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德语论文 >

当前高校德语教学的弊端及解决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6 共2595字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和深化,这就对国人能否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外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德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是欧盟成员国当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德两国之间深层次的交往越发趋于活跃,德语也成为继英语之后最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外语。

  德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流的工具,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德语教学领域,传统的纯外语语言能力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作为高校德语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对高校的德语教学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1、当前高校德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奉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统观点对教学的认识就是,教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只需要在下边努力理解和牢记老师讲授的全部内容和观点,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完全没有机会形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自己的观点,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其实是没有弄清楚教学的主次,教学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扶助者和伙伴,而不应该成为学生眼中的权威或保姆。

  1.2 高校德语教学往往人为割裂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导致日常的德语课堂教学重语言的形式,轻语言的内容与意义,使语言学习严重脱离了实际运用语言的交际背景。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它凝聚了每个民族自己特殊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教育这种传播方式将文化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下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使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交流思想,协调行动。要学习一种语言,特别是学习一门外语,就必须要了解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以及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高校德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就一定不能忽视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1.3 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侧重于语音、语法、词法和句法等知识的讲授,强调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集中投入到对词汇、语法和课文的讲解上,学生只重视语法、词汇的记忆,很少有机会实际操练,即使有操练,也是以词汇、语法的练习为主,而不是结合现实的交际背景场合练习语言的正确运用,结果导致学生能说各种句型的变体,却不善于结合各种情景进行交际,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很差。

  2、对高校德语课堂教学的建议
  
  2.1 树立“教学相长,学为中心”的德语教学理念。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仅凭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不可能实现的,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认知和领悟。从哲学角度观察,教师的教只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认知外部世界并将感受和体验不断内化为个人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才是内因。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在知识不断内化和应用的实践中,全方位地形成和发展自身的能力。所以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其自身发展的主体。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弃教师中心观,提倡学生主体观,要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要基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心理认识活动,将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向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在认知中强化学习的主体意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并挖掘学习的潜能。“教学相长,以学为主”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以积极的学习活动来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对德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2 在高校德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就国家范围来说包括整个社会概念,包括德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教育、文学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就民族而言包括民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规范、伦理观念等方面。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当然也包含了各民族的不同特性。

  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文化教育,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具备相关文化知识就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外语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因此,在德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认识的敏感性,是高校德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2.3 在高校德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是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相互协调、互为作用的要素之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改创新的结合,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能够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更有创造性,更有实用价值。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以形象的德语国家概况画面、清晰标准的德语发音,创设出新颖独特的德语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极短的课时内感受德语并激发学习德语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学习德语。同时,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愉快的学习。多媒体还可以在德语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多通道和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同时,多媒体点击即播即停的方式使其操作更加灵活、控制自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4 在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跨学科内容。德语毕竟只是一门语言,德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知识储备上未免显得单薄,视野相对狭窄,在将来的就业择业上竞争力有限。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德语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跨学科内容,如哲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对德语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升学和就业都会更加有利。

  3、结束语
  
  高校德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德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语音、语法、词法和句法等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德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关键的是要锻炼学生在现实中运用德语这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高校德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多的融合与德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相关跨学科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培养出大批能熟练应用德语进行交流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乃美,张舍茹。对交际教学法的重新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2]马刚。正确选用外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5)。
  [3]胡俊杰。影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法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德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