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高中生物学科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高中生物学科作为理科学科如果单纯地以理科思维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一些困惑,因为高中生物的部分内容是偏文科方向的,所以适度的以文科思维来辅助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科学习的。
科学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部分,其中生命科学史是反映生物学科进程的知识,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可以从本质上把握生物科学,进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同时, 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具体又包括了哪些方面的东西呢? 又如何将生物科学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生物科学史观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体会生物科学史在教学实践中的巨大意义。
一、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新时期的高中教学,强调生本理念,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 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落实新课改理念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使学生参与进来。 情境教学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 通过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贯穿生物科学史,能够使课堂教学更丰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比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我们教师就可以从血友病的发展史来激发学生兴趣。 血友病是因为身体缺乏某类凝血因子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 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种病症最早叫做“皇家病”,之所以这么说是应为这类病最早发现在欧洲王室, 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夫妇身体健康,本育有两儿四女,大儿子因为血友病而病逝,次子继承王位;他们的两个女儿和健康男人结婚后分别生下一名外孙女, 一个外孙女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婚配, 另一个嫁到西班牙王室, 但是都生下一个患血友病曾外孙。 从此, 血友病通过英国与欧洲各大王室之间的通婚而传播到德国、俄罗斯和西班牙,从而出现了“皇家病”事件。 在教学前,我们把这个知识讲给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
史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栏目相结合在生物教材中,为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所以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学研究的内容。 但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知识的讲授上,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的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切实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生物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这就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本质, 生物科学史就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例如, 在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中, 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重要的思想。 人类在探索细胞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挑战、 困难与困惑以及在探究过程的中收获与喜悦。 正是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现,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有了巨大的飞跃。 因此,恩格斯曾把能量转换与守恒、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
史与生物科学的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是学生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的看法, 包括基本信念与价值的取向,它一般以科学精神为依托,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外在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因素, 影响着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能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例如,在有关酶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酶的发现, 研究及在有关酶的研究活动所取得的进展中, 充分贯彻科学价值观的思想。 酶的发现,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欧洲的酿酒业的发展。 在十九世纪未,欧洲盛行的葡萄酒工业中,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葡萄酒工业的发展,那就是当时酿出的葡萄酒,常常莫名奇妙地变质发酸。 当时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巴斯德提出,葡萄酒变质发酸,是由于所酿出的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存在,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下,葡萄酒中的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也正是酵母菌的存在,使酒精进一步氧化生成了乙酸,因而使酿出的葡萄酒,在较长时间的存放后,会变质发酸。 然而,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并不是酵母菌,而是由其分泌的某些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 这两种观点,曾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最终结束这种争论的,是毕希纳。 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成功地提取了一种液体, 并且发现,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能够像活的酵母菌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毕希纳把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称为酿酶。 因为毕希纳的这一成就,他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然而,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又过了将近二十余年,萨姆纳与诺思罗普分别提取了一系列酶,并证明它们都是蛋白质。 1946 年, 二人因为在研究酶的本质上的巨大贡献, 而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总之,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全面对于学生进行培养, 从而推动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知识构成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科学的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记忆方法,易将记忆与死记硬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