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逐步加速。在这种导向作用下,中小城镇的建设规划也逐步趋于成熟。但是在新型城镇化逐渐普及的状况下,一些中小城镇在实际进行建设规划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阻力,从而使得城镇规划建设进入一个瓶颈时期。文章主要针对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困局进行了探讨,对中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 导向作用; 中小城镇; 规划建设;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关键时期的来临。近几年来,从我国国家层面对新时期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建设现在智能型、绿色低碳型、集约型方向发展。此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可以发现,中小城镇在城市与乡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全面推动中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能够全面推动我国城市以及乡镇的深化改造,而且也能对当前的"三农问题""城乡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在此基础上就能够实现城乡统筹规划,而上述种种问题都需要建立在中小型城镇的良好规划设计基础上,只有全面推动中小城镇建设实现健康发展,才能够将新型城镇化建设里面渗透到中小城镇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1 新型城镇化内涵
1.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中关键的目标之一。所谓的城乡统筹主要指的是实现大、中、小等各个规模城镇的统筹,在此基础上就能形成一体化的城镇结构。而在整个一体化城镇结构中,大型城镇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中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而且也能够通过大城镇的帮扶作用来全面推动中小城镇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中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大型城镇也能够有所获益,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循环往复的城市运行模式。另外,中小城镇的不断发展会被大型城镇人口形成一定的吸引作用,而中小城镇拥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大型城镇的一部分人口,通过这种功能就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大城市所面临的人口密度巨大的问题。当中小城镇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大型城镇与中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会产生太大差异,而由于中小城镇具有相对独特的地域文化,导致很多大型城镇的人口会在文化的吸引力下逐渐向中小城镇转移,这样就能够实现一体化城市结构中人口的均衡分布[1].
1.2 流空间概念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中,区域观主要有传统区域观以及新型区域观等两个阶段,而两种不同的区域观主要的区别在于发展方向的不同。在传统区域观的理念下,对内循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其认为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充分依赖内部资源,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不能够进行交换,其主要原因是区域资源具有非常鲜明的城市特色,如果区域资源出现了跨区域现象,就会导致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丧失,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主要强调内循环的发展趋势;而新型区域观的理念中,城市的行政区域完全是可以被经济区域以及市场区域所代替。而众所周知,经济区域以及市场区域存在动态变化的边界,还会受到外部竞争力的严重限制,在此情形下就形成了流空间。而为了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竞争力带来的压迫感,在城市中存在的每一个有机体必须要将自身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内部竞争力,而这个过程就要求城市必须要与外界实现相互沟通,并且要出现资源交流等行为,显而易见,在新型的区域管理面下,城市发展主要遵循的是外循环形态。
1.3 发展转型
从传统城镇建设向新型城镇建设就是一种发展转型,在这种情形下,首先必须要针对传统城镇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过程中传统城镇建设依然起到了主体作用,根据以往状况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诸如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2].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严重不足也困扰着城市建设发展。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城镇建设模式下,城市环境会出现空间无序、环境恶劣、资源滥用等种种缺陷,这也可以充分证明传统城镇建设存在放线过于粗略的问题。其次,针对新型城镇建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型城镇建设完全来源于传统城镇建设,但是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城镇建设主要是在针对传统城镇建设弊端进行有效规避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改善传统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讲,在新型城镇的建设模式下,能够建设出一种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经济高效的城市运行环境,能够全面促进中小型城镇生活质量的提升。
2 新型城镇化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示范效应不足
首先,我国部分重点的中小城镇规划整体的质量相对偏低,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具体作用。当前,我国中小城镇存在比较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而地区发展的差异导致中小城镇建设区域性差异也在不断扩大。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其本身的基础条件、经济条件都相对比较好,中小城镇的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发展最后相对比较落后。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中小城镇都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珠三角等一些地区[3].此外,我国很多重点的中小城镇规划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在以往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城轻镇"的传统观念影响比较大,我国中部以及西部很多地区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合理引导,对中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经常会选择忽视,多数的发展精力都仍然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些地区针对重点中小城镇培养的方式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就导致很多中小城镇并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示范作用。我国西部的一些地区,采取了撤乡并镇等一些措施走"中小城镇建设捷径",也有一些地区采取了"镇镇合作"的方式来发展重点的中小城镇,在这种模式下,导致重点中小城镇建设完全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也不能够真正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发展。鉴于此,也就不能够在全国的中小城镇发展中发挥出其示范作用。
2.2 中小城镇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随着当前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都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由于本身具备良好基础条件,而且国家的政策导向支撑力度较大,因此能够对市场经济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也能够全面促进城镇之间实现良好互动。在种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作用下,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镇整体发展形势良好,能够为中小城镇产业升级提供坚持基础。但是中部以及西部一些地区,由于中小城镇本身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发展起步也相对较晚,在近几年借鉴东部发展经验取得一定成果的形势下,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内需不足问题。东部地区中小城镇发展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城镇之间竞争也日益激烈,从而使得农村人口存在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现象。但是由于农民到市民的转型,本身的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使得东部地区很多中小城镇存在"候鸟"属性,农村人口数量较大,但是由于农民本身对中小城镇归属感较差,而且消费意识不足,从而使得严重地制约了中小城镇经济发展。
2.3 土地效益不高
我国中小城镇整体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分散度相对较高。从相关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我国有将近半数的中小城镇并没有进行总体规划。而中小城镇本身的发展与其土地保护政策之间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小城镇在实际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甚至出现了为扩大内需而盲目圈地的现象,以此来吸引投资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其用地规模存在盲目扩大现象,土地利用呈现出粗放型,这都会对土地效益的进一步开发使用形成巨大影响[4].
3 新型城镇导向下中小城镇规划新思路
3.1 发展重点中小城镇,体现示范作用
在新型城镇导向之下的中小城镇规划实践中,首先必须要针对重点中小城镇进行大力发展,其主要的目的是有重点城镇目前存在的分布不均衡对中小城镇后期规划的影响进行最大程度控制。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对重点中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例如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城乡、镇、村当前存在的经济发展界限比较模糊的问题,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这种界限将更加明确。针对东部地区实际状况进行中城城镇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县城、城关镇、建制镇等一些重点区域进行进一步综合[5].另外,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相对比较大,通常情况下都会将城关镇以及一些建制镇作为重点的发展区域,而针对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其基础条件较差,地广人稀;应充分结合实际状况给予适当的政治优惠,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经济状况进行科学规划。
3.2 推动中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在实际针对中小城镇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具备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发展进行有效融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建立起良好的基础条件,全面促进中小城镇经济繁荣发展。例如,中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出具备根治性较强的产业集群,以此来实现中小城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并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形式的不断升级。在这种发展模式下,能够全面促进中小城镇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可以发现,中小城镇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因此必须要进行大力的推广。其次,针对中小城镇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进行有效融合。针对东部中小城镇,要充分发挥出其自身所具备的一切优势,这就要求不断增强中小城镇内部服务产业发展,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来逐步完善密集型产品,实现中小城镇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
4 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自然三种因素的相互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导向下的中小城镇建设规划坚持以实际状况为发展出发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娉。城乡一体化导向下中等城市边缘区小城镇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王勇。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的思考--基于"价值"模型的视角[J].江苏商论,2015(11):80-84.
作为就地城镇化模式之产物的“村改居”, 虽然已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实践, “村改居”社区原村民2基本上获得了城镇户口, 然而原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 村民的市民化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本文以沈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培育新动能为研究内容,利用SWOT分析对培育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新动能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科学谋划发展布局、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等培育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新动能对策,为沈阳在新时期的发展献计...
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年,而作为"新四化"之一的城镇化,与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道路后,我国学者对其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将人的城镇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
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和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城镇和乡村发展的战略,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布局、科学合理的规划小城镇模式、调整当下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加快小城镇的经济建设步伐,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
2019年4月8日我国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指出积极推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落户,继续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等举措来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在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时代维度下推动区域内城乡协调发展与互促共进、塑造差异空间的实践探索,是促进中国城镇空间生产的一项战略规划。...
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不仅在城市中大型建筑林立,而且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渐渐将周围的乡镇吞没,这些乡镇大多被采用大拆大建的模式,历史文化遗址荡然无存,在一些偏远的小城镇,传统街巷、历史文化遗址等同样在城镇发展中面临消失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