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是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互动模式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学习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间、生生间并没有体现真正的互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课堂上确实也实现了“议论纷纷”的“热闹”气氛,教师会很快提问:“谁想发表自己的见解?”“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等等,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番“热闹”之后,教师只是象征性的抽几个学生来回答。这样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是“合”而未“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究其原因,教学中,首先,教师经常会由于教学时间、进度的限制而减少学生交流的机会;其次,教师不信任学生而剥2夺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再次,教师本身对“互动”教学理论理解得不够;或者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平等、互相协作的师生关系,缺少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动”不起来。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呢?
二、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是实现“有效”互动的起点
创设情境包括情感情境、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朱熹语“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首先,创设情感情境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态度。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送给学生;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素材。其次,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种类如: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案例情境,讨论情境,表现情境,操作情境等。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突出问题性,使学生经过思维和探究才能实现目标。再次,问题情境才是启发学生进入学习、思维状态的“导火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生物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科学合理地问题情境,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很多:(1)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创造情境。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开设学生实验或布置学生家庭实验等,使学生在实验情境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心理。例如,在观察渗透现象演示实验中,学生看到漏斗内液面不断上升,教师可以提问:“漏斗内液面上升是因为烧杯中的水分进入漏斗了,那么漏斗内部的水分有没有进入烧杯呢?”这种情境很自然地会引发学生的疑问:“如果没有进入烧杯则说明水分不能透过半透膜,如果有进入,那么漏斗液面为什么还会上升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心理,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果。(2)利用教具模型、标本、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置情境。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中,先观看幻灯片:①向日葵的图片;②放置于窗口的盆栽植物;③竖直放置的培养皿中的萌发的玉米种子。
提问:“同学们,这些现象我们都曾见过。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放置于窗口的盆栽植物,为什么会向窗口光源生长?培养皿中萌发玉米种子的根为什么向重力生长?而茎总是背着重力生长?”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查找、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3)贴近生活实际,生产实例设置问题情景;(4)通过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设置问题情景;(5)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设置问题情景;(6)通过实事、新闻报道设置问题情景,等等;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和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2.和谐的环境,开展交流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形式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师生间和谐的交流与对话。这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各谐的环境应具备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对话氛围,学生独到见解能及时反馈和鼓励;学生有平等的话语权,学生有足够发表意见的时间。讨论交流开始时,教师要说明要讨论的问题并引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讨论过程中,教师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学生因意见不一而引发争执时,进行调解。当出现部分学生垄断发言或躲避发言时,教师也要予以处理。最后讨论结束时,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讨论的要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3.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互动的支点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⑴设置合作小组。⑵选择合适的合作内容。⑶明确目标要求。⑷保证研讨时间。⑸相互交流信息。
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实验中或网络资料中找到答案,最后交流各自的成果。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会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学习中。
总之,生物教学中,教师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互动活动的开展中,知识的获得具形成性,具动态生成,“有效”互动的课堂也就真正形成了。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2]谢直国.教学过程中变讲为导的问题.生物学通报,199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叶澜,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师大.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知识构成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科学的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记忆方法,易将记忆与死记硬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