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计划,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党和国家在建国初期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其理论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农村建设时期,其提出则是在建国以后.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制定国民经济"二五""三五"计划时,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至少在 1982 年、1983 年、1984 年三个中央 1 号文件,1987 年中央 5 号文件和 1991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都有过基本相同的提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每一次出现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 而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农村发展的重要探索.200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并规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从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越来越被学术界所关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方面 20 字的总要求,历年涉农一号文件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有所侧重. 截至2014 年 ,中共中央为了推动 "三 农 "的发展 ,共出台了 17 个涉农一号文件,对于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世纪以来的 12 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更是立足三农发展,以农民增收、生产能力提高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剑指薄弱环节,寻求突破和跨越,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大格局下,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体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近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大事. 由于长期的不均衡发展,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才可能实现现代化;只有农村实现了小康,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全面建成; 只有解决好了农村的治安与稳定,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农村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难点所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使农民富裕起来,才能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后发动力,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是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农业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前提条件. 工业革命造成了城乡分离,使得城市地位超过农村,成为工商业生产和流转的中心,乡村统治城市的现象就此逆转,农业处于为工业发展提供给养和补充的附属地位. 我国社会发展到如今,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的历史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国已经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 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实现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的具体结合,并有所创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单单是就农村问题谈农村问题,它是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着眼,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 由于长期的不均衡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已十分明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它能够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农村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性战略调整,加强农业内部挖潜,提高农业效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不竭的内在和外在动力.
3.突出了精神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系到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民思想阵地的问题,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综合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目的就是提高农村发展文化软实力,使农民在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树立农村文化新风尚.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主体都是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现人、依靠人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努力培育文化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使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中坚力量.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问题、新趋势
社会中,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民失地、少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伴随而来的问题也在逐步增多,这些都是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耕地红线如果被打破,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受到直接威胁;城中村农民告别土地转成市民,如何融入城市生活成为问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建房,农民由平地入住楼房,生活方式、文化心态、邻里关系等都受到巨大冲击,应该如何调适,尚待进一步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还很漫长,需要长期关注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第三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以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重大意义,它是农村...
结语论文立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共同富裕为研究对象,以其农村集体经济内涵、功能为切入点,指出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综合分析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与现实经济生活中发展共同富裕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1章导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农村基础薄弱、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均耕地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等,这些...
第三章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概况及问题分析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中国大规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从198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实行起来并且获得巨大成功,就中国自身情况而言,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扶贫工作施展起来难处多,因此在不断探索后,我...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一方面推动了集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使得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种类繁多的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改革后大量出现,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深入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
第五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改革开放至今,在科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指导下,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这一基本前提下,以乡镇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的大力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整个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人口居多,只有农村地区脱贫才是真正的富裕,在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下,脱贫已经成为部分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新世纪,脱贫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想在这场攻坚战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解和分析,稳定农民的收入,让扶贫...
一、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龙头企业的榜样作用并不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的榜样作用不明显现在依旧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就目前农村企业发展现状来看,结构单一的农产品、低水平的加工方式、较短的产业链,非常...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
在贝克的研究视野中,风险社会是个较为复杂的理论,现代化风险仅仅是风险社会的一个关键维度,风险社会还与社会的、人生的和文化的风险和不安全等等因素重叠在一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由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导致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