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我们的感觉中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无形的境界。但它是整个人类优秀文化积淀而成的最根本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和人生追求,属于精神文化范畴。通俗的说,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与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我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对人品行的培养,如“六艺”“、儒家思想”便把人的修养放在首位。清朝末年,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血的教训使中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教育开始重科学、强技术,而传统的人文教育在“打倒孔家店”等活动中被斗得奄奄一息。改革开放以后,人文精神缺失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学生道德水平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精神颓废,意志薄弱,究其原因就是人文教育的滑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并出现了讨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热潮。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应当融合,国内外对此已达成共识。
人文教育不能只靠某些人文学科进行,而应在各学科中广泛渗透。生物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但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生物学科的人文资源,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 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授渗透人文精神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这一点前面已经有所讨论。教师在传授生物学知识时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使生物课更丰满,显得更富有生机和人性。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升华。
1.1 以科学家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动人事迹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益。在生物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散发出耀眼的人格光芒。在教学中,教师可穿插讲述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生物学家刻苦奋斗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伟人的生平、理想、信念、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苦乐悲欢。如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选用豌豆这种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开创性地利用数学方法,经过八年的研究,最先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科学家如果没有淡泊名利、持之以恒的人文精神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力量,能给学生以价值观和道德情操感染,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1.2 以美育人,陶冶学生情操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最具审美价值的生命体,生物学教学从实质上讲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真理,进而寻求美、创造美的过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功能所体现的美是外显的,容易被师生感知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自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的科学美是内隐的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需要师生共同挖掘并认真体会。例如恩吉尔曼在探究光合作用时,进行的试验设计美妙绝伦;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流畅及对称之美。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美育内容,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2 、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人文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容易导致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学生体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教学法,这两种方法,由于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所以更有利于学生体验人文精神。
2.1 以小组合作学习感受人文精神
以小组为单元的各种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加强交流合作。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试验、专题研究、讨论问题等。通过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并倾听他人意见,可以培养集体合作、团结友爱、宽容他人的思想情感。
2.2 以探究性教学实践人文精神
《生物课程标准》把突出科学探究作为部分内容。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在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两种探究形式,一种是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交流,另一种是进入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感受科学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
因为探究过程有独立的操作和思考,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自我钻研、自我决策、自我负责的机会。
3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升人文精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还体现在评价过程中。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离不开正确的学科评价。人文教育体现在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中,但如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如“一张试卷定分数”的方式显然不太适用。如果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话,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满纸虚话,反而背离了人文教育的初衷。
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比如老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其次,评价方式可采用连续观察、个人成长记录、书面测试等方法,便于对学生进行全程性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可用激励性的语言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能简单给学生划个分数。
通过人文教育能够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长远来看,人文教育的价值远超过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掌握。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利用生物科学的丰富资源,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知识构成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科学的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记忆方法,易将记忆与死记硬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