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52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2 共1615字
论文摘要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疾病比如: 严重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常见并发症,可能是患儿出现应激性溃疡,胃粘膜糜烂导致出血。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休克甚至死亡。以往我科多采用禁食、用维生素 K1、止血敏,西咪替丁口服凝血酶治疗,但疗效欠佳,止血时间长。

  2008 年 - 2013 年我科应用奥美拉唑( 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公司) 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52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8 年 9 月 - 2013 年 12 月收治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52 例,其中男 28 例,女 24 例,胎龄 31 ~34周 18 例,34 ~37 周 20 例,37 ~42 周 14 例,日龄 1 d 2 例,2 d10 例,3 d 以上 40 例,体重 1 500 ~ 2 000 g28 例,2 000 ~ 2 500g 10 例,2 500 g 以上 14 例,新生儿窒息 16 例,极低体重儿 25例,新生儿严重感染 5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6 例和对照组 26例。患儿胎龄、体重、病种2 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 P >0. 05) 。

  1. 2 诊断标准 呕吐或胃管内引流出鲜红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隐血阳性或柏油样大便。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咽下综合征、全身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

  1. 3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采用暂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生素 K1、止血敏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 0. 6 ~0. 8 mg/kg,每日 1 次治疗;对照组则加用西咪替丁 5 mg/kg,每日 2 次治疗。两种抑酸剂均应用至出血停止后第 3 天。

  1. 4 疗效判定 治疗后胃管内无咖啡色样液体,并且大便隐血阴性。判定为出血停止。显效 1 日内出血停止; 有效 2、3日内出血停止,无效 3 日以上出血仍未停止。

  1.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 25 例,有效率 96. 15% ; 对照组有效 12 例,有效率 46. 15%,2 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 χ2= 24,P < 0. 01) 。见表 1。治疗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1】

论文摘要

  2 讨论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严重感染,及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时由于缺氧,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代偿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使胃肠道血管平滑肌收缩,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减少,最终造成黏膜糜烂、渗血、出血等病理改变。体液和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 pH 值 >6 时才能发挥作用,在少量的酸性环境中血小板凝集和血块形成会受到抑制,即使形成血凝块,在胃液pH < 5 时也会迅速化解。早产,低体重出生儿、严重感染、窒息常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消化道出血。

  西咪替丁作为组胺 H2 受体阻断药,可抑制胃酸分泌,同时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使其活性降低,有利于黏膜屏障的重建和出血的控制,对应激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疗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不仅能非竞争性的抑制不受胆碱或 H 受体阻断药影响的部分基础胃酸分泌,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比西咪替丁强 8 倍。同时,奥美拉唑还可反馈性引起胃泌素的升高,增强胃黏膜防御功能,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注射奥美拉唑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使胃内 pH 值接近中性,有助血小板聚集,达到止血效果。有研究表明,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

  本资料中,应用奥美拉唑加维生素 K1 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咪替丁组,28 例中有 27 例在 1 ~3 日内止住出血,并且住院期间未再出血,表明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快而持久,从而使患儿能够更早的进行肠道喂养,减少了患儿肠外营养的时间和并发症。

  【 参 考 文 献 】

  [1] 瞿美琴,曹可仪. 奥美拉唑静滴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 42 例[J]. 儿科药学杂志,2001,7( 4) : 29.
  [2] 洪庆成,王 薇. 儿科新诊疗[M]. 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284-285.
  [3] 陈凌梅,王 译,徐若梅. 抑酸剂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 四川医学,2009,30( 9) : 1386-1387.
  [4] 吴贤仁. 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40 例临床疗效分析[J]. 急诊医学,1996,5( 3) : 14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儿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