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问题审视与实现策略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作者:孙湛芃;宗晓晴
发布于:2023-02-23 共6584字

  摘要:生物安全教育既可以服务于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现实需要,也能够为培养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提供助力。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实施具有丰富且深刻的价值意义,其将有利于落实国家安全教育,有益于统整课程内容、实现综合学习,有助于深化学科育人价值。当前,我国生物安全教育存在着实际教学中生物安全知识转化的式微,主题学习中生物安全内容体验的离身,课程设计中内容组织方式的封闭等问题。据此,研究认为,强化生物安全教育师资保障,通过亲知行动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等是实现生物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物安全教育;中学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

  Abstract:Biosafet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serve the national biosafety strategy in the new era,but also the urgent requirement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young scientists. Biosafety education has profound value, which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t is beneficial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and deepen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biosafety educ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fading of biosafety knowledge in practical transformation,the absence of experience in subject-based learning, and the ob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 in curriculum design. Therefore,several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including enhancing the knowledge of biosafety education reserves by teachertr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biological safety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acquaintance and live experience, and optimiz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by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

  Keyword:biosafety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biology;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对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真实的危害或潜在风险,以及对这些危害或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战略性、综合性措施[1]。当前,在动植物疫情爆发、实验室事故增加、环境与生态灾难等事件全球性弥散的情况下,亟待人们对新型安全进行重新认识与学习,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对此,需要追问的是,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意蕴是什么,呈现出何种现实状况,生物安全教育又将因循怎样的实现策略。

  一、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分析

  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内蕴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以总体性视角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分析,能够更好地为青年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创新,并为其培养实践提供规律依循。

  (一)政策落地层面:有利于落实国家安全教育

  生物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民安全意识的必然要求。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生物安全内容蕴含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和技术安全中,表现为“生物资源安全、生物生态安全、生物武器安全和生物技术安全等方面”[2]。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这将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生物安全教育也将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3]。在中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培养生物安全意识,对其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把生物安全教育作为重要手段,培养青年学生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挚情怀,激发学生维护国家安全、为国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主题设置层面:有益于统整课程内容、实现综合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综合学习,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4]。生物安全教育的知识传递不是线性灌输、传授的过程,而是合作互动、深度参与的过程。生物安全下的多个主题本身具有跨学科属性,有助于有机整合课程体系,增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可见,生物安全教育具有独特的学科特色和育人价值,与“新方案”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教师应当以生物安全主题教育为契机,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关注知识边界的交错,生物安全中涉及多个主题恰处于这样的学科交错中[5]。研究者就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与新型领域安全为分类维度,构建了生物安全教育的相关跨学科学习主题(见表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从学生身边的生物安全实例着手,也可从某一主题的发展历程入手,帮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科学发展进程,认识学科联系,进而在横向统整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学科育人价值。此外,以生物安全知识为抓手,可助推以项目式教学为引领的深度学习。生物安全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协同探究,辅之以教师的资料展示等,让学生在合作互动、自主探究中体验与模仿,在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获取学科核心概念及其基本原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生物安全素养。

  表1.生物安全教育中的相关跨学科学习主题

  (三)目标达成层面:有助于深化学科育人价值

  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生成过程需要以现实生活世界的科学实践为起点,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改善科学思维能力,进而涵育学科特质的生命观念。全面丰富的生物安全教育可以加速“化知识为素养”的进程,有助于深化学科育人价值。详细说来,生物安全教育中关乎安全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的深入理解,不能单纯通过“说教”来完成,需要透过生物学基本观念的深刻领悟与实践运用方能获得,其诸如系统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在内的生命观念。与此同时,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作为建立生命观念的途径和方法,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内在本质,科学探究是科学思维的外在表现。值得关注的是,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都需要在生活情境的辅助下完成,而生物安全的相关内容恰好提供了多样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素材,可运用于生活情境当中,辅助探究式教学。“情境”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6]。此外,生物安全教育支持养成学生健康生活的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这体现了生物安全教育对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支撑。

中学生物安全教育

  二、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问题审视

  现实中,不少学校在生物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推进了其发展进程,但也存在对生物安全教育内容认识较为模糊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生物安全知识转化的式微

  在中学阶段,生物安全教育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和配置专业的教师,多以学科渗透、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7]。部分学校仍旧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生物安全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无论发生在实践场景还是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仅以追寻趣味的心态或姿态活跃于生物安全学习活动之中,便很容易偏离生物安全教育的初心,在学校课程改革努力贯通生活实践与学科学习的路径上按下暂停键,使丰富的主题活动陷入“为活动而活动”的怪圈,呈现出知识转化的式微。据研究指出,就教材中涉及的生物安全知识而言,所有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传授,但是倘若涉及需要拓展及其转化的知识,很多教师表示较难实现[8]。譬如高中涉及传染病防控、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隐性知识,部分教师并未能深入了解。可见,教师自身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具有局限性,知识转化能力较弱。教师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的转化。此种情况导致了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知识传授低效、观念渗透不足等问题,其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生物学课程更新与发展的步伐。

  (二)主题学习中生物安全内容体验的离身

  众多中学尝试通过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实现主题引领下的生物安全知识整合落地,但在主题学习中也存在学生体验离身的问题。如传染病防控教育中的“免疫调节”主题,可通过分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组织学生调查研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利用多学科知识整理成防治方案进行“成果展演”。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然而,“成果展演”式的生物安全教育亦面临现实的困境:一是学校或教师对生物安全主题的选择较为单一,多依循教材中所呈现的单元内容。如若教师难以将有限的主题与学生的发展以及生活进行密切联结,可能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受限。二是生物安全知识学习中更容易形成点状知识的拼接,实难做到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与亲知体悟。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认识程度较低,部分学生的生物安全行为习惯有待养成[9]。

  (三)课程设计中内容组织方式的封闭

  生物安全教育内容的组织方式注重学科逻辑,着眼于生物学科本身蕴含的知识、内容、重难点,学校依据教材预设的内容逻辑进行课程设计以及活动实施。在实践中,生物安全教育逐渐形成依托学科模式开展知识培养的趋势,学校课程设计中出现内容组织方式封闭的现象,甚至出现对部分热点内容的辅助倾向。有研究者表示,学校教育存在内容组织不合理的问题。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均涉及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但由于学校依循学科逻辑进行组织安排,导致生物安全教学内容显得零散,缺乏系统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重复问题[9]。也就是将生物安全教育限制于分科、分层、分学段的传授过程中。虽然分科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但是如若这种模式过于侧重以生物学科知识为焦点,脱离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那么知识将固守于纵向精深的学科疆域。如果仅将生物安全教育定位于“知”的探寻,就未免显得有些单薄,因为还存在更为广阔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空间。生物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对此,将生物学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结起来,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化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将成为学校的职责所在。

  三、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实现策略

  基于上述对生物安全教育的问题审视,应改进教育方式,以应对中学生物安全知识培养的要求。

  (一)强化生物安全教育师资保障

  生物安全教育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国民教育体系有效融合。我们应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采取多元化教育形式,真正使得生物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在实践求知和发展性教育旨趣上,我们应注重师资培养,强化其知识储备,为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提供师资保障。首先,注重生物学科师范生的培养。生物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学教师,是中学生物教师的预备军,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相关教学能力对未来国家安全战略和生物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师院校应开设生物安全教育课程,系统讲解生物安全知识,系统化和格式化生物安全有关内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师范生生物安全知识的储备与转化力。其次,重视中学生物教师的培训工作。生物安全内容涵盖范围广,具有前沿性和时效性,因此应针对生物安全社会热点问题对生物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防疫”等主题。尤其要加强生物安全教育教学技能与方法的培训,通过循环开展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活动[10]。其中,理论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经典理论等。案例分析主要指教师通过自我叙事和卓越教师案例分析的方式,构想自己理想的身份、角色并探索实现路径。实践体验是教师根据理论与案例,优化、设计、开发某一具体的生物安全问题教学方案。反思提升是教师培训的最后一环,就某一主题进行反思,查找不足,谋求发展。四个环节循环迭代,螺旋推进,不断促进教师生物安全素养的养成。

  (二)通过亲知行动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凯农(Dale Cannon)曾提出“亲知是第一手的熟悉,具身性的寓居,它难以通过第二手的方式获得。”[11]所以亲知在具身意义上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主体身心的直接参与,包括认知、思维、肢体活动参与等;另一方面,主体的亲身摸索与探究。据此,生物安全教育若要摆脱静听式的缺陷,应引导学生躬身实践,在行动中思索,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概言之,在生物安全教育中需要学生以亲知行动直接获取相关知识、经验,提升生物安全意识。一方面,帮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投入,而不只是视觉与听觉的参与。生物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完整性。例如“基因工程与生物”主题,学生不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视频等认识转基因动植物。还可以通过参与调研活动、实验研究、专家座谈活动等形式,亲身体验和认识转基因生物的价值与危害,提升生物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摸索,避免表演性学习。当学生寻求到适合自身的学习节奏时,便可亲身摸索生物安全的知识类型,获取知识学习的方法,进而加深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但有的学生会出现盲目展现自身的能力,做出超出自身能力限度的行为,这种表演性学习易使人的思想表达变得活跃而浅显,难以掌握生物安全知识的本质。对此,学校和教师需将教育系统性和零散性相结合,不仅要结合教材和教学内容,更要结合生活和社会进行科学化的生物安全教育。同时,可采用探究式、项目式的多元化学习法,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关于生物安全的课题,必要时可以带学生外出调研,脱离传统教学“遗忘情景”、缺少实践的双重缺陷,将理论与实践探究相结合。

  (三)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

  生物安全涉及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实验安全等多方面,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广泛,如表1所示。学校可以聚焦学科特质,以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其一,聚焦学科产生方式,以科学史为载体融入生物安全教育内容。生物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今天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数科学研究者倾尽心血、不断探索的结果。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研究史,就是激励青年学生不断学习的绝佳事例史。学校应以学生生命观念培养为契机,整合“科学家成长史”“生物进化史”“生物科技进展”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渗透,成为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其二,聚焦学科探究方式,以实验教学为媒介凸显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应完善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例如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模式,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生物安全内容有机结合,在构建实验室安全概念的同时,可增加学生对相关生物安全知识和原理的学习,辅助生物安全教育模块的整体渗透。其三,聚焦学科关联运用,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生物安全专题研学。专题研学需要从多学科领域中挖掘生物安全教育的资源,对传染病防控、生态资源安全、生物恐怖防范等多个主题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升级”,以呈现最有价值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内部关联。学校需要及时关注生物安全教育资源的可扩充性,促使课程拥有动态更新的可能性。

  新时期生物安全教育需要切实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肩负起实现科技兴国的重要使命,这是社会和学校不断优化生物安全教育方式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在实践中要深刻领悟生物安全教育的价值意涵,把握教育的现实要求,寻求不断优化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旭,梁慧刚,沈毅,等.关于加强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31(10):1248.

  [2]刘跃进.当代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生物安全与生物威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20):4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4-08)[2022-09-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5.

  [5]左开俊.以跨学科知识渗透深化生物学教学育人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21.22(1);88.

  [6]黄惠涛,丁奕然.基于格斯J翻转教学模式的生物学实验深度学习[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21,22(4):46.

  [7]陈焱凤,刘志强.高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生物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22(4):60.

  [8]舒丽娴.中学生物学教学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及渗透策略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21.

  [9]郭娇敏.高中生物学渗透生物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21.

  [10]朱旭东,廖伟,靳伟,等.论卓越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 2021.41(8).23.

  [11]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148.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原文出处:孙湛芃,宗晓晴.中学生物安全教育的问题审视与实现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02):62-6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