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

体态语在德语教学中运用的实例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5 共2268字
论文摘要

  身姿语,也叫体态语,是一种利用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进行表达的非言语行为。身姿语行为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从环境中习得的。教师的态势语是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无声表现, 包括身姿语, 手势语和表情语。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 梅柏拉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效果的因素分析得出结论: 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 7% 的文字加38% 的有声语言加 55% 的态势语言。可见态势语言在课堂讲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背后深藏着各自文化特色及内涵。现行高等学校本科德语专业主流教材《当代大学德语》中的教学题材涉及广泛,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也在于培养学习者在不同情景下能够成功地用德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种交际也显然具有跨文化性。因此德语课堂教学承载着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知识传递重要目的。如何巧妙利用身姿语这一手段服务于这一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成为德语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结合基础德语课程零基础、规模大、综合性和跨文化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着重将身姿语从以下几方面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一、以恰当的身姿语营造严谨的课程氛围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德语专业教学普遍针对零基础者开展。德语语法的严谨性和复杂性绝非英语可比,而绝大多数学习者对此尚无理性的认识。进入严谨的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德语基础的首要前提。这首先就成为一年级新生的第一道难关。因此在授课之初,教师须运用语言工具, 依靠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以及教师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来为学生营造严谨的课程氛围。简单地说,教师在强调德语语言的复杂性的同时,也应该着重注意自己的课堂形象和举止,以大方得体的站姿,自然而严肃的神情,语速适当且重音突出的表达引起学习者的关注和重视,将语言的严谨性化成课堂气氛对学生产生心理触动,影响他们尽快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这门语言,用周密而系统的思路去分析语法体系。这些对日后的学习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用适当的身姿语调动自信的学习情绪

  零基础的德语学习对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笔者根据对连续 5 届新生的观察发现: 在完成一个月左右语音阶段学习之后,学生初步接触德语语法系统时,超过 90%的学生对德语的复杂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其中约 20%的学生显现出倦怠情绪,全班至少 5% 的学生在此时就已经倾向对德语学习采取消极放弃的态度。因此基础阶段的德语教师尝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改善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在启蒙阶段的关键时期,教师能否帮助尽可能多的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传授知识点时,切忌埋头专注于教材或一味忙于板书。此时教师恰当运用眼神和微笑有助于学生在自信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的视线流动首先应具有针对性。运用环视可以使学生与老师的眼神随时保持良好的接触与交流, 起着了解学生反映、接收反馈信息的作用, 以便教师随时调整讲授方法。其次应注意眼神的目的性和变化性。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的目光应冷静注视学生, 并包含希望色彩以提醒学生应当注意。另外,微笑的恰当运用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到自信。教师带着微笑对学生正确答案的肯定或对错误答案的启发,均能让学生感受到信赖和鼓励, 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 保持自信心。

  三、借灵活的身姿语表达疑难知识点

  由于德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遍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即使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遇到一些涉及到德意志民族文化特色的内容。而其中包含的这种陌生的文化因素是隐藏在教学素材背后的,仅通过简单的翻译教学法未必能完全使学生领悟。此时灵活的身姿语就能帮助教师形象的表达这种文化内涵,同时更利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当代大学德语》第二册第 11 单元课文 2“Andere L?nder, andere Sitten”中的一个句子: “Ich habe nur so viel genommen,wie es sich geh? rt.”本句描写中国人吴先生出于礼貌的考虑在德国朋友 Kern 家晚宴餐桌上盛菜时表现得谨小慎微,处处拘谨客气的情景。如果教师只注重动词的意义将其简单翻译成“我只适当盛了些菜”,则不便于让学生深刻理解主人公当时的内心活动。
  教师若能伴随贴切的手部动作和生动面部表情对此句情景加以演示,表达出主人公有些矛盾,在拘谨故作自然文雅的神态,学生顿时便能深刻理解字句之间展现出来的文化差异现象。
  另例如词组“den Kopf oben behalten( 不垂头丧气,振作精神) ”,它的字面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片面理解,如“留住脑袋,苟且偷生”之意等等。在对它进行讲解时,教师不妨先做出案首挺胸的动作和振奋精神的表情,引导学生揣摩其涵义,之后再公布正确答案。理解错误的学生便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思路的片面性,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

  四、凭巧妙的身姿语调控课堂节奏

  心理学研究表明, 单调的刺激易使人疲劳, 分散注意。而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时辅以手势、表情以活跃课堂, 调节气氛; 并通过体态行为来表达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和否定,有效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反之, 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取得反馈信息, 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同时调节授课节奏。如当教师提问时,应快速扫视整个课堂, 关注学生的神态反映。若发现课堂鸦雀无声或学生眉头紧皱或低着头时, 表明这个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教师应马上简化问题或给以适当说明。同理, 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身体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教学重点、难点, 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答会明.心理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聂黎曦,梁敏.当代大学德语 2[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德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