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整体性的发展,童书出版也成为了出版界的一大热点。图画书、儿童畅销书、国际大奖丛书等等,在网上与实体书店的数量和种类惊人地递增,一时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然而,众多出版社相互克隆的“撞车”现象十分普遍,而且较多集中于外国儿童文学经典。这对国内读者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也必然给出版社的发展埋下某种危机。
一、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教授曾经乐观地宣布:“我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生产已呈现出‘东风压倒西风’之势。”他以国内权威的图书发行调查机构的统计结果来证明,国内本土原创少儿类图书在我国小读者中受欢迎程度已高于国外引进版,经济效益也占到了少儿图书市场近半的比例。这一扭转的确可喜,然而还远远不够。中国少儿图书的出版,直至以本土原创作品占据绝大多数的时候,才真正实现了“东风压倒西风”,而这一目标,必定要通过本土化的道路才能完成。
本土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充分结合具体地域实际情况,积极转换、调整、融合的发展战略。文学创作与出版的本土化,是立足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针对本土受众的审美趣味与审美需求,打造富于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精神产品的发展策略。
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带动了各民族地区的开放与交流,打破了因循自守的传统封闭格局。然而,单一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高度的相似性与特色和差异的消失,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与改造。
对于弱势或后发地而言,放弃原有的文化特色,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优势,相反却将扼杀本土发展的生机。只有保持本民族特色,才可能开辟一条新路,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从而增强竞争力。
我国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全面引进始于五四时期,不过百年的历史,而洋经典却已经在中国儿童的阅读中稳踞牢固地位。中国的孩子从小是读着《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长大的,最受他们欢迎的卡通形象来自美国迪士尼和日本的动漫,近年最热销的少年读物是英国的新作《哈利·波特》……中国出版界的确打开了全球化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传统经典的一版再版与国外新作的高价引进,为中国的小读者上了一道道充满异国风味的国际大餐。且不论中国小读者的肠胃是否适应“西餐”与“日本料理”,关键是,何时才能让世界各国的读者也能经常面对“中餐”大块朵颐呢?
二、是向钱,还是向前
其实,中国文化市场的本土化自觉早已经出现,对原创作品的呼声也一日高过一日。然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效益为先的原则导致了出版界的急功近利,唯钱是用。一旦某个品种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受到欢迎,各大小出版社往往一哄而上,争先推出,导致重复雷同之作比比皆是。刘绪源指出:“(即使是)最优秀的儿童文学,比如,像怀特那样的作品,如果真的抢占了全部图书市场,一走进书店,到处都只有《夏洛的网》《吹喇叭的天鹅》《精灵鼠小弟》,那么,除了最初的惊喜,很快,它也会造成一种无法排遣的单调,让人无以承受。”
作为经济实体,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以经济效益为考虑的首选。但经济效益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对手如林的出版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强韧的生命力,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走特色之路。在这方面,许多出版社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尝试。如2009 年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阅读树”丛书,共 21种,内容全部为国内原创图画故事,物美价廉,广受欢迎。
信谊出版社的思路也颇值得借鉴。台湾“信谊基金会”于 1978 年成立了我国台湾第一家幼儿图画书与教育玩具专业出版社,1987 年又创设了“信谊幼儿文学奖”,以促进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为宗旨。2005 年,南京信谊儿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它是信谊基金会在大陆的分支机构。这个出版机构在数年间编辑和出版了大量本土图画书,还设立了“信谊图画书奖”,推出了一系列原创图画书精品,如《团圆》《宝儿》《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台湾一直很重视本土文化与文学发展,台湾童书出版的质与量都优于大陆,可见本土化发展策略的积极影响。
三、是找宝,还是寻根
在国际市场上要展示“中国制造”的特色,必须扎根本土,以稳定的民族风格为基础,以鲜活的本土生活经验为内容。越是贴近本土文化、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作品,越是能在世界范围显出独特性与价值。因此,中国原创作品的出版,必须走本土化道路。
中国儿童文学出版业的目光,更应放在凸显本土精神的作品上,这些作品可以从以下三个线索去寻找:
第一,回归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艺术、伦理观念,乃至日常生活方式,仍然渗透在当下的现实中,构成中国人的精神底色。儿童文学作为精神产品,必然离不开整体社会的文化浸润,也同样不能忽视文化传统的绵延。
第二,扎根地域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有南北之分,更有地域派别之异,这是土地辽阔的国家必然产生的现象。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些以特定地域为中心的创作群体,不仅有南北之异,还有东西之分。这种地域性的百花齐放,正是一个文学大国应有的气象。
第三,立足现实文学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即使是幻想之花,也要开在现实的土壤上。真正好的作品是应当有根的,以贴近现实的态度,显示文学的“真”,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
具有本土气质的作品,必然应当立足本土的现实生活,写出中国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中国儿童文学界正信心勃勃地向“儿童文学大国”的目标迈进,无论创作、研究还是出版,都在这条道路上谋取着整体与自身的同步发展。本土化策略,是中国儿童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能融入国际文化舞台,又能显示自身实力的有效发展途径。
摘要冰心自1919年初登文坛时起,便开始了漫长的写作历程。她是五四时期中国第一代女作家,更是一位时刻心系广大少年儿童成长的儿童文学家。她于不同时期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现出迥异的风格,极大满足了身处不同时代的少1研读,结合以往冰心儿童文学的研...
自从知道谷应将有一本融散文和摄影(拍摄的是全国五十六个民族儿童的手工作品)于一体的书出版,我就天天盼望着它的早日面世。刚刚拿到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了。读着一篇篇散文,欣赏着一幅幅摄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爱不释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我甚至说,拿...
少儿散文的诞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后儿童文学现代建立的产物,经过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洗礼与现代儿童文学先驱者的拓展,大致在20世纪2030年代,我国儿童文学的文体已初具现代规模,这主要有儿童小说、艺术童话(含寓言)、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
伴随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步伐逐渐稳进,愈来愈多国内名家的作品蜚声海外,承担起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输出的重任。相较于品类宽泛的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在内涵表达上更具人类共通性,亦被认为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
一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儿童观是儿童文学的原点。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文...
中国现代(成人)文学中的童年书写于五四时期浮出地表,在近百年来或隐或显的发展中以其浓郁的生命意识推进着中国现代文学中人的发现与建构,具有诗性的生命启蒙意旨,同时也因其回望童年生命的创作姿态而生成了独特的诗性艺术质地。回忆是富于诗的品格的一...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到底都是方法的探索。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方法划分为三大层次,认为,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作为一门新...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有识之士呼吁用优良的少年儿童读物向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的教育。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当时少年儿童读物奇缺,种类、数量、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因此,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大量创作、出版、...
在传统中国,道德对身体的规训使人无法承受身体道德化之重。严苛的修身过程主要集中在身体的洁化问题上,而对于身体之外的民族、国家等问题则付之阙如。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将身体理解为一种想象民族国家的象征性符码。身体的意义来源于其与精神的复杂关...
摘要李凤杰是西北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新时期以来相继出版儿童文学作品三十余部,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是一位值得关注与研究的作家。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其作品思想独特、个性鲜明,尤其是儿童小说和童话为丰富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