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

农业政策性银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探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8 共31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业业发展银行对新农村经济的促进研究
  【第1章】农业政策性银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探究导论
  【第2章】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一般理论
  【第3章】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状况
  【第4章】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和现状
  【第5章】斗门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情况和实证分析
  【第6章】基层农业政策性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致谢】斗门农发行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致谢及参考文献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农村基础薄弱、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均耕地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各项政策需要向农业和新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倾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商业资本具有逐利性,决定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在国际上,农业政策性金融和政策性机构在国外早已有过百年的发展历史,因此,我国成立了扶持"三农"的政策工具、引导资金回流农业农村的主要平台、中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它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成为了必然。1997 年 7 月,作为基层的斗门农发行成立了,经过十几年来的业务发展,从初期主要从事地方储备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发展至今已拥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田水利建设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仓储设施建设贷款等信贷业务,斗门农发行成为了促进斗门区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2014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提出,"研究制定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补充资本金,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文件明确了农发行需要进行全面的重大改革,并且指出了改革的方向,与以往不同的是,农发行此次改革目标由国家层面提出并予以推动,超越了以往任何一次改革调整。本文正是在这种新形势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斗门农发行成立十多年以来的业务发展,以及对当地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起到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分析作为基层的斗门农发行面临的全新挑战,即如何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新趋势,提升服务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基层的农发行未来应如何弥补不足,实现与当地"三农"的共赢发展。本文提及的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都取其狭义,是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斗门是珠海市的农业大区,农村数量和农业人口均占全市八成以上,农业产业依然是众多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3 年,斗门根据市政府出台的 18 个文件,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为农村综合改革提供样本。同年,2011 年成立的"斗门农业生态园"也升级为"广东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岭南特色显著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因此,斗门既走在创新农业产业的前端,又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的典范。因此,以斗门为例来研究基层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基层农业政策性银行对区域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斗门农发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基层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源配置、制度完善、业务发展方向等各方面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和建议。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

  陈希、尤杰(2005)认为,西方的发达国家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和农产品的保护,而农业政策性金融具有调控的职能,并且这种职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适应国家产业和区域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樊雪梅、姜锋(2013)指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普遍表现形式是政府直接针对农业,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资金的供给,直接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除了这种直接支持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政策性的贷款资金,帮助国家实现与农业相关的建设目标,或者是政府利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但以金融机构为主体,根据农业及相关产业的需求提供贷款资金。

  1.2.2 关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中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可概括为五大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栗军祥(2012)认为,新农村建设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能够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它的实质是推动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加强农村政治、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改变我国农村的整体环境和质量。

  1.2.3 关于我国的农村经济

  巴曙松(2014)认为,如果通过适当的改革,使财政金融作出调整,那么城镇化的融资成本是可以持续下降的。我国预期可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包容支持城镇化继续推进的金融体系,来推动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更加公平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配财政资源,以及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

  1.2.4 关于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农村经济发展

  白晓燕等(2005)在我国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贡献中,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金融资源配置具有净投放性和生产扶持性两大特征,应作为农业投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聂智(2007)指出,农发行应该通过功能再造、组织结构再造、业务再造和提高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来进行改造,进一步发挥空间和挖掘潜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坚实的支持。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及搜集相关数据后,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对农业政策性金融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后,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了中外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斗门新农村建设与农发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斗门农业政策性银行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数据的处理使用 Microsoft Excel 和 Eviews6.0 软件,并根据结论提出建议。

  本文使用珠海市斗门区这个具有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性地区,来实证研究基层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新农村建设及其经济发展的促进,是一种尝试。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实际情况的数据较难采集,所以使用的是斗门区近十年的 GDP,未能把经济发展得较快的城镇数据排除在外,且模型的设计也不够完善,仅能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

  1.4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结构安排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任务,就当前农发行的整体业务和支农力度来看,农发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存在不足和深度改革的需要,以基层农业发展银行作为研究的支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从农发行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角度阐述政策性银行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来看,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一般理论,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况,并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第 2 章、第 3 章)。

  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农村经济金融的有关理论,并就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农村金融的需求缺口做出了分析(第 4 章)。

  第三部分从农发行斗门支行的支农角度出发,分析了斗门农发行和斗门农村的现状,并就农发行斗门支行发展以来对斗门地区农村的支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实证分析(第 5 章)。

  第四部分提出了基层农发行应从资本运作、业务创新、办贷效率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来改进,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第 6 章)。

  论文的基本思路如下图: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发展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