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东方文学论文 >

我国对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研究历程(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9 共7673字

  21世纪国内出版有关奈保尔的着作有:(1)梅晓云的《文化无根: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2)孙妮的《V.S.奈保尔小说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3)黄晖、周慧的《流散叙事与身份追寻:奈保尔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4)王刚的《圆形流散---维·苏·奈保尔涉印作品的核心特征》(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近十几年来有几种文学思潮流派方面的专题性着作:石海军的《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在后殖民文化研究的视角下,对印度现当代文学中的边区主义、流散文学、后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甘地主义等思潮进行探讨。陈义华(2009)的《后殖民知识界的起义---庶民学派研究》对印度后殖民思潮中的文化研究(也包括文学研究)的"庶民学派"进行系统的研究。薛克翘等人的《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对印度中世纪印度教虔诚文学、伊斯兰教苏菲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做了系统、全面的探讨。尹锡南的《"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对印度当代移民文学的不同倾向和代表性作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第三,将作家研究摆在思潮流派的整体中进行。

  文学思潮流派的研究以作家研究为基础,但不是就作家论作家,而是将作家研究摆在思潮流派整体中分析,思潮流派研究与作家研究相辅相成,这是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深化的表现。廖波的博士论文"印地语作家格莫勒希沃尔小说创作研究",对格莫勒希沃尔创作历程的分析与新小说运动的产生发展紧密联系,在新小说思潮整体中理解作家的创作成就与贡献,在"结语"中写道"在新小说运动这场意义重大的文学运动中,格莫勒希沃尔是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新小说运动期间,他一方面撰写各种评论文章探讨新小说理论,同时又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新小说作品,对印地语新小说运动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上,格莫勒希沃尔走在了同时代的印地语小说家们的前列。他的《无后王》、《供词》等短篇小说中独特新颖的叙事方式在印地语小说史上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大胆尝试"(廖波2011:159)。侯传文(2010)的《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以40余万字的篇幅,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重对话中研究泰戈尔的诗学,也将其诗学与印度现代的浪漫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联系起来,从思潮层面探讨泰戈尔对印度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梅晓云(2003:61)的《文化无根: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对奈保尔这一个案的研究,也是在印度移民文学的整体中进行,作者在着作中写道:"本书在研究上采取由点及面、辐射整体的方法,把个案研究与整体思考结合起来,把文化研究植入历史背景,企图从奈保尔研究中来头是当代移民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

  第四,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研究成为国家、教育部的科研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廖波主持的"印度印地语新小说研究"(2013),石海军主持的"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2003),姜景奎主持的"印度宗教文学"(2002)等;王春景主持的"20世纪印度女性文学研究"(201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有:杨晓霞主持的"民族与文化认同---印度英语小说研究(1947---2010)"(2013),陈义华主持的"庶民学派文学批评探析"(2012),王春景主持的"20世纪印度女性文学中的宗教与政治"(2012)等。这些项目得到国家的基金资助,有的已经完成,作为专题性着作出版,大多在研究之中,将会进一步推进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研究。

  总之,新中国对印度文学思潮流派的研究,从作品译介开始,到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逐渐走向深入,符合文学研究的一般规律;由进步主义思潮研究为主,逐渐趋向多元化,也体现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陈义华,2009,《后殖民知识界的起义---庶民学派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侯传文,2010,《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廖波,2011,《印地语作家格莫勒希沃尔小说创作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梅晓云,2003,《文化无根:以V.S.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石海军,2008,《后殖民:印英文学之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科一译,1954,译后记,《不可接触的贱民》[M].上海:平明出版社。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东方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