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进展与述评(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1-11 共9861字
参考文献:
[1] 于猛,宋家宁。 我国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J]. 中国土地, 2013,3:54-56.
[2] 简新华,罗钜钧。 中国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和健康发展[J]. 当代财经, 2013,9:5-15.
[3] 牛文元。 中国特色城市化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4] 王发曾。 从规划到实施的新型城镇化[J]. 河南科学, 2014,32(6):919-924.
[5] 仇保兴。 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 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6] 倪鹏飞。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 江海学科 ,2013,1:87-94.
[7] 吴殿廷。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评价[J]. 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14(6):33-37.
[8] 李萍,田坤明。 新型城镇化: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的一种诠释[J]. 学术月刊, 2014,46(3):85-93.
[9] 徐选国,杨君。 人本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5-20.
[10] 李明。 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路径[N]. 安徽日报, 2012-03-14.
[11] 梁广前。 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 2012.
[12] 李红波,张小林。 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30(6):60-64.
[13] 闫海龙,胡青江。 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分析[J]. 改革与战略, 2014,30(2):100-104.
[14] 赵永平。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怀化学院学报, 2013,32(12):69-71.
[15] 李文正。 陕南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提升策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3,25(6):132-136.
[16] 孙长青,田园。 经济学视角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3,21(11):56-58.
[17] 张向东。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 中国市场, 2013,20:76-79.
[18] 王博宇,谢奉军。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省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8:72-76.
[19] 常春林,王一丞。 京津冀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5:115-117.
[20] 宁越敏。 新城市化进程-90 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 地理学报, 1998,5:470-477.
[21] 仝德,刘涛,李贵才。 外生拉动的城市化困境及出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6:80-86.
[22] 陈明星,陆大道。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09,4:387-398.
[23] 刘世薇,张平宇。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 地理研究 ,2013,32(11):2066-2078.
[24] 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 经济地理, 2010.30(12):1972-1977.
[25] 卫言。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26] 杨发祥,茹婧。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协同策略[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1:56-62.
[27] 中共东明县委党校课题组。“三型社会”条件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 2014,3:34-41.
[28] 张丽琴,陈烈。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12:84-91.
[29] 黄亚平,林小如。 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12,4:44-50.
[30] 张春燕。 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评价模型[J]. 统计与决策, 2014,14:28-31.
[31] 高乐华,张广海。 城市化与旅游产业集群耦合发展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 旅游研究, 2011,3(4):59-66.
[32] 马晓龙,李秋云。 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发展因果关系的判定及生成机理研究-张家界案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30(4):95-101.
[33] 王超。 广州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探析:党群互动视角[J]. 城市观察, 2012,3: 41-46.
[34] 明海英。 空间经济学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智力支持[J].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1(10):1-2.
[35] 柳思维,徐志耀。 论总部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制与模式[J]. 武陵学刊, 2014,39(2):38-41.
[36] 李子联。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 经济评论, 2014,3:16-25.
[37] 周榕。 新形势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特征及城市规划对策[D]. 北京: 清华大学, 2004.
[38] 崔照忠。 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9] 宁越敏,李健。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J]. 南京社会科学, 2009,5:8-14.
[40] 李彦东,刘小新。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 吉林金融研究, 2013,4:16-21.[41] 谢路遥。 谢家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42] 郭小燕。 统筹城乡视角下中部地区多元城镇化模式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7):23-27.
[43] 秦诗立。 三大模式推进山区新型城市化[J]. 浙江经济, 2012,9:44-45.
[44] 吴江。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8(2):151-155.
[45] 隋平。 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及路径研究[J]. 学术论坛, 2013,8:144-148.
[46] 王玲杰。 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及难点辨析[J]. 生态经济, 2014,30(5):49-52.
[47] 宋林飞。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现路径[J]. 甘肃社会科学, 2014,1:1-5.
[48] 姚士谋。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 地理科学, 2014,34(6):641-647.
[49] 郝德强。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以攀枝花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11:19-20.
[50] 张小雷。 中国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28(1):46-52.
[51] 王立军。 沿海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4(5):29-33.
[52] 张红美。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3] 李优树,苗书迪,陈丹,等。 藏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探讨-以康定县为例[J]. 经济地理, 2013,33(5):67-71.
相关内容推荐
-
发挥互联网创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正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有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由于就业不稳定、公共服务缺失等原因尚未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十三五...
-
基于要素市场化谈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我从要素市场化角度谈一谈怎么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一,新一轮城镇化必须避免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如何理解城市化或者城镇化?不管叫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和规律。从经济学来理解,所谓城市化就是指资源的积...
-
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城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各实际部门所关注的焦点内容和核心板块,这在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得以证实。到目前为止,城镇化仍旧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性策略,而新型城镇化理念提出之后,如何在充分发挥城...
-
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镇化是人口转移、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在时空中融合互动的过程。随着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学术界开始对新型城镇化进行大量研究,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产业与人口的配置、城市规划及生态保障等机制设计,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协...
-
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建议
建立和完善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培训机制,地方政府应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来落实,积极推行县域环境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评价机制。...
-
县辖市模式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意义与实施策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思想和战略。对于传统城镇化来说,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在中小城镇。《全国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发展新型城镇化,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镇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
-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探析
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为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实践中,广东新型城镇化仍然出现了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城镇化率差距显着、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地级市...
-
制约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与破解策略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质量提升的城镇化[1].在国际上,Urbanization一词多用来指城市化。而在中国,一般将Urbanization译为城镇化[2].诺瑟姆S模型表明,30%和70%是城镇化率的拐点,城镇化率处于30%以下和70%以上时,...
-
欠发达地区邵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是在反思传统城市化模式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集约集聚、环境宜居友好、人文优势凸显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偏重于新型城市化思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原则以及具体地域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查阅知...
-
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理论框架构建
一、引言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镇化失衡发展凸显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呈现出空间失衡、结构失衡、匹配失衡三大失衡特征。一是结构失衡,表现为城镇化与工业、农业的非均衡发展。首先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