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从过去单一观光型格局,逐步的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和文化于一体的多层次、多规模的格局,并且已成为这些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趋势迅猛,资源优势明显,以海南为例,有着约60%的人口、70%左右的旅游资源都集中聚集在乡村地区,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名族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但海南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导致乡村旅游在我省的发展遇到不少的困难,现我将浅析下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
一、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国家政府政策制度的支持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与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特色餐饮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的提法不谋而合。文件的出台后,海南拟在三年后,建设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和100家观光果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自然资源优势
海南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省,一年四季日光充足,常夏无冬,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51.5%,有着极高观赏价值的热带红树林、青皮林、珊瑚礁等景观。除此之外海南还有有独特的热带农业、渔业、药业(南药)、种植业、养殖业、晒盐业等资源。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面积的38.7%。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
(三)人文资源优势
在饮食方面,海南的饮食文化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盛产多奇特罕见的山珍海味,以清淡鲜活、原汁原味取胜,特别在海南的乡村地域更是有多种特色饮食。如定安农家猪,万宁和乐蟹等,每种美食都能成为当地亮点。在民间工艺文化方面,海南民间工艺品以黎、苗族民间工艺为主,包括纺织、刺绣、编织、印染、雕刻、制陶等方面,这些工艺文化都源自于乡村,发展于乡村。在民族节庆文化方面。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地区,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民族节庆文化艺术并极富特色。如府城换花节、苗族三月三、海南东线各乡县的军坡节等,融合于独特的田园风光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和人文环境。
(四)交通优势
拥有海口美兰、三亚凤凰两个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国内定期航线156条和多条包机航线。粤海铁路通道、环岛高速公路和在建的东环快速铁路,形成比较便捷的进出岛和岛内多种形式的旅游交通网络,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万公里,全岛已形成了水陆运输的总体网络。
(五)客源市场优势
“乡村旅游”成为了旅游发展的潮流趋势,被愈来愈多的游人所重视,特别是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家庭出游、离退休职工、入境游客。海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业是海南的主导产业。近年海南接待的游客量超过了1500万人次,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各项旅游发展措施的不断出台,海南在国内外的影响与日俱增,游客接待量近年都呈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此外,海南城市居民有200余万,这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二、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劣势分析
(一)概念混乱,缺乏统一规划
许多经营者不顾原先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兴土木,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且又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很多乡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未将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经营者盲目地投资与开发,结果导致资源开发的单一性、重复性、低层次性。最终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缺乏
乡村旅游因其自身发展的限制性特点,使得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极为的缺乏。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发展的,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服务意识谈薄等因素已构成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停留在旧的发展思维里,大部分人认为乡村旅游不需要高层次的旅游酒店和旅行社管理人才,实际的乡村旅游实践中,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和村民担任,管理人才的缺乏由此可见一斑。
(三)乡村旅游缺乏特色品牌,产品开发滞后
海南乡村旅游产品种类仍然不够丰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较少,缺少特色品牌建设。目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餐饮、“农家乐”、观光园等形式上,产品配套性不强,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全,在休闲、娱乐和购物方面的发展相当的薄弱。海南依靠黎苗风俗文化资源的开发规模有限,未打造出海南独有的特色品牌。
(四)环境保护意识差,可持续发展观念薄弱
海南乡村旅游在开发时,大兴土木,城市化倾向明显,乡村特色大受影响,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薄弱,重开发,轻保护。开发乡村旅游的主体盲目的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线,保护意识薄弱。再加之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不合理导致了海南乡村旅游业的盲目发展,对旅游资源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表现为对旅游资源的索取大大超过了旅游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对旅游资源缺少维护也加快了旅游资源的消耗与破坏。
(五)领导重视不够,政策扶持少
海南乡村旅游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领导重视不够,缺乏政府部门归管,没有科学规划的发展引导,无优惠政策扶持。有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民、企业投身乡村旅游的意识不强,导致海南乡村旅游比较冷清。
(六)乡村旅游整体宣传不到位,市场知名度低
旅游部门没有将乡村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旅行社也没有将乡村旅游纳入常规旅游线路进行促销,全省尚未策划一些大型的活动来造声势,使得海南乡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较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全国悄然兴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体验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凭借其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
0、引言自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显著。但...
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甚是丰富多彩,其中的民俗文化更是积聚了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具有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应该来说,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旅游业中的新兴旅游形式-乡村...
古村落一般是指有幸保存下来、并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古代村落。我国古村落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历史文化价值高,古朴的民俗民风与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我国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古村落乡...
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旅游趋势。根据国内外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从旅游形态角度来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的特色农家乐休闲游;二是乡村农业观...
1、共生理论的涵义共生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于1897年首先提出,是指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与其他生物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
一般认为,京郊农村旅游业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京郊农业旅游取得长足的迅猛发展,呈现了覆盖范围广、类型丰富多样、从业人口多等特点。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2013年北京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题目:海口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路径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相关概念和理论(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功能1.乡村旅游概念2.乡村旅游的基本功能(1)对旅游者的功能(2)对旅游目的地的功能(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1.形象与旅游形象2.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概况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使旅游者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能够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求根等需求并能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学术研究也进入轨道,但是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梳理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为乡村旅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