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服装设计论文 >

关于汉服的论文(精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11-18 共7740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汉服的论文范文,供给大家参考。

  关于汉服的论文范文第一篇:汉服马面裙的改良创新设计

  作者:李劭嘉 李卉桐 张祎 苏子匀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摘要:重点研究汉服马面裙中口袋的增加、面料的改良和防尘防静电的功能的增加,并最终将现代兜、牛仔布料和防尘布料的设计与传统汉服马面裙进行混搭,将现代工艺技术和时尚元素运用到汉服马面裙创新设计中来,进而得到既能够保留传统汉服韵味又具有强烈现代气息的新服装款式。

  关键词:改良;马面裙;口袋;防尘底摆;

  一、汉服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始于明朝,延续至民国。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除裙子前后一块不加打褶外,其余诸处打褶,褶大而疏,缀于异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两端缝缀系带,裙摆宽大,其上或织或绣缀底襕,或膝襕。

汉服.png

  二、马面裙与现代服装的结合与运用

  (一)现代面料与传统服饰的结合及应用

  现在市场上的传统汉服马面裙的面料以棉麻、纱、锦缎布为主,部分商家更多地选用雪纺、提花棉、烧花棉、织锦缎、真丝、贡缎和织金等。传统马面裙一般采用丝绸面料,其次为棉布。随着汉服马面裙的逐渐流行,日常面料也可用来制作马面裙。在改良马面裙面料的选用上,我们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服饰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运用目前最流行的服装面料之一牛仔作为马面裙的主要面料。使传统意义上的汉服得以新生,从而达到一种古衣新穿的效果。

  牛仔面料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将其运用到马面裙之中会使马面裙具有不同的效果和功能。薄牛仔布面料种类众多,这为马面裙面料的创新提供了多种选择。选择合适的薄牛仔布作为马面裙的四个裙门,效果就是手感更加柔软舒适、布面光洁、有质感。薄牛仔更具时尚特色,使马面裙更加俏皮可爱,其较传统面料更加保形,褶子部分更易制作。从环保角度来看,牛仔面料相较其他传统马面裙面料更易于回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牛仔布组织点多,结实耐磨,用牛仔制成的马面裙会具有保形性好、防静电的优良性能,避免了因走路摩擦而产生静电、吸附灰尘的情况。应用于马面裙的天丝哥弟面料易染色且不易褪色,天丝是采用溶剂纺丝技术制取的,因生产中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几乎完全能回收,可反复使用,无副产物。因传统马面裙面料不适合多次洗涤,现代面料更耐揉搓,保证了马面裙的抗压强度,且多数现代面料防紫外线,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延长了马面裙的寿命,也保护了人体皮肤。

  汉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但传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汉服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时尚元素,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遵循大众对汉服的喜好来设计汉服,进行现代化改良。另外,汉服呈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常服的改良在现代因素上应注重时代性,运用一种更加适应于现代社会的设计理念,更好地汲取民族文化精髓。

  选择多种现代流行面料制作马面裙再次展现流行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魅力,且牛仔和天丝哥弟布料给人以舒适、休闲的感觉,相对于雪纺和棉的面料,不易起静电,提供可塑性,更为日常化。该项目主要选择牛仔面料和天丝哥弟面料,重点研究汉服马面裙面料的改良和防尘防静电的功能,将牛仔布料和防尘布料的设计与传统汉服进行混搭,将现代工艺技术,如绣花、印花等时尚元素口袋运用到汉服创新设计中来,进而得到既能够保留传统汉服韵味又具有强烈现代气息的服装款式,实现传统服饰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二)马面裙拉链防尘底摆的改良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增加马面裙的实用性,避免长裙摆的磨损,以及增强裙摆的抗污性,在马面裙的底摆采用了现代的防尘布料,并开发运用可拆卸裙摆、干法直接涂层、转移涂层、泡沫涂层、相位倒置或湿法涂层(凝固涂层)等工艺技术,将各种各样具有防水、透湿功能的涂层剂涂敷在织物的表面上,使织物表面孔隙被涂层剂封闭或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得到防水性。

  (三)马面裙的口袋设计

  在当今世界服装舞台上,随着亚历山大王等一系列优秀设计师开始关注东方服饰审美趣味,中华文明得以借此时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由于传统的马面裙共有四个裙门分别位于前面和后面,裙门之间两两交叉重合,且通常侧面打褶裥,所以口袋在传统的汉服中没有体现,根据后人对汉服下装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任何考古实证可以证明其具有暗兜的设计。口袋的功能在汉服中大多用外挂袋或上衣的内置袋进行代替。

  对于传统服装的改良设计,其细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口袋作为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有着非常大的实用性和功能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袋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但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而且还兼具着时尚性和潮流性,越来越多的口袋造型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传统的马面裙缺少口袋设计,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大弊端。马面裙作为汉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其腰部细,下摆余量大,结合这些特征和古今对裙装口袋的设计方式,我们决定在马面裙腰间设计一暗一明两个口袋,暗袋便于隐藏,且不会影响马面裙本身的美观。明袋可以拆卸,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根据人体手臂的活动范围,在马面裙腰间右端,我们设计了一个宽为9厘米,长为10厘米的短款正常挖袋。考虑到人们出行会携带手机,且使用右手的人居多,因此在右侧设计一个正常形状能容纳手机的口袋便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要,并在侧边进行抽拉绳设计,可以调节口袋的大小和长度,也方便从裙摆处取物。而在左侧腰间通过绑绳的方式设计一款长抽绳口袋。这种长口袋可用于收纳一些基础的日用品,因此设计在左面,抽绳式的作用就是便于穿着者拿取口袋内的物品,不用弯腰即可将口袋中的物品取出来。并且抽绳口袋的形状可根据马面裙改良后的风格和样式进行变化,比如设计成荷花型、桃形、葫芦形等。

  三、结语

  马面裙是明清女性着装中典型的裙子款式,它代表着中国女性生活史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理念,即轻视结构、重视装饰、含蓄自然、释放身体的禅宗美学思想,与西方重视结构、突出人体的立体裁剪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现代马面裙的改良设计继承了传统汉族服装的精华,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需要而进行了创新设计,具有鲜明的传统气息、显著的民族特征。现代汉服马面裙的改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汉服元素正深深影响着现代服饰的发展,必将在服装行业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J奕涵晚清民初马面裙的制作工艺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出版社, 2013

  [2]孙雅致满族刺绣工艺研究[J]智库时代, 2018,148(32):226-227

  文献来源:李劭嘉,李卉桐,张祎,苏子匀。汉服马面裙的改良创新设计[J].辽宁丝绸,2021(04):50-51.

  关于汉服的论文范文第二篇:论近代汉服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作者:潘红梅 陶颖彦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复兴梦的角度,阐述近代汉服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分别从借鉴、传承和溯源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文化兴盛、应用需求两方面阐述研究的时代价值,并举例说明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近代汉服;传统服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潘红梅(1981-),女,江苏东台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陶颖彦(1981-),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史、服饰文化和服装设计。;

  基金: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9SJA0882)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9JSJG402)阶段性研究成果;

  0 引言

  中华传统服饰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产物,它承载着历史,也见证着历史。近代汉服作为历史更替演变的"进化物",是几千年中华服饰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命脉。

  儿时,我们的祖辈还都会穿着大襟右衽的传统服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式服装渐渐占据了国人的衣橱。现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的强盛需要文化底蕴的同步提升,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时代潮流背景下,研究已经过时100多年的近代汉服,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呢?

汉服.png

  1 现实意义

  1.1 借鉴的意义

  研究历史是为了借鉴。古人所遗留下的文字、图画和器物等都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载体,这些凝聚着中华先人智慧的文明宝藏,是后人学习借鉴得以进步的基石,所谓"以史为鉴"是也。周锡保先生说:"设计出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服饰,需要以民族传统为基础。"

  中华传统服饰的服制、色彩都是蕴含天地阴阳运化之道,或符合自然更替规律的,如冕服即是取色于天地之色---上玄下黄,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黄色仍旧是代表尊贵皇权的专用色彩。天地生万物,万物相生相克的规律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十分博大精深的哲学和社会思想---阴阳五行,并倡导人们在不同季节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以顺应天时节令,不得违时而服[1].代表五行的五色在传统服饰中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如清末的云肩的造物用色以"五色"为正色,以"间色"为衬。"五色"由青色、红色、黄色、白色和黑色组成,象征着世界上的一切都源于"五行"(金、木、水、火、土)[2].这些色彩所代表的意义和蕴含的天地运化之道或许在现代人的服饰中已经完全被忽略,但在追求服饰文化或服饰设计理念的今天,传统服饰的色彩理念仍旧可以赋予现代服饰一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特定仪式或特定用途的场合,老祖宗留下的关于特定色彩的吉凶还是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如婚礼服,虽然今人已经习惯穿着白纱来作为结婚的大礼服,但小礼服或服饰的鞋和包仍旧会选择象征中国吉祥色的红色,以博得一个吉祥的预兆。

  服饰除了色彩还有纹样与工艺,中国传统服饰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特别是清朝的服饰,以华丽繁缛为美,甚至出现过"十八镶滚"的现象,以不露出面料底色为时髦[3].至清末民初,随着西洋印花面料的进口,在镶拼纹样的繁复上及滚边的宽度上都有所清减。而现代服饰讲究简单而精致,因此人们可以在图样的选择上借鉴传统服饰的纹样,也可以在服饰的细节处采用传统服饰的手工艺来"画龙点睛",从而为简洁的现代服饰增添一份中华传统服饰的文化魅力。

  1.2 传承教化的意义

  近百年中国的落后让国人不断地吸收学习西方文化,随着中华文化与欧美文化的不断融合,物质生活日趋丰盛的国人逐渐意识到,西方文化并不是全盘适合中国社会的,而本土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国民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更适合中国社会。2017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并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如何复兴传统文化?落实到日常的衣食住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衣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之首要,自古便是"礼"的表现形式,所谓"衣以载道"是也。例如近代汉服中的立领,结构简单却意蕴深远,《学记》中关于学习的"大成"境界便是"强立而不反";孔子关于人生阶段的目标有"三十而立"之说。可见,"立"是一份关于内心的独立与坚守,是一个人成熟稳重的标志,因此,立领会成为代表国服的领型,喻示国人自立自强的操守与信念。

  研究近代汉服,将近代汉服的传统服饰元素与意蕴以现代服饰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广受现代消费者接纳与欢迎的服饰产品,才能"衣以载道",实现文化的传承。孔子作《春秋》时曾言"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即道理须在事上才能入心,同理,文化须在衣食住行中才能传承。

  1.3 追踪溯源的意义

  《周易》有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化"一词的来源,是人们对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举止和交流等。传统服饰作为物质文化的存在形式,丰富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承载着历史发展的悠悠岁月,见证着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个民族璀璨文明的见证之一[4].因此,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近代传统汉服进行研究,可以让人们借助文化的力量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从而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

  给人们带来安全感的归属意识是汉民族重要的传统习俗文化,能够让人们清晰地看到"来时路",从而汲取能量走向卓越,形成文化自信。因为人们在物质生活无忧的环境中会逐步提升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内涵的要求,因此,研究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代汉服结构,并运用现代服饰的语言解构重组,使之能够为现代人日常所穿着,让国人通过服饰的穿着展现气派与风度,从而在信念上追踪溯源,更好地链接、继承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地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民族伟大复兴。

  2 现实价值

  2.1 文化价值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它潜移默化地,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1年仲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武夷山朱熹园时曾有感而发:"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5]

  服饰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因此,将传统服饰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现代服饰商品,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地融入现代时尚、生活化地传达传统服饰文化理念的传承方式。

  中国国力的强盛,"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为中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德国汉堡消费经济学者菲谢维勒表示,未来几年,中国服装品牌有望迎来"出海热".德国《商报》称,消费力更强的中国千禧一代偏爱国货。"国潮"和"中国风"已成为国内服饰市场中的新趋势,其本质是中国品牌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而中国品牌更擅长设计出贴近中国年轻人品味的服装[6].

  因此,借助服饰传递民族文化,通过文化助力国家壮大发展,是服装工作者设计研发"国潮"服装的时代使命。

  2.2 应用价值

  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是也。因此,服饰是文化的符号,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礼记"有云:"服之不衷,身之灾也",在凸显个性的时代,人们会更关注衣与内心世界的相印,享受"衣以载道,衣以章身"的穿着体验,达到"身安为富"的境界。

  人们对服饰文化的需求是内因,国家倡导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外因,且外因促进内因的产生,内因又反作用于外因的形成,因此,需求便是契机,服装工作者要应时而动、应势而动,从而设计开发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符合时尚潮流的新中式服装。

  然而,运用西方剪裁技术所打造的修身便捷的现代服饰已经深入现代人的生活,如何在此基础上,将中华传统服饰的元素巧妙结合进来,恐怕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诸如立领、大襟或盘扣元素的嫁接,而更应该从现代服装设计的角度对近代汉服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其与现代服装的融合点,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服饰的文化理念融汇进现代的服饰中,并积极研究近代服饰结构,创新性地进行设计变化,从而开发出为现代人所接纳的日常穿着服装。因此,研究近代汉服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3 应用举例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前央视主播,现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普如是说。《年味》和《故园新韵》两个系列的服装便是将近代汉服结构进行设计改良,以现代服饰的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创新性转化的案例。如图1为2019年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作品《年味》设计效果图、图2为2020年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作品《故园新韵》设计效果图,其中《年味》作品已成功进行商品的转化,目前已进入销售阶段。

  图1《年味》设计效果图

1.png

  图2《故园新韵》设计效果图

2.png

  3.1 案例一:《年味》

  《年味》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桃花坞年画,贴年画是中国人约定俗成的过年方式,留给人们关于过年的记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之一。象征辞旧迎新的"新桃换旧符"民俗不仅装点了节日喜庆的气氛,更寓意着新的开始与求吉避凶的美好心愿。桃花坞年画作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在江南的烟波水韵中散发着传统艺术的瑰丽光华。

  此系列服装造型采用时尚流行的大廓形外观,以体现华服之大,借鉴近代传统服饰的立领、传统汉服领及连袖构造,进行结构的设计改良,采用全麻面料。服装色彩借鉴意象中所浸润的那份"年味",以手工两次吊染渐变出清新水韵蓝,结合多褶皱的裙摆,在步履移动间感受水乡的律动美;以年画底色中的浅麻色为主色、深麻色为点缀,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印出年画的图案,并采用传统苏绣中的补花绣技法将图案装饰到面料上,在服装的空白处以手工平针绣出年画,来呼应服装上的装饰图案。服装采用夹棉工艺,并自制围巾、帽子,以手编挂毯手法来装饰点缀整套服装,从而营造出江南水乡静谧、温馨和喜庆的浓浓"年味".图3为《年味》成衣效果图。

  图3《年味》成衣效果图

  3.png

  3.2 案例二:《故园新韵》

  《故园新韵》系列作品灵感源自江南园林,将小阁临流,粉墙低桠之万千形象呈于服饰之间,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造园艺术运用于服饰艺术,将自然、服饰、人文融为一体。服饰中求色,不以实求之,以素缎为底,以草木水光之造化自然浸润,故有色胜。服饰中求形,不刻意塑之,以舒适自如为度,以中华传统为体,以气韵生动为貌,故有形神。

  此系列服装造型根据当下流行的"大廓形"外观进行创意设计,借鉴中华传统服饰中立领及汉服交领的构造进行服装结构的设计与改良,打造蕴含古典风韵的系列霓裳。面料采用丝绸、丝麻混纺的天然材质,运用古典江南园林的景致进行面料图案的解构设计,运用"植物蓝染""苏绣"等国家级非遗传统手工艺,结合现代数码印绣技术对面料图案进行染色再造,通过"吊染、段染、夹染"的复合工艺对传统蓝染色调进行优化与改良,整体营造温润、迷蒙和别致的"故园新韵",展现蕴涵丰厚的当代东方设计美学。图4为《故园新韵》成衣效果图。

  图4《故园新韵》成衣效果图

4.png

  两个系列的作品都是对近代传统服饰的结构进行解构,以现代服饰的语言进行结构的再设计,并以传统工艺手法进行加工装饰,从而打造出符合时代审美需求,又蕴含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新人文服饰。

  4 结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民族复兴,"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而"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服装工作者需要以近代汉服为支点,对中华传统服饰进行研究剖析,以现代服装语言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8.

  [2]崔荣荣,王闪闪中国最美云肩[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2.

  [3]董诗瑶近现代大襟女袄的造型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18.

  [4]高文静。从传统服饰的复兴看文化自信的增强[N]中国艺术报, 2021-04-14(005)。

  [5]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文化国宝有新活法"[EB/OL:ttp://www. xinhuanet. com/pltic/leaders/2021-04/06/c_ 1127299881.htm,2021-04-06.

  [6]青木。不断扩张本土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服装品牌或迎来"出海热"[N]环球时报, 2021-04-07(013)。

  文献来源:潘红梅,陶颖彦。论近代汉服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价值[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10):68-70.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服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