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增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5-24 共5435字
论文摘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在心理和经济上将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独立和成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他们的心理发展迅速,接受信息的能力强,可塑性较大,但由于生活独立性较差,阅历尚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关键条件,人的知识、能力只有和健全的人格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才能使自己幸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还要有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顺利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对人的行为模式以及一生都具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有知识、有特长,还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交往协调、举止受人欢迎。因此,正确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真反思,准确定位,科学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些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认识不到位,片面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以个别学生为主要对象,注重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对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2、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心理健康教育未完全纳入到学校的总体教育体系之中。

  3、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性较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心理学、教育学教师承担,各系、各部门及一线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4、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被动、简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传授心理卫生的知识为主,泛泛说教,心理咨询方法被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必须科学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准确工作定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影响的过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通过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为少数学生服务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人格,以全体学生为工作对象。因此,心理素质教育的对象包括全体学生,在制订计划、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追求积极的理想,寻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应注重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理解的原则。自尊、自信、自重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体验做人的尊严;当教师尊重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时,学生才愿意向教师倾诉内心的苦闷,教师的教育才可能获得成效。

  4、专、兼、聘结合的原则。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荣誉感,为全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咨询辅导为重点、心理测试和科学研究为支撑,将教学、咨询、测试和科研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课外活动等教学形式,向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咨询辅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的指导与帮助,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科学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二、积极采取教育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基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为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寻求更为主动的教育方式。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向学生系统介绍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并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心理成长为切入点,可以设计《新环境·新视野·新起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相逢总是缘---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让心灵轻舞飞扬---大学生情绪管理》、《认识我·喜欢我·表达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问世间情为何物---大学生恋爱心理解读》、《路就在脚下---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等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讲授、讨论、团体交流活动、心理测量等方式和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不断适应大学生活。

  (二)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宣传活动
  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取其谐音是“我爱我”,通过心理健康日的活动,提倡大学生关爱自己,珍惜生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关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学校要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精心组织,认真策划,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心理访谈节目选播、专题讲座、心理沙龙、心理电影选播、“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宣传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识展板、趣味心理测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等,与学生一起进行“美丽人生,快乐相处”、“同当风雨,共享阳光”等为主题的心理沙龙活动,对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体验心理调适的方法,倡导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生活理念,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以预防和发展为重点,开展个别辅导工作
  本着“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宗旨,建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每周安排教师值班,接待学生来访,并开通电子信箱咨询和QQ在线咨询,帮助来访者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心理辅导中心的个别咨询,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恋爱心理问题、宿舍关系问题、情绪波动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对相关案例进行收集整理,这些资料有助于为我们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为全面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以便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援助,高校可以采用SCL90量表,卡氏16pf量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状况的测量,以系、班为单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理普测,进一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认真选编内容,出版心理健康小报
  以心理辅导中心为主办单位,每月出版一张心理健康小报,发往各个宿舍,每期的心理健康小报以一定的主题,系统生动地向广大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的方法,向全校学生征集心灵感悟文章,为学生搭建心理交流的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心灵的“阳光地带”.

  三、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学生社团三级教育网络,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思想上应进一步明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学生社团三级教育网络。

  (一)明确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认真组织、安排、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排除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及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系级建设,提高系级学生工作者的教育能力
  学校各院系可以通过业务学习的形式,组织承担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学习心理学、心理卫生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生工作部门、党团组织可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通过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帮助院系党团支部书记、辅导员了解大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使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为他们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基础。学校可以鼓励教师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

  (三)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中去
  每一名大学生都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他们之间接触最多,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有些心理问题通过同学谈心和相互帮助很容易就能缓解或解决,因此,在学生中建立一种互助机制对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控制心理问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下,各院系以专业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选拔1-2名朋辈心友,组建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朋辈心友在学生中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援助,及时向心理辅导中心反映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提供帮助。

  四、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载体,人的生命的本质不是表现在身体上,更表现在人们的活动与行为上,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深度决定的,心理素质水平在个体生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展现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教育中,应遵循生命的理念,将生命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进一步拓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空间,丰富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大学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最主要场所,优美、清新、安全、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建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和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撑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针对性强的工作,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不断探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可用利用SCL90量表、卡氏16pf等量表对大一新生进行广泛测量的基础 上,对 学 生 的 心 理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通过个别咨询,总结咨询案例,探讨心理辅导的方式方法,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研支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关注心灵、关爱生命、快乐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出绚丽光彩。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年3月.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