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10 共8122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新中国财务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即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与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直接管理和推动作用;之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不断地深化改革,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原先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及内容也随之发生了较大改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时期: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由于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政策大多都是由政府制定,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经营理财自主权,虽然在企业内部也提倡经济核算,但实质上也只是内部成本核算。之后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才逐步扩大,投融资体制也不断革新,投资决策渐渐进入企业财务管理的领域,企业投资所需的资金也由原来的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企业通过资金市场自筹。从 1985 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也由原来的拨款改为贷款,企业要想使用国家资金就得支付一定的代价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企业的财务管理重心正逐步向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及收益分配管理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地位随之提高,并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会议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明确指出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心,于是民营、私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股份制、合伙制公司层出不穷;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方兴未艾。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这一时期证券市场在我国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证券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途径。长期筹资、长期投资和股利分配这三大财务决策问题,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心。另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兼并、合并和重组活动层出不穷,如何优化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和进行资本运营成为财务管理亟待考虑的问题。

  随着中国"入世"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企业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方式和体制。财务管理目标中利益相关者与价值创造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可;财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如与环境相关的财务管理问题、与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问题等得到了重视;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如全面和综合的风险管理、外向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等逐步应用于我国企业。我国企业正在建立有效的公司财务管理结构,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预测、监督、激励和约束机制,财务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进入 21 世纪后,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内部条件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此时,仍然强调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但须赋予它新的内容。

  世界经济新的变化趋势,如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然而,这些变化趋势也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和新风险的产生,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意义重大。

  3.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融资方面问题分析。

  3.2.1.1 融资方式分析。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是内源性融资,大概占到了企业全部发展资金的50-60%,由于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说来自企业的自身"储蓄",其受外界限制较少。但资本金始终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另外在外源性融资方面,大多企业采用的是间接融资即向银行贷款,但由于我国信贷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各大银行往往更倾向于对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的贷款,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获得的贷款资金远不到 20%,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我国股票和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较多,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另外,地下金融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之一。但由于其发展很不规范,风险大,成本高,常常被我国政府以"扰乱金融秩序"、"乱办金融"为由强行取缔。因此,融资方式单一,资金严重匮乏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① 企业发展资金过分依靠自筹资金。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额不断增加,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富余资金,而作为活跃国民经济的中小企业却因受各方面限制而致使融资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资本和留存收益,占到了企业全部资金的 50-60%,而公司债及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却不到 2%,银行贷款也仅占 20%.这对那些少数正处初创阶段的企业来说,这种自力更生的筹集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为企业资金的融通起到一定作用, 但这种方式也只能使企业获得短暂的资金;加之企业的折旧费率较低,无法满足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企业的存留收益也较少能转变为新增投资,随着新税制的实施,中小企业应缴纳的税率与大型企业保持一致,使得中小企业在内源融资方面更加困难。因此,企业应及时转变这种融资方式,否则企业的规模将不会扩大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小企业发展了十几二十年仍然没有过渡成为大中型企业,甚至面临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 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

  目前,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及二板市场之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能得以发展,是因为它可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缺口".而在我国,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常常被认作是"乱集资"而强行取缔,另外,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还不完善;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常因企业没有较高信用等级无法进行,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资本市场。

  ③ 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化运作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提供服务的体系,原因在于大多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发展问题没有解决,以及整体实力、知名度、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约束还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虽说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建立了一些中介担保机构, 但都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之这些担保机构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运行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加之,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悬空和逃废债务的现象经常发生,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信心。而对于那些正处发展和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可以担保和抵押的资产较少,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又没有像大型企业那样优良,从而在资信评级中无法获得较高资信等级,导致间接融资渠道不畅。

  3.2.1.2 融资结构分析。

  所谓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资金的有机组合及其比重关系。由于不同的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不同,其融资行为产生的融资结构也不尽相同。根据融资结构理论,企业最优的融资结构是在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利益、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之间达到均衡。即: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由于受到多方面的约束,现正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渠道不畅。其原因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约束的资金积累机制。据世界有关机构对我国约 800 家企业进行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更愿意将利润用于发放奖金,其发放的金额大于用于投资的金额,从而导致企业缺乏积累的动力,内源性融资供给不足。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其原因在于大多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时,往往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评级低及信息不对称等限制,获得的贷款金额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就不得不去寻找其它的融资方式即向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但这种筹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容易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也容易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调度,一旦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陷入一种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经营模式中,同时负债比率也会越来越高。

  第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还不能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在许多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孵化器,并发挥着向社会筹资、促进产权流动和优化资源配置等作用,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股票证券市场及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的建立还不够完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虽能使资产负债率降低,但长期负债比率仍然很低。因此,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方式还不能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3.2.1.3 融资风险分析。

  在融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都存在"直接融资缺口"和"间接融资缺口"问题,其中融资风险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生融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产生融资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即包括举债本身的因素,也包括举债之外的因素。而负债规模、负债利息率、期限结构和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影响举债本身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

  ① 融资规模及结构。

  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负债即融资规模越大,其利息等费用支出就越高。同时,随着负债比重即融资结构的扩大,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股东收益变化幅度就越大,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② 融资利息率。

  在企业负债规模同等的情况下,其负债利息率越高,所支付的利息费用也就越多,企业产生的风险就越大;此外,利息率的高低对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很大,原因在于企业在税息前利润不变的前提下,负债利息率越高,其财务杠杆系数就越大,从而股东收益变动的幅度就越大。

  ③ 融资的期限结构。

  企业应妥善安排融资的期限结构,否则就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例如:企业在筹集长期资金时,却采取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筹资风险的增加。

  ④ 预期现金流入量及资产流动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投资决策出现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而无法及时或足额的实现预期现金流入量,以致于企业不能按时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进而使企业面临风险。

  (2)产生融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生融资风险的外部因素有:金融市场、国家政策。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其波动往往对企业负债经营大有影响,原因在于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当时金融市场的利率、汇率变化决定了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例如,企业在进行短期借款筹资时,如果金融紧缩或银根抽紧,则借款利率会大幅度上升,企业所支付的利息费用就会剧增,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面临破产清算。另外,由于我国信贷政策制定的还不够完善,使得银行等借贷及国家很多优惠政策都倾向于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而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重限制,却很难获得银行信贷。其次,我国的税收政策也失显公平,很多中小企业要比大型企业承担更多的税负;此外,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因此,通过对融资风险的内外因分析,能有效帮助企业摆脱融资困境。

  3.2.2 投资方面问题分析。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指企业把筹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项目中去,并通过资金运动来实现资金价值的增值,以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现从投资的方式、效率、风险等角度进行分析:

  3.2.2.1 投资方式分析。

  企业的投资方式有多种:按投资对象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直接投资根据资产分类又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金融投资主要包括股票、债券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直接投资和租赁是最主要的选择方式。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小,倾向于租赁的比例就越大。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限制等原因,所采用的投资方式比较单一,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出现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等现象。

  3.2.2.2 投资效率分析。

  目前有关投资效率的分析,国内外学者所选用的经济价值标准各不相同。本文则运用在财务管理中以价值为核心的 EVA 分析方法,通过对投资活动与经济增加值(EVA)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加值(EVA)的高低来判断投资效率状况。

  (1)评价投资效率的理论基础(即资本与 EVA 分析方法)。

  所谓的投资效率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投入一定量的资源,并运用各类方式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投资的资源实质上就是资本,因此,企业投资活动的过程就是资本运营的过程。其具有三个特点:盈利性(资本增值,实现利润,而且是利润最大化);流动性(在资本流出-流入(含资本增量)的循环过程中,资本不断重组、调整,从而实现投资目的;安全性(资本保值)。

  另外,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经济增加值(EVA)的关键指标是经济利润,其具有衡量和监督企业财务结果,并追踪业务部门资产使用情况的作用。

  此外,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讲,经济增加值(EVA)其实就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取得的收益,即投资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 EVA(经济利润)=经济收入-经济成本其中经济收入可认为是企业会计收入与机会收入之和,经济成本则是企业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按照财务会计谨慎性原则,为防虚增收入,机会收入不列入公式,但要列入机会成本,以免虚减成本,于是:经济增加值(EVA)=会计收入一会计成本一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一正常利润其中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已实现的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投入的资本所获得的投资报酬,即资本利润。

  (2)根据资本运营的目的,用经济增加值(EVA)的高低可以来判断企业投资效率水平。

  由此可见,在资本一定的前提下,经济增加值与企业投资效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3)投资效率判定的标准。

  如前所述,资本理论、经济增加值(EVA)理论是评价投资效率理论的基础,为此我们可以用经济增加值(EVA)的高低来判定企业投资效率的标准。

  3.2.2.3 投资风险分析。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其面临的风险更多。一般来讲,投资风险是投资活动失败的潜在可能性,即在投资活动过程中,投资者因发生经济损失而无法收回资本或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这都隐藏着诸多的风险,具体来讲,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活动受资金短缺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小,银行认可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又缺乏信用担保,信贷能力又低。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另外,由于受到上市主体、发行额度及审批的限制,中小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直接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所以中小企业在做投资时会因资金的短缺,无法对投资的规模进行比较,更谈不上用适当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他们只能在限定的投资范围内,比较预期利润的大小,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推迟投资。

  (2)投资活动受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的限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综合水平较低,财务意识淡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进行分析论证,这就使得许多企业在决策中, 因无法对具体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导致投资失败。另外,许多中小企业投资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投资过程中没有运用科学规范的投资风险管理及决策的方法技术,从而导致投资风险的加大。

  (3)企业经营模式对投资活动的限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都是私营独资、合伙经营为主。许多处在创业期或成长阶段的企业,为了靠投资获利做大做强,所以在这一阶段,他们都一味的追求销售的增加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只注重短期收益,在投资过程中缺乏长期投资分析,没有谨慎地对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风险报酬、现金流量额以及预算控制等方面进行权衡。

  另外,有的企业为满足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心,盲目地追求多元化经营,却忽视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投资风险预测与控制技术上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这虽然在表面上减少了成本支出,但实质上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4)成本费用核算对投资活动的限制。

  加强成本费用核算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同时也是投资活动取得预期收益的重要手段。不少企业由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没有专门设立对投资活动进行评价和管控的部门,也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员,从而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也无法分类核算。另外,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定额标准、信息反馈等制度还不够健全,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状况,从而导致投资活动失败。

  3.2.3 利润分配问题分析。

  3.2.3.1 股利支付方式分析。

  股利支付方式是指公司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向股东支付股利。从理论上来说,股利支付的形式一般有四种,分别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实物股利和负债股利。由于以实物或负债形式支付股利很有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务中这两种股利方式一般很少采用。现金股利是指公司直接采用现金的形式向股东支付股利;股票股利是指公司不支付现金,而是以增发公司股票的形式向股东支付股利。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方式有现金股利、转增、送股、转增加派现、送股加派现和转增加送股加派现等多种形式,显得非常复杂。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股利支付方式是现金股利。因为从回报股东的角度来看,只有现金股利才是真实的回报,真实的现金流。过于复杂的股利支付方式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3.2.3.2 股利政策分析。

  股利政策是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股利分配的有关事宜所采取的方针和策略。一个好的股利政策可以为公司提供廉价的资金来源,可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从而使公司能够长远发展。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股利支付率低。

  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讲,股利支付率高低直接影响了公司对利润的分配,是公司股利政策中非常重要的指标。甚至可以说,股利支付率的决策是股利政策中最核心的决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直接影响了其投资收益。因此,股利支付水平的高低基本上代表了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一直比较低。在监管部门的干预下,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中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但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缺一直很低,远未达到合理的水平。为了达到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部分公司虽然支付了现金股利,但股利数额很小,股东在扣除税收等因素后几乎无法从现金股利分配中获益,许多投资者并不能会的良好的回报。另外,股利支付率也受其他多种因素影响,如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法律规制、股东需求等,不同的公司其股利支付率不同,但从整个证券市场来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是较低的。

  (2)股利政策变动较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根据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股利分配会向投资者传播关于公司未来盈利前景方面的信息,这一信息自然会反映在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如果公司的股利经常变化,那么可能导致股价波动。因此,美国等国家的上市公司通常情况下都实行连续和稳定的股利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避免公司股价因股利政策的变化而波动。然而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股利分配及其政策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就加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严重损害了股东的合法权益,并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不分配现金股利现象比较突出。

  我国公司股利分配不够规范,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不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较多。没有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当年盈利出现亏损,确实无利可分;二是公司当年实现了盈利,但公司依然不分配现金股利。

  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取得的收益一般有两种,一种资本利得,也就是买卖的差额中获益;另一种是现金股利,即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如果公司没有向股东支付现金股利,则股东获得的收益只能来自资本利得,这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股价的波动而不关心公司的股利政策,这也是导致我国证券市场中短线操作频繁、投资氛围不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财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