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的启迪
青年教师通过研习 《老子》,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便没有发展前途。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之上"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思想,在教育上实现对学生的顺其自然,或者是其他的教育创新。有助于个人修养。落实到教育者身上,其实老子是倡导一种少说多做的教育方法,这其实是与儒家的言传身教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补充,老子的思想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给我们以许多积极的启示。
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学习并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施教者以身作则,少说多做,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通过一次次测试分数、评比等指标压着学生学,要以"不言之教"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和效果。
返璞归真、淡泊名利。人法自然从个人学习的角度来讲便是返璞归真、淡泊名利,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作为万物的灵长,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以"无为"促使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的教育之道,在于不泯灭每个人的本性,在于顺应天理。法自然,宗无为,这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包括人生价值观念的引导。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道法自然,在兼容并包的今天,借鉴老子自然思想的教育价值,儒道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使国民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己本性而成长。
二、素质教育好形式
传统文化经典何以在当代大学校园引起共鸣呢?华中科大熊良山教授说:1990年, 我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了解了同学们面临的许多"问题",接触了许多有"问题"的同学。我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我有幸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并聆听先生讲授《道德经》3月余,解开了心中的许多疑惑, 并因此对《道德经》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6年,为适应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我在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 开设了一门"道德经解读"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2001年改名为"老子道德经"),以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学习《道德经》,理解其深刻含义,并以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了为期9年的"用《道德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深入采访之后, 记者了解到:"老子道德经"课是为适应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人文类任选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道德经》的详细讲解, 结合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例子,使学生对《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我国古代先哲老子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和为人处世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获得美好、幸福的人生,取得事业的成功,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谈起《道德经》进课堂的事,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说:"我校涂又光先生是冯友兰先生的高足。涂先生一再讲,我们中国人都要念两本书:《老子》与《论语》。我赞成涂又光先生的精辟见解。要振奋民族精神,就要'背靠五千年'!"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友梅教授也认为:"我们可以将《道德经》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热爱,在热爱的基础上产生效仿的动力, 最后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正是因为《道德经》这门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使它获得了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科类)。在《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上,校评委会的意见是:"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一条利用文化经典《道德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将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取得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实际效果,在武汉地区高校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在全国高校推广的价值。"三。狠抓德育的根本---人格培养。
"孔子素以道德教育着称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发现并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教育',而德育的'基础',就是他所谓的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德育的中心不能多,多中心等于没中心。
"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德育教育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就能达到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
先做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德育的最起码要求,如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然后向纵、横两个方向逐步扩展:纵向扩展是指,在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推则要求对长辈要尊重和敬爱;在对兄弟友爱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左右推即对平辈也要讲友爱,对同学朋友要态度真诚讲求信用。这就是"由近及远"逐步做到。当这几步都已做到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由易到难,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因而便于学生去躬行践履,不会使人产生"说教"灌输"的生硬感觉。
"勤而行之".老子认为,要想把"道"学好,必须认真实行,及时预防。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说,要想克服困难,应当在它还容易的时候着手:要想实现远大的目的,应当从细微处作起;因为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小事开始。因此,办理任何事情,必须及早抓紧有利时机,作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对于教育活动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特别是作为德育原理,是很有用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教师必须注意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细心考察,慎重对待、及时引导。
学习他人长处。老子主张,"为道"必须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向好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好的人学习。向不好的人学习,当然不是要学坏,而是吸取教训,把坏人作为一面镜子,不使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也讲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日的我们尊重赞赏才华,然而"德才兼备"永远是教育应追求的完整目标。为什么没有"以才服人"却有"以德服人"一说?常和学生们相聚谈论老师,得到的结论往往惊人相似:能力强却无师德的老师在学生眼中陌生且分量无几;负责任、爱学生的老师即便教学能力不足却依然能得到肯定,他们的道德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深刻而正面的影响。与一些昙花一现或浮于表面的才华不同,道德如春雨,润物无声而实实在在,所以能令人真正信服。老师既是如此,那么什么样的教育符合老子的思想呢?乍看起来,世界上许多教育现象与老子的道德思想是相悖的,这也正是需要重新反思道德教育的原因。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眼下青年辩论会在世界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如今许多人但凡听到"博士"二字便盲目崇拜;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事实上,老子的道德教育可以解决竞争等机制带来的现实问题。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一己之利不足为道,这"不争"的倡导背后有着一个难以为"竞争者"理解的、高明的洞见:给予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道德的良性循环是实实在在的:大家的行为都能符合道德良心,以有余来补不足,世界上的贫富差距定能缩小。所以要推动公益、推动人类共同的福祉,道德教育必不可少。
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伟大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最珍贵、最高尚的道德宝藏。这宝藏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如今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将目光转向中国教育先哲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是一个联结各界的共识。跨越古今,老子怀中的宝藏终有契机"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语出《道德经》第九章,意为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老子想要表达的正是适可而止的思想。对企业而言,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理性追逐利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企业也要有长远的眼光,不涸泽而渔,不...
1老子的特殊主体性毫无疑问,老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具争议、备受误解的一位,而老子所着《道德经》则被公认是一部神秘难解的经书,其版本问题尤为复杂。楼宇烈指出:《老子道德经》一书,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
人之生存是人类社会伊始之初的课题,探究人之生命的本源、意义、价值与目的是人类永恒的人文关怀。老子哲学包含着深厚的关于人之生存的思想内容与精神意蕴,因此以人的生存问题为主线来审视老子的思想是符合老子思想本身的品性与特质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
老子的治国思想深刻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一书中的许多文章都可以看出老子的治国策略,我将从政治和军事方面描述老子的治国策略,让人们重新认识一下老子,把一个关心国计民生的老子呈现在人们的面前。1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理解老子的治国思...
婚姻观是指人们关于婚姻本质、婚姻中涉及道德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对人们择偶态度、家庭生活观念以及在婚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具有导向作用。[1]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的婚姻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误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贵柔守...
作为道家学派的核心经典,《道德经》开启了一种依据自然哲学法则确立社会政治实践原则的思想传统。...
“道器”关系思想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它不仅是我们阐释《周易》设计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可以成为分析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造物思想的切入点。...
就一些诗人而言,他们的栖居之地便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内容和背景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他们的诗歌地理世界。如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之于风景如画的大湖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之于淳朴清新的新英格兰乡村;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之于粗粝广袤的霍沃斯荒原,这...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市太清宫镇)人,周守藏之史也,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
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往往侧重于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寻求解决生态困境的方法"[1],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