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作为一种文化、文艺形式,包括一个民族或地区重要的思想道德与文化情感内容,其教育具有独特价值。 用童谣的方式对当代儿童进行教育,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 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对文化和教育传统的继承。
一、童谣及其分类。
“童谣”,又称“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它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适合于儿童吟诵、 又有一定社会性和现实性的短小的口头韵文艺术形式。 是一种既表现人民的思想情绪,又为儿童喜闻乐见的有音韵有节奏的“顺口溜”. 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早在《列子。仲尼篇》中,就有“尧微服游于康衢,闻儿歌谣”之说,传说中圣人尧时的童谣距今已 3 千多年的历史,而在《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着作中,对童谣的记载也并不鲜见[1].
现存我国最早的是明代吕坤于 1593 年编成的《演小儿语》。 童谣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根据童谣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童谣大致分为游戏类、常识类、礼仪类和情感类。
(一)游戏类童谣。
游戏类童谣是为了组织幼儿统一游戏而编的童谣,根据实现游戏的构思途径可以分为运动游戏童谣和语言游戏童谣。
1.运动游戏童谣。
是指通过吟唱童谣能够引导幼儿身体活动。如《手指谣》:“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 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 五个手指捏紧,做个拳头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翘翘,夸你戴上红花:好,好,好。 小指小指钩钩,我们笑笑跳跳:嘻,嘻,嘻。 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儿唱唱:妙,妙,妙。 ”还有跳绳时所唱的童谣《马兰花》、《董存瑞》 等这一类童谣都主要是统一组织和协调幼儿的游戏动作,强化游戏的娱乐性。
2.语言游戏童谣。
主要是以语言为游戏主体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对对歌》:“一边多,一边少,一把铅笔一把刀。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一边大,一边小,一头肥猪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 一个大,一个小,一棵大树一根草。 一边跳,一边唱,大小多少记得牢。 ”还有《数蛤蟆》、《圆圆和圈圈》 等童谣都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二)常识类童谣。
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主要是感知。常识类童谣即是把大自然常见的一些事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幼儿感知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而编的童谣。 如《太阳晒》:“太阳太阳照四方,它的好处不平常。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太阳不晒果不熟,太阳不晒苗不长。被窝也要晒一晒,太阳晒了暖洋洋。 身体也要晒一晒,太阳晒了才健康。 ”栩栩如生的刻画使幼儿对太阳实用价值产生了一定的认知[2].
(三)礼仪类童谣。
礼仪类童谣是结合社会生活中一些约定成俗的行为道德规范而编的童谣。如《洗手歌》:“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给我擦擦手;自来水,给我冲冲手;小毛巾,给我揩揩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 ”又如童谣《红绿灯》:“妈妈走,我也走,我和妈妈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一走走到马路口。 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迈步走。 ”还有《对不起,没关系》:“对不起和没关系,他俩是对好兄弟,你把别人撞到了,请快说声‘对不起'. 你讲对不起,别人不再发脾气;你讲对不起,别人就会原谅你;你讲对不起,别人会说’没关系‘;你讲对不起,别人对你笑嘻嘻。 ”这些童谣都主要是向幼儿灌输人际间交往的礼貌规范和社会规章制度等。
(四)情感类童谣。
情感类童谣是为了满足幼儿内心的情感需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而编的。 如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4]”以及童谣《太阳公公》:“太阳公公亲亲我,我的脸儿好暖和。太阳公公摸摸我,我的手儿好暖和。太阳公公多爱我,我给公公唱支歌。”这类童谣就是以爱为主题,由对母爱的抒发,进而升华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宇宙自然万物的爱,激发和培养幼儿爱的情感[2].
二、童谣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能滋润幼儿心灵的好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所以,童谣不仅对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起到启蒙作用,它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及精神思想对幼儿身心健康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一)“爱”---滋润幼儿心田,陶冶幼儿情操。
童谣以明快优美的节奏旋律和真挚的情感带给幼儿情感上愉悦的享受和熏陶。如《打电话》:“两个小娃娃,正在打电话,喂喂喂,你在干什么? 哎哎哎,我做游戏呢……”简短的一首童谣让幼儿在两两合作中获得与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体验。这些快乐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极大满足,影响和促进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 同时,很多童谣以爱为创作主题,从中幼儿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亲切友善之意,亲人和朋友的关心爱护之情等,使幼儿情感上产生共鸣,心理上得到满足。如童谣《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糖一包,果一包,外婆夸我好宝宝。”通过吟唱这样的童谣,使幼儿从内心感悟童瑶中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二)“识”---启迪幼儿智力,发展认知能力。
童谣中很多作品的题材都以社会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为主。 这些童谣不但生动有趣,而且题材包罗万象,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更能帮助儿童形象地感知自然,认识社会,从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如《小星星》“小星星,亮晶晶,好像猫儿眨眼睛,一个东,一个西,东西南北分不清。”它就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宇宙中的星星球体进行具体的特征描述,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 还有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尘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3]. ”这首童谣描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年文化,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忙忙碌碌过大年的整个习俗。
(三)“美”---培养幼儿审美意识,提高艺术鉴赏力。
蕴含着丰富审美意境的童谣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而儿童总是喜欢用他们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和理解一切世界事物。通过欣赏或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童谣,可促使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如童谣《春天》:“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了。 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雨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这首富有韵律、节奏欢快的民间童谣对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进行了描绘, 这些五彩缤纷的事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 ,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
(四)“趣”---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促进身体发展。
童谣节奏明快、趣味性强,它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把童谣结合到游戏中并与体育活动整合,如小时候我们在跳绳时唱的童谣:“拖拉机,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教师可以在组织幼儿跳绳时让幼儿边玩边念。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又可以使体育活动更生动、活泼,对幼儿也更有吸引力,也就更能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三、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童谣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耳口相传。 质朴天然、富于生活气息的童谣,其教育性、文学性和趣味性都极具独特,对幼儿进行童谣教育可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幼儿健康身心的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健康又有趣的优秀童谣,并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将童谣融入到相关的教学领域中,使幼儿在语言、认知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如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既训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巧妙地训练了幼儿的数字认知能力。
2.艺术教育活动。
活泼轻快、 节奏感强的音乐都是幼儿所喜欢的, 在学习童谣时配上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歌曲,用钢琴、快板、响铃等乐器为童谣伴奏,这样结合音乐伴奏让幼儿唱童谣比幼儿单调的吟诵显然更能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学习兴趣。 如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和《螃蟹歌》,配上打击乐器使得节奏感更强,让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扮演,使幼儿参与和表现的愿望得到满足,带给幼儿快乐的体验。
3.体育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根据童谣具有诙谐、幽默、风趣的特点,以游戏活动形式进行童谣教学,让幼儿边念童谣边玩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丢手绢》“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地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让幼儿边唱边玩,使活动充满情趣,既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又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罗 捷。民 间 童 谣 的文 化 内 涵 与 当 代 价 值[J].芒 种,2012(21):129-130.
[2]李毅。论幼儿园的儿歌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教育 手 拉 手 论 坛 . 童 谣 合 集 [EB/OL].(2006-10-15)[2015-09-15].
[4]张 卫 民。在 幼儿 园 艺 术 教育 中 运 用 民 间 歌 谣 的 价 值 、原 则及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0(7):54-56.
[5]刘亚美。让童谣在幼儿园焕发光彩---基于园本的童谣系列活动的实践研究 [EB/OL].(2014-5-22)[2015-09-15].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池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在笔者和采风组同仁的请求下,福州闽侯上街浦口洲村的肖珠钦老人唱了这首《月光光》,令笔者想起小时候常和伙伴们拍手唱着《月光光》,开心地玩泥囝讨亲的游戏。据《闽都别记》载述,天宝...
鄂东传统童谣是鄂东民众在符合鄂东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于鄂东儿童间的一种口头短歌。鄂东传统童谣在鄂东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孕育、产生和流传,历经时间的汰洗和文化的沉淀,形成了鲜明...
童谣是儿童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最早开始接触的文学形式,童谣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最早的童谣出现在尧舜禹时期,这在《诗经》中有明确记载。在童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历了“儿谣”“孺子歌”“儿歌”“童子歌”“小儿谣”“小儿歌”等不同的叫法。...
一、童谣及其发展1.童谣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又有孺子歌、小儿语、童儿歌等多种说法。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后...
浙江童谣多呈现为音译词,且存在大量的词头词尾现象,口语化特征明显。童谣以简单的主谓宾结构为主,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比喻、拟人、顶真、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可理解性。...
鄂东民间童谣是指以鄂东方言为载体,以鄂东青少年儿童为接受主体,长期流传于鄂东民间的一种具有鄂东民歌风味的韵文体。鄂东民间童谣同时兼具民间文学、韵文学、儿童文学等多重文体身份:它由鄂东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并长期在鄂东民间广泛流传,是人民群众集...
闽南童谣最早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朝,自明朝中后期下南洋,流传至台湾及东南亚一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于福建地方文学作品《闽都别记》中,唐代时期,福建有位观察使名叫常衮,最早创作了一支俗谣《月光光》,以闽南土音传授,歌曲可以演唱歌词...
有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四种在我国史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史书合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史记》成书于西汉,《汉书》成书于东汉,《后汉书》则写于南北朝,刘晔未写成而下狱死,后人将其作与司马彪的《续汉书》的三十卷志合编而成,而陈寿...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异常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特产,如山歌、风俗歌、儿歌等;当地的劳动人民在平时的劳动中、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儿歌,他们大多采用的是乡音和方言,口口相传,影响至今。...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歌谣形式和曲调,借以描绘自己的生活处境、社会历史及风土人情,这些抒情言志的口头诗歌,有的以歌谣审乐知政,有的以对歌为社交手段交流情感,有的却以生动的语言文字勾画出丰富的历史生活画卷。童谣作为歌谣的一种,主要是以儿童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