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和时间,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载体,着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知识、技能双丰收的目标。 以下几点是就个人而言,针对培养促使生物教学成果升华的认识。
一、创造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而成的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贯穿在教学课堂中。 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发其认识的冲动,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 同时创新潜能也是需要我 们 开 发 和 培 养 的 ,面 向 全 体 学 生 开 展 创 新 教 育 ,是 实 施 素质教育的根本。 认真研究学生群体特点及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倾 向 及 创 造 力 要 素 的 特 点 , 努 力 为 每 一 个 学 生 提 供 学 习 机会 ,热 忱 关 注 每 一 位 学 生 的 进 步 ,为 激 发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奠定基础。
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既要注重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要注重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既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现代教育观念。改变高分、听话就是好学生,成绩低就是差生的传统观念。承认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性,每位学生都有某一方面的才能。
二、设计问题环境,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开拓思维
思维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 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层次, 有意识地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和收集学生中的“矛盾”和问题,活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
设计好问题。 设计的问题首先要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否则,问题解决不了,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就好比:蹦、蹦、蹦,就能得到。这样才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诱导学生的疑问,发展求异思维。
三、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求异思维,鼓励创新方案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教学中重要的手段。 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必须要跟老师的步骤统一,要跟书本上的一样,才能算是符合要求,同时也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如:DNA 模型制作的实验改为家庭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就地取材,符合科学性、直观性、取材方便、限定在一周时间交作业,可独立完成,也可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学生们积极踊跃投入到模型制作过程中,收到预期效果。
英国科学教育家阿姆斯特朗说, 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因为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感性材料,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学到探索自然的方法, 培养严谨的态度,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四、开设讨论组,给学生自主性,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
西方教育的精华是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设置专门讨论组,请一些有权威的人士来讲解,有主题,很随意,同时设有学生提问时间,气氛很好。 并且演讲人和学生有直接的交流,能开拓人的思维模式,激发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据材料显示, 我国在上海等地区针对高中开设的研究课堂。
2001 年沈阳第四中学生物学科开设了 研究性课程 ,主要是以社会问题为主体,让学生们自组队伍、自选课题、独立调查、完成论文。
教师只是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分析综合,提高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讲授“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再一起分析以下几种情况:(1)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2)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3) 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4) 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 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明确生物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和物质循环过程, 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对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归纳,建立新的知识网,进而使相关知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一个人的思维和理念是很重要的,如果要发展,就应保持一个正常的思维,在此基础上,还应再“深造他的思维”,让他的思维中强化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他在做一件事时更专注、思路更清晰。 用一句名言---“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学生理顺了各种关系,成功就在脚下,在不远的前方。
综上所述,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是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给予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更好、更容易的理解,并可以从有疑问到无疑问;学生的自主性,是考察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在学习中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自我,分析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 龚发生。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孝感教育》,2012/4/20
[2]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00/1-2/29
[3]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潜能开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21
[4] 瞿豪亮。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考试》,2014.14 期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
一、微课程特点和传统生物教学区别(一)微课程的特点微课程这一名词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并提出了微课程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微课程教学时间、微课程教学方法、移动教学。微课程的教学时间具有简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教学时间,微课程的时间...
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新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调整,我们的生物教学要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抱着教材不放的灌输式教学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教学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模式...
教育的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根基。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的知识构成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科学的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问题及解决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缺乏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身存在着复杂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发现隐含于教学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而没办法自然...
传统生物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识点,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模型构建的实施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课改下建立新型课堂理念的体现。一、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新课改以...
一、新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调整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让我们在生物学科中需要去创建新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中培...
在各种高新科技陆续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下,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课堂的新宠儿[1].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进行口授与板书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课堂教学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有些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记忆方法,易将记忆与死记硬背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