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教学模式是指将40分钟或45分钟的课堂分为三段,开头的5-15分钟用作复习旧知识(可用作导入)和自主学习新知识,中间20-25分钟用于师生探讨、教师精讲或点拨,最后10分钟进行当堂练习,巩固新知识和突破学习的“死角”。这个教学模式的命名来自于将40分钟的课堂分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阶段时间分配并不是如此严格,更有意义的是它的课堂阶段化(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当堂巩固)。该教学模式在中学各学科均有可应用之地,但特别适用于有较明确知识系统的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或者技能类课程,如英语。当然在这些学科里,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都适用于这种方法。课堂前后知识联系紧密、课堂难度适中、与学生生活有一定关联的课更适合应用此教学模式。而初中生物大部分课时都符合以上情况。
1、 实践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21”教学模式与传统生物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阶段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第三阶段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巩固和死角突破。而它与传统的生物教学一样,同样重视复习导入、教师讲解。
复习旧知识可作为导入阶段,时间只需2-3分钟,其目的有3个,一是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激活大脑对知识的保持,防止记忆的衰退;二是给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组织先行者,有利于为新知识在大脑中“安家”提供一个着陆点,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三是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因为先提起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会打消他们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自主学习新知识阶段是第一阶段的重点,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对于初中生物来说,大部分课时都是难度适中、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因此,即使教师不加点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尤其是中等及优等生,也可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堂全部或部分知识有所领悟。通过自主学习所内化的知识一般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在这个阶段,还可结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成员先花六七分钟独立学习,然后就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个异质化的小组(有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且性别、性格等有不同之处的小组) 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兵教兵、兵练兵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起协助作用。对于学生学习程度中等、尚未完全养成自学习惯的班级,教师应在自主学习之初,展示这10分钟的学习目标或需解决的问题。这些目标或问题应该紧扣课时目标,且难度中等,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掌握70%左右。而课时目标中特别难的部分,不应直接设成问题,而应设计一些过渡型的问题。如果班级容量较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个别指导,教师应请小组内的自学快、掌握好的学生去指导学困生。而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应提示学生提前完成课堂练习或布置拓展性思考题。
2、 实践“少教多学”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121”教学模式中,将原本全部属于教师的课堂压缩了一半,教师讲解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在此阶段,教师要有的放矢,主要讲本课时的重点、难点。重难点的确定既来自课前对教材、对学生的分析,更要根据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情况来定。要实现少讲精讲,教师要充分备课,用最易理解、效率最高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这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图片、动画、模型等直观手段常常是生物课堂中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在这20分钟的精讲点拨阶段,教师不一定要全程讲解。在其中设计一些学生活动,如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阶段的成果,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来说也非常必要。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是决定精讲点拨阶段成败的关键。如果在第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完成预期任务,那教师势必要在精讲点拨阶段讲解更多内容,花费更多时间。那不仅会占用当堂巩固的时间,甚至可能完成不了课时目标。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时常渗透学法指导,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就是“121”教学模式适合学业成绩中等、学生有一定自学能力的班级。
3、 巩固、检测、反馈当堂完成,减轻学生负担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当堂巩固或称当堂检测,在“121”教学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时间分配为10分钟左右。而传统教学模式中, 当堂巩固一般只占用最后2 —3 分钟或者完全没有。而在“121”教学模式中,与第一阶段一样,教师必需预留足够时间来进行知识检测,并通过反馈点拨突破学习死角。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实实在在的达成学习目标。如果把这一阶段完全由课后练习来代替,会延长信息反馈的周期,让错误的理解在头脑中长期停留,可能会形成固定印象,难以纠正。在设计巩固练习时,题量不宜过多,应让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以便留出时间让学生反馈、教师纠正点拨。每一道练习题应有明确的检测目的,要特别针对课时的重难点来设计。
由于在“121”教学模式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预习、自学、讨论,以及练习反馈,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都在课堂上完成,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不仅如此,此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也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胥洪杰,翁素梅.初中化学“121 教学模式”初探.新课堂设计[J],2008,3:71~72.
[2]何长青“.121 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新课程研究[J],2009,1:52.
[3]何东华“.121 三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J],2011,8:71.
如何将VR技术应用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如何借助VR技术来完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加以思考的问题。...
主要针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详细地分析,以期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中国科协发布的国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生活的今天,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
第一章绪论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教育逐渐走向信息化。2009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要求教师要将现代化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中。近年来,微课蓬勃发展,它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
当今时代,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密度,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推广,更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必须具备一定...
观众效应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有无观众在场,参与者的工作效果发生明显变化现象。这种情况在体育竞技赛场上尤其突出。比赛中,观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运动员往往容易创造出好成绩。其实,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同样存在观众效应。一、生物课堂中常见的...
文章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有效性的解决对策。...
课堂是师生们共同成长的阵地。是学生获取智慧,塑造灵魂的殿堂。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教学,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信息的准确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生物失去学习的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情感、态度...
初中生物是青少年学习生物的基础,对初中生物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因此,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支柱与灵魂。现如今,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要求以及...
策略一词在一般的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学中,策略有时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顺序安排和师生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从动态的角度讲,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对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创造性选择的行为以及在面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