少资金投入,从而更显着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加速教学创新方面的办学进展。

  (2)稳定把握财务管理信息的原则。财务信息的准确识别和评估是独立学院决策有效制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稳定准确的财务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其它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广泛的了解财务管理知识和财务信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在学院、系层面办学政策制定中的指导性作用。

  (3)谨慎的财务管理政策原则。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政策是否谨慎和合理,是能否保证独立学院规范管理政策实现的重要保证,通过谨慎和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独立学院可以避免或者规避债务风险和其它财务管理风险,从而持续稳定的推进教学管理,确保稳定的投资产出。

  (4)谨慎节约的经费支出原则。通过谨慎节约的经费支出管理政策,独立学院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奢侈浪费而导致的财政赤字,从而将有限的办学资金投入到独立学院日常办学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学活动经费的利用效率,有效的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2.2.3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

  虽然独立学院出现的历史相对来说还较为短暂,但是,作为高等教育创新模式的独立学院已经在市场经济下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要想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要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改善独立学院基础条件设施建设,加强师资力量强化管理,而这些都离不开持续稳定的教育教学资金的投入。而伴随着大量教育教学资金的投入,如果不能有效额提高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将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状况的恶化,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结合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际状况确立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水准。然而与公办高等院校不同,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和根本目标是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有效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资本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进而达到独立学院价值最大化。

  独立学院采用独立办学模式,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相比于公办高等院校有了更多的财务管理自主权,当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采取的基本模式大多是在统一领导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分级管理模式两种。统一领导指的是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是由董事会或者理事会授权校长统一领导学院财务政策、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规章制度等的制订,集中管理是在校长的指导下,集中设置学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了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权力的集中,方便直接管理,能够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社会资本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避免了由于多头决策造成的决策延迟,提高了独立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的能力。然而,过度的集中管理体制又极大的限制了直属学院和二级学院教育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此外,为了确保独立学院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将部分资金统一留存在财务预算规划管理部门留作统一调度使用,给予各二级学院和直属学院充分的资金调配自主权,赋予其对于本部门开支独立预算管理的权利。分级管理模式明确清晰的划分了各学院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财政管理权和事务管理能力的结合、责任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可以充分的调动各院系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身的良好机制。

  不论是集中管理模式还是分级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独立学院自身办学特色、发展阶段、规模大小和治理结构等实际状况而选取恰当的财务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相对于那些办学规模较小的高校较为适用,采用高度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对于办学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完善的独立学院来说,一般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将大部分财权集中在学校本部和职能部门,只有很少的部分归学院管理,为了适应自主办学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有些独立学院也将更多的资金管理和分配权切分到二级学院。

  2.2.4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特征

  独立学院同企业和普通高校面临的财务风险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概念上看,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比较接近于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的,是企业经营风险货币化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财务关系的集中体现。同时作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独立学院的大部分财务风险的成因同高校财务风险相近,但在提取合理回报等一些方面出现的财务风险方面又有着明显不同。

  (1)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独立学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贯穿于资金运作的整个过程,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2)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具有可控性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可控性。虽然目前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体制不是很完善,面临的财务风险比较大,但是只要独立学院管理部门加强财务风险的监督,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

  (3)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具有高危害性

  一旦独立学院陷入财务危机,会直接影响到学院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对独立学院自身和在校生产生严重危害。

  (4)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存在一定潜伏期

  因为独立学院在财务核算方面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所以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不能将所有负债全部反应在报表中。那些没有计入会计账簿的隐性负债容易掩盖财务支付危机,因此,独立学院的财务风险存在一定的潜伏期

    (5)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具有隐蔽性

  独立学院的风险有一定的隐蔽性,目前还没有办法通过市场的方法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科研投入和设施改善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像运营质量下降而带来的财务风险,是具有很高的隐蔽性的。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对已完工或尚未完工的工程应付款等无法进行准确的监控,诸如此类情况带来的或有负债也使独立学院财务风险具有隐蔽性。

  (6)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的复杂性

  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无国家财政经费支持、需要自筹,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提取合理回报,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财务活动同公办高校有很大不同,因此,独立学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相对复杂。独立学院在筹措办学经费时,会面临贷款筹资带来的风险,会面临生源不足或无法按时收取学费带来资金周转紧张的风险等等。

  而且,独立学院出资人提取合理回报的法律依据在鼓励和促进企业和社会团体对独立学院进行投资的同时,也为在实际财务操作中投资人过分提取回报埋下隐患,给独立学院带来财务风险。

  2.3 本章小结

  本章在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研究了财务风险理论和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理论体系的构成,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独立学院这一独特的高等教育创新概念,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内容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设置和选择,以及独立学院财务风险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