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生物教学论文 >

利用中学生观众效应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23 共2625字

论文摘要
 

  观众效应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有无观众在场, 参与者的工作效果发生明显变化现象。 这种情况在体育竞技赛场上尤其突出。 比赛中,观众为运动员呐喊助威,运动员往往容易创造出好成绩。 其实,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同样存在观众效应。

  一、生物课堂中常见的观众效应及原因分析

  有过公开课经历的教师往往发现,在其他教师进入课堂听课的情况下,学生课堂反馈效果通常好于平常。 为什么呢? 我们说,这种情况正是他人在场引起“观众效应”的结果。 很明显,当有教师听课时,学生头脑中容易认为教师们正在观察他的行为, 甚至对他进行评价。

  由于关心来自他人的评价,学生会尽己所能地展现出自己最优良的一面,这种展示的结果也就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听课效果。

  另外,在中学生物实验课堂上,我们稍加留心也能观察到同样的“观众效应”:小组实验时, 如果操作者意识到合作者正在注意他时,操作的结果会比单独操作时要好。 不过也有正好相反的情况, 那就是操作者在旁人的关注下,由于过于紧张而影响到实验结果。 就小组与小组之间最后的操作效果而言, 也往往比小组单独操作来得要好。 因此我们说,“观众效应 ”实际上除了体现个体内心期望得到他人肯定的需要外, 还存在着隐蔽的竞争因素。 在一个人的内心里,总存在不同程度的好胜心, 正是这种好胜心使得人们在无意识中力求做到自己认为的不比别人差。 以上大概分析了一下观众效应产生的原因, 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一)个体气质因素

  众所周知, 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的学生通常比较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在有观众在场的环境下,不会感到拘束,能迅速接受新环境中的事物。 胆汁质型学生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也是灵敏有力,但理解问题时存在粗枝大叶现象。 这种学生学习热情高,学习过程尤其表现得顽强有力,观众的存在,容易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黏液质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 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已经习惯的工作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对变化的环境则体现出较差的适应性和随机应变性。 所以,在有观众存在的环境中,他们往往由于不大容易转移对观众的注意力,而不容易表现出自己的才能。 抑郁质学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容易恐惧,对于他人的关注,表现忸怩。 旁人的关注对这种气质类型学生的影响最大。

  (二)掌握程度因素

  对于知识、 技能掌握程度比较熟练的学生而言, 旁观者的注视通常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为内心有希望得到别人正面评价的欲望,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表现,自然使表现的结果更加出色。 反之,对那些知识、技能不太熟练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内心里,同样渴望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 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 通常他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如何避免犯错, 而非关注如何才能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尽可能地展示给观众。 对这类学生而言,观众的注视,只会促使紧张感增加,甚至造成无谓失误的发生。

  (三)性别差异因素

  一般来说,女生受到观众支持性评价时,表现提高的幅度大于男生; 而男生对于观众数量和性别的反映则更为敏锐。 观众数量越多,男生反而表现欲望越强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来疯”。 此外,由于性意识的萌发,男生在异性关注下的表现, 总是高于或低于同性的行为促进或行为抑制。

  二、有效地利用中学生中存在的观众效应,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熟悉学生的气质特征,合理安排观众

  不同气质的学生对观众的反映是并不相同的。 对那些性格外向,享受旁人关注目光的学生, 可以在课堂上或小组活动等观众情境中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 并及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在他们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 也达到相应的学习效果。 相反, 对性格相对内向的黏液质和抑郁质类型学生,更鼓励进行个别指导,以使他们在内心较为平静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不同阶段,善于利用观众

  前头我们说过,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同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在还没达到熟练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 旁人的关注往往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负担, 他们会因为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而放弃表现的机会。 所以此时并不适宜强行要求他们在公众场合表现, 而可以鼓励他们尽快熟悉相应的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以尽早适应他人的关注,避免观众抑制作用的发生。 对于知识、技能掌握较为熟练的学生,针对其表现欲望的强弱,适当安排观众就非常有利于其学习。

  (三)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组织观众

  比如生物实验课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某一方面的操作,有的学生感兴趣另一方面的操作。 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关的操作者和观众,达到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 例如,对于叶绿素提取实验而言,可以安排男生进行色素的提取环节,女生旁观;而女生进行画滤液细线的环节时,男生旁观,都对实验结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观众的反映不同。 初中生不大容易受观众的专业经验和水平一类的情境影响,他们直接关注的是观众的态度和所营造的氛围是鼓励赞扬,还是冷漠忽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应更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对敢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大胆给予肯定。 对有意向进行表现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高中生则相对容易关注观众熟悉与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或教学引入时与学生进行适当交流,拉近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构建利于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当某个学生的展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受到束缚时,教师可以适时让其周边原本作为观众的学生共同参与进来。 这样,依靠了集体的力量解决了问题,每个人在这过程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也就将观众效应化作了学习的推动力。

  最后,要说的是,教师也要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这个观众群体的存在。 一旦发现自己的状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要及时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思维灵敏,反应迅速的学生观众,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带动其他的学生发言。相信有了这样的学生观众,久而久之,教师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也都能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昂扬精神状态。 教师再把这样的体验传染给学生,势必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观众效应”运用得是否恰当,对上好生物课,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能否适宜地运用“观众效应”,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关心和了解。针对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基础也不同的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观众效应”策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才能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学生这个观众群体的存在,最终也能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返回:生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