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论文(最新10篇)之第九篇
摘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高中教育一直陷入应试教学的环境当中, 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限制了学生多维度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下, 许多优秀的教学策略涌现了出来, 生活化教学就是其中优秀教学策略之一。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自然与生物的学科, 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首先分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重要性, 再论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应用策略, 以期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是带领着学生探究生物的过程, 将生物实验生活化, 不仅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填鸭”理念, 还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用生物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策略下, 学生的学习将由被动变成主动, 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对未知生物知识的好奇。本文将通过实验导入生活化、实验材料生活化、实验器材生活化以及实验拓展生活化等方式, 谈谈如何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行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学生需要拥有更多的发展性和创造力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下, 课业成绩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唯一关注的事情,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发散性都没有得到关注与培养, 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而生活化教学正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应用生活化教学, 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熟悉感的同时, 也让学生对实验之后的结果充满了兴趣与动力。在生活化教学下, 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动力从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的实验目的从验证变为探索, 生物实验将成为开放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 实验导入生活化, 激发学生兴趣
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的实验导入, 能够从介绍实验的第一步就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状态。完全已知或者完全未知的知识无法引起学生的欲望, 而这种充满未知而又熟悉的生活化实验问题, 能够给学生带来谜一般的解答欲望,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如在教学“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这一实验时, 传统的教学中由教师带领着学生,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在生活化教学策略下, 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植物的一生, 视频当中出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棵青菜, 青菜从种子开始, 在阳光的沐浴下生长, 就能够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从而成长起来。观看完视频,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通过课本学习了植物通过叶绿体来将阳光转化成能量,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叶绿体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下, 学生们对这次的实验充满了兴趣,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 到底是依靠什么物质将阳光转化成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的呢?这样的疑问使得学生充满动力地想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发现, 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
(二) 实验材料生活化, 丰富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是学生需要探究的物品, 在以往的生物实验中, 选用的实验材料都是教材中指定的材料, 然而教材指定的材料虽然方便制取、容易观察, 但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在生活化教学中, 教师不一定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选择材料, 而是可以选择更加生活化的实验材料, 贴近学生的生活, 丰富实验的内容。
如在教学“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时, 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是苹果汁、花生以及鸡蛋清。有许多学生在进行这个实验时, 就想检测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食物, 在传统课堂中, 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在生活化课堂下,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之前自己准备一些想要进行实验的材料, 带到课堂中来进行实验。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进行了探究性的实验, 丰富了生物实验的内容。有位学生对牛油果中是否含有脂肪感兴趣, 就带了一颗牛油果来到实验课堂中进行实验, 这个实验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 都在好奇牛油果中的成分。将实验材料生活化, 学生的生物实验也就不再局限于验证课本中的实验, 而是通过实验的方式, 在验证自身知识的同时, 也在探究未知的知识。
(三) 实验器材生活化, 促进学生创新
实验器材是为了更加准确、方便地探究实验结果, 而实验器材使用范围的限定化则会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验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物品替代实验器材, 可以让学生突然发现实验还能够这样操作, 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一实验时, 实验材料的制取中需要运用到离心设备, 但是有的学校中并没有专业的离心设备, 导致这节实验无法顺利地开展。但在生活化实验器材理念下,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代替实验器材, 满足该实验的需求。拉哨就是一件在生活中发现的可以替代离心器的生活器材。拉哨通过两端绳子的重复拉扯, 可以使中间的圆环形成高速的旋转, 从而满足离心的转速需要。在这个生活原理下, 教师可以带领着学生一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制作, 通过简单的线、塑料小盒、胶水等工具, 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离心器。这种利用生活物品制作出来的实验器材, 给学生的想象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 缺少相应或者合适的实验器材时, 我们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生活中的物品利用起来, 满足生物实验的需求。
(四) 实验拓展生活化, 开阔学生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并不是生物知识的全部, 生活化教学还提倡将课堂拓展到生活当中, 从生活当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实验进行拓展, 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中去通过实验了解更多的知识, 开阔自身的视野。
如在教学“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这一实验时, 不管需要用到的是实验材料还是实验器材, 都十分的简单, 实验结果也充满着趣味与知识。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探索的植物叶片, 然后将其剪碎放入研体中, 再加入10ml的乙醇 (酒精) 和少许的二氧化硅 (沙子) 、碳酸钙 (石灰粉) 进行研磨, 将研磨液过滤到试管当中, 塞紧放好。在试管静置的过程中, 将滤纸条准备好。最后将适量的层析液导入试管中, 放入滤纸条, 塞好等待。这个实验学生在课后时间可以自主开展, 挑选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进行叶绿素的提取实验。在生活化理念下, 实验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实验, 将实验应用到生活的日常现象当中, 用实验来验证生活中的现象。
结语
总之,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 让学生发现生活与生物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主动融入生物课堂中, 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在自己的生活中探索生物知识, 提升动手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斯奕.高中生物实验生活化学习策略探讨[J].丝路视野, 2017 (36) :54.
[2]王春林.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 (下) , 2018 (8) :18.
[3]徐彤.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J].中学生物学, 2018, 34 (12) :34—36.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知识构成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科学的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记忆方法,易将记忆与死记硬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