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论文 >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30 共7275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2 章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概述
  
  2.1 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

  
  2.1.1 工程质量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指国家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以及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综合来要求的工程安全、工程经济实用型以及美观度等,包括施工质量和工作质量以及工序质量三个层次。其中,施工质量作为狭义层面的工程质量,仅指承建工程的适用性。质量并不意味着达到最佳,是为了适应一定目的所具备的工程适用性。相应地,相关施工企业依照建设单位提出的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标准,综合地考量建设的技术可能性以及经济适用性,还应考虑社会生产所允许的条件与工程实际用途二者之间的平衡,通过最为经济的施工方式来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工程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工程建设方从事与工程质量相关的工作的完善水平与程度,体现在工程技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工程的成果、效率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率综合体现出来。工程在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将综合反映工程质量的好与坏。为保证工程质量,全部的工程参与方都要提高其工作质量,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以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质量,也成为施工过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环境、操作过程、机械、劳动力、材料五大要素的综合评估质量。由于工程质量的变化受五大要素的变化所影响,因而在对五大要素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应该有效把握其内在的规律和关系,这决定着工程质量是否能达到质量标准。
  
  市政道路工程不仅具备上述工程质量的一般特点,满足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属性,而且还具备某些特定性内涵。按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路基和路面应该根据市政道路的交通量、等级、功能,结合沿路的地形地质和路用材料等自然条件进行相应的设计,来确保市政道路能够具有充足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及强度。另外,内部面层还应该满足平整和抗滑等相关要求。”“在设计路基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河道堵塞以及诱发路基等病害,需要注重排水和防护设施的相关设计。路基断层面形式与沿线自然环境应该做到相互协调,从而避免深挖或高填导致的不良影响。”具体地,市政道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即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型、环境与美观相互协调等。市政道路的适用性指的是满足适用一定的功能目的和要求的能力,这一能力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这包括道路行书的通常度、舒适性以及良好的视觉外观等等。市政道路在工程竣工后要达到所要求的服务水准,既要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交通量的不断变化,又要满足既定设计速度所规定的视距、线形、坡度等要求。市政道路的耐久性是指道路具备的足够使用年限,从工程竣工以后到使用年限内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一定荷载的能力。市政道路的安全性是指市政道路质量的可靠性,即在市政道路工程竣工后达到相应规定的质量标准,也是市政道路在所规定的时限内确保结构安全、行车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能力。市政道路是否安全具体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实际切身利益,因此可靠性就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当市政道路交付使用,就必须要保证其使用安全,如路基路面的基本承载能力与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度,要达到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市政道路的经济性指的是从工程规划到设计勘察再到施工到正式运营的全部使用期内,其总体成本消耗的合理程度。市政道路的建设还应其整体考量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的成本效益,做好运营、安全、环保等社会效益的分析,最终选择最佳方案;市政道路的建设应该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来进行相关的环境绿化与保护以及路容的美化,进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弊病
  
  市政道路的施工难度受到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这是由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当前的监管水平尚有所限制。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弊病表现与路基路面与相关辅助性设施的质量问题,本文将综合今年来的相关市政道路工程经验,结合一些常见的质量弊病,作下述分析:
  
  (1)路基
  
  路基的稳定性与强度确保了路面稳定性和强度。在市政道路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路基碾压和横坡处理一直较为粗略,相关施工没有按要求碾压和平整。
  
  路基标高不准、平整度不足导致标高稍高的地方称承重曾厚度不足,出现龟裂现象,并且标高略低的地方伴有材料浪费。除此之外,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较为关键的路基施工部位是路堤的填筑与管线沟槽的退佃。沟槽履土的违规操作将导致市政道路质量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在市政道路地表以下部位铺设的各类管线将较大的影响沟槽的回填密度,进而出现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即倾斜碾压和超厚回填以及填土不符要求等等,引发回填土的密实程度不达标准,最后导致路基里面结构沉陷,管体破裂,无筋管受压扁。碾轮发挥不出其最大的压实功能是因为倾斜碾压,碾轮的压实重力分离并损失在纵坡上,坡度越大其损失的压实功也相应变大。若有块状物夹杂在填土中,将妨碍土颗粒的相互紧凑度,进而无法实现整体的密实效果,此外,碾轮碾轮被块状物支垫,这将很容易造成叠砌的现象,从而使块状物的周围有空隙,最终日后塌陷;如果在沟槽内填入含水量过高的土壤,将极其容易导致大块的石块、淤泥等旧料填入到沟槽内部,使石块周围有较大的空隙,沟槽的填土没有按照要求来分层夯实,带泥水回填土层的含水量处于饱和,所以很难务实,若地下水位下降,饱和的水下渗以后将会导致填土下陷,进而危及到路基的安全。
  
  (2)路面
  
  由于各个机构对高程控制并不严格,将累计面层,最终引发道路面层高度不符设计高程。如果路面辅助设施较多,并且在形成道之上设有许多排水干管和雨水井以及检查井,当井背的宽度太小,回填的夯实共走就将会变得十分困难,从而压实度的检查变得也十分困难。施工中的监控不严或疏忽将容易导致道路的变形和发横,从而道路工程便出现了质量的问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年年返修。沥青路面较为常见的破坏现象是塌陷裂缝,当使用年限增加,不管路面基层是半刚性的还是柔性的,将会出现裂缝和塌陷的现象。除此之外,道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使路面产生永久性的累计带状凹槽,这称之为车辙。在混凝土路面上集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起砂、开裂、蜂窝麻面等。在混凝土层面所产生的裂缝主要集中于施膜计涂刷不够均匀或在局部出现漏刷以及干缩裂缝等。
  
  (3)辅助性设施
  
  由于盲道口通向人行横道处是下坡,这导致了道板需要切割并且突出人行路面。如果安装质量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非常容易地产生道板脱落的现象。在人行道施工时,由于检查井的盖板较大,使安装变得较为困难,这极容易产生检查井的盖板与路面的高度差超标,在交付使用后,这很可能产生半角的现象。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许多管道要通过行车路,例如排雨管道、通讯电缆、过路的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容易导致压实度不足问题。
  
  2.2 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
  
  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城市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加快,因而在这一过程中道路工程的质量监管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交通主管部门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理论研究,以适应新时期的道路建设需求。与此同时,也实施了很多项道路工程的试验,参照试验结果和研究结论,相关交通部门及时出台和更新了工程试验、勘察设计、工程试验、工程质量检验等有关规范和规程。
  
  减少道路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加强质量监管。交通部公路研究所在 1994 年编写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公路沏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接下来的几年中,相继出台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等一系列规范。国家建设部在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出台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从而使道路质量监管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道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管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有很多的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的科研人员积极探索相关问题的具体研究。此外,专业的质量控制机构同样也做出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多的具有高水平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很多在实践中已投入了应用,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道路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管。
  
  2.2.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的特点
  
  (1)影响因素较多
  
  道路工程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机械设备的优劣、材料的质量、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设计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等因素,这些都较大的影响道路工程质量。
  
  (2)质量波动性较大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是具有流动性的,这表现在并没有固定的生产环境和稳定的生产流水线,往往是什么地方需要重新修筑或改扩建,就在什么地方开始施工,这样极容易产生一定的质量波动性。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错挖管线、施工方法不当、机械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都将对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出现较大的波动性。
  
  (3)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在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检测时,往往不能够像对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和解体,并且施工的工序也较多,在对第一道工序进行检测时,很容易对质量进行评估,但当施工进入到第二、第三道工序的时候,往往就无法检测了。在后一道工序的施工过程内隐藏前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所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而需要对质量形成过程加大力度监管。
  
  2.2.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的原则
  
  市政道路区别于其他工程建设,它是一个较为复杂,并且有序的系统过程,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高低能够综合体现出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整体工作质量。我国在实施市政道路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方面原则:
  
  (1)质量第一
  
  在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进度、质量这三个目标都要实现,其中作为主导的是质量。建筑产品往往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通常纯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威胁着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监管工程中药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
  
  (2)以人为本
  
  人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基本因素,人贯穿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其工作能力、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并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3)预防为主
  
  市政道路工程的返修成本加到,所以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市政道路工程的监管重点是事前和事中监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讲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对施工乘车进行监管和控制,不单要重视最终产品质量,还应该加强中间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的检测力度,若发现存在质量隐患,应该及时整改,这是保障市政道路的建设工程质量的较有效措施。
  
  (4)坚持质量标准
  
  衡量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标准是质量标准,市政道路的质量是否已经达到既定的要求主要应运用质量检验,即严格依据相应的质量标准来检验,只有达标才称得上合格产品。若质量检测没有达标,那么施工单位必须将有质量缺陷的工程进行返工。
  
  2.2.3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的基本原理
  
  (1)PDCA 循环原理
  
  PDCA 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监管的一个工作方法,它反映的是质量监管应该遵循科学程序。PDCA 循环是以目标控制和计划作为基础,并不断循环来使质量水平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与此同时,在 PDCA 循环中可以任意套用 PDCA 小循环,形成循环套循环的形式。P 是 Plan 的缩写,译为计划,在质量的计划阶段确定目标,并且制定目标实现的方案。也就是说,相关的主体一型号责任范围和任务目标来确定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组织制度、业务流程、技术方法、资源配置、质量记录方式、检验试验要求、不合理处理、监管措施等具体做法和内容的文件。此外,还要计划需要技术分析和论证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D 是 Do 的缩写,译为实施,是指计划的行动方案以及按照计划规定的方法进和要求所开展的作业技术活动。C 是 Check 的缩写,译为检查,是指对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各种检查活动,它包括专职监管者的专检和作业者的自检互检。A 是 Action 的缩写,译为行动或处置,包括针对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所作出的原因分析与及时纠正或改进,它分为质量预控措施与事后釆取应急措施。
  
  PDCA 循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具有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特点,即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所谓 PDCA 循环是在不断的转动中得到逐步提高的。
  
  也就是说,PDCA 循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转动一次,质量也随之提高一步,循环往复,从而不断地解决着质量的问题。在质量的监管体系中,PDCA 循环作为一个动态循环,它可以在组织的各个过程中进行展开,同时也可以在整个系统内展开,可以通过在组织的全部层次上使用 PDCA 循环来实现过程能力的持续性改进。
  
  (2)三阶段控制原理
  
  这三个阶段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具体地,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可以相应划分成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施工的质量孔子系统是由事前阶段、事中阶段、事后阶段的控制构成。
  
  ①所谓事前控制是指在施工准备阶段所进行的质量控制,也就是说,在正式施工开始操作之前,施工单位要认真坐高施工工作准备,进而细化和加强针对市政道路质量所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的质量监管工作,这作为保障城市执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
  
  ②事中控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与施工过程相关的各方面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各种人员、材料、设备等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监管和控制也包括了各类作业技术活动实施的状态和结果的质量监管。在这个阶段的质量监管工作可以说是市政道路质量监管整个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阶段。
  
  ③事后的控制为工程基本形成后的质量控制,它是对质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和认定,以及对质量偏差的纠正。市政道路大多数十在市内进行施工,工程的施工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各项工程作业间断的进行,并不能一次完成,因此如果质量实际值存在很大偏差,需要认真地对产生偏差的原因来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来纠正偏差,以使工程质量得到随时的可控。
  
  (3)全面质量监管
  
  全员参与的对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质量监管,也称为三全监管。
  
  ①全面,是对工程产品以及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的全面监管和控制,也就是进行全方位的动员,将各方面和各部门的工作有机地全面组织起来。为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相关施工单位应该不断地对质量监管加强力度,要求物资、机械、生产、计划、质检部门,同时包括后勤、文档等部门一同做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保证,每一个部门将质量最为奋斗的一致目标。工作质量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产品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然而,其本质收到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序、环境、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影响。从而在全面质量控制中,应该把握住这些形成质量的全要素和利用这些要素的工作。
  
  ②全过程,是从源头抓起并在全过程中推进的质量控制。全过程指的是工程质量的产生和形成以及实现的过程。运用相关的质量保障体系,从勘察设计,一直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来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说,实现质量监管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全部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因素和环节。
  
  ③全员参与的质量监管,是指组织全体员工,并充分动员他们参与质量系统的实施活动,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以保障和提升道路工程的质量,全部的成员,以及企业领导,都应该不断加强质量的意识,时刻关注工程质量,树立以质量为首要素的观念。简而言之,全员参与是建立健全质量的责任制,并将质量的总目标进行分解,进而使子目标具体细化,个人以及各部门依据自身的责任范围承担各自的子目标。
  
  2.2.4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管的缺陷
  
  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推动着城市道路网络的规模建设,市政道路是城市社会和经济的运行载体,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监管基本形成政府监管、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社会监理相互集合的质量监管体系,尽管如此,但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监管同样也存在着很多比较普遍的共性问题。
  
  (1)质量意识不足
  
  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作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工期的确定来说,抛去国家工期定额政策,市政道路工程常常由于政治因素(如政治献礼、政绩、形象等),考虑从人的体力以及时间上进行大幅度压缩工期。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只能够昼夜不停工,并且往往一些尚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人员也会加入到施工队伍当中。施工企业为了按期完工,常常会简化施工的工序和内容,在并不完全具备施工条件的环境中,进行强行施工,比如说雨天摊铺沥青、夜晚铺地砖等,这些都无法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2)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不规范
  
  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地执行国家强制标准和施工验收规范,按照图纸施工。若施工的企业有提高质量信誉、提升业内竞争力、占领市场的需要,那么就必须在企业的内部进行质量自控,从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这包括明确质量的责任制,落实好质量的控制人员,做好自检和互检以及交接检,不遗漏工序前的技术交底。以上是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较为关键环节。然而,在一些施工单位内部,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管制度,也不按照规定的频率检查进场材料,还不按照规定的比率来搅拌砂浆和混凝土,偷工减料来获取利润,这都严重地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从而导致质量失控。
  
  (3)监理人员的素质不一
  
  监理机构的职能应用在被委托合同授权的范围以内,这代表建设单位监管市政工程项目,依据预定的目标,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工程完工。为了保障工程质量,顺利完成监理任务,监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监理的过程中,人是具体工作的实施主体,若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过硬,而且缺乏责任心,是无法进行工程材料抽检、平行检验等必要工作;对于停工、返工等工程部位不能够要求相关施工单位整改,更有甚者敷衍了事;没有在规定时间召开监理例会。这些都会影响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进而留下较为严重的质量隐患。
  
  (4)建筑的原材料无质量保障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筑原材料和构件的种类规格非常多,而且用量也较大,使用的部位也各不相同。一些构件生产厂家和建筑材料厂家是无证经营,这是违法生产,质量监管的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都不健全,加上没有实验和检验的技术设备,使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当这些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应用到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就会使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在源头上失控,这严重地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