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力学训练法”引入到中医护理技术实验课中的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5 共2342字
论文标题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基础与精华,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从2005年起国内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普遍将“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特色课程引入到护理教学中,旨在突出对护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传统的继承性教学方法重视操作程序的训练,容易忽略操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技能水平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在中医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力学训练法”,提高了实践课教学质量。现探讨将“力学训练法”引入到中医护理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思路。

  1、研究基础

  1.1“力学训练”是技术操作的基础:一般的力的概念中包含三方面内容:就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手法力还应该包含力的作用时间、幅度、速度以及效果等问题。手法的关键是这种手法产生“力”的性质。力是技术操作的基本特征,不同技术需要不同的手法,手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是由其所产生力的性质来决定的,因此学生在练习技术操作之前必须对手法的性质有所掌握。手法也要具有一定的力度,这包括某一具体固定部位的压力和整个治疗过程中运用的功力。这种力量的轻重没有绝对值,也不是固定不变,而是要根据施治的部位和手法的性质来决定,但施治部位和手法性质确定后,对于手法力量的运用,存在一个量的范围,过轻则达不到治疗效应,过重则易导致副作用甚至医源性损伤。因此,对学生手法进行一个量的训练和评定是必要的。

  1.2“力学训练”是保障“巧力”的关键:中医护理技术实践中发现,“力是基础,技巧是关键”,技术操作用的正是巧力。巧力的实质是刚与柔的有机结合,即术语所称的“刚柔相济”。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认为刚柔相济的巧力,是以下几种要素的灵活搭配、综合。(1)施力的相对均匀;(2)施力的线路;(3)操作的速度;(4)作用力面积;(5)施力的轻重、作用部位的深浅;(6)施力点或受术部位的刚柔。上述都表明手法力是需要经过力学训练才能掌握。强化手法机理内涵,开展“手法力学训练”,是保障手法发力正确的关键,是保障“巧力”的关键。

  2、研究内容

  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测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学内容:制定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制定新的实验项目,增设力学训练项目,增加实验课学时。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围绕力的问题启发学生,以力的技巧训练为主,动作形态为辅进行实践教学。主要方法有:动作发力法、力量体验法、微力训练法、力学评价法等。教学效果测评:从力的产生、力的量变掌控、力的技巧、力的综合运用(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技能考核。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应用“手法力学训练法”,拟解决如何提高学生中医护理技能水平,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拟解决如何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测评,即技能考核方法。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大专生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均采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教学。

  4.1实验组:采取力学训练法,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围绕力的问题启发学生,以力的技巧训练为主。具体措施:

  1)动作发力训练:技术操作动作要领是结合运动学知识,讲述手法发力过程,即运动关键肌及其运动过程。手法产生的力是由肌肉的收缩产生的,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缩产生的力的性质是不同的,因此介绍手法时必须讲清并强调此手法的原动肌及其运动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动作训练。

  2)力量感觉训练:手法练习课时注重手法力量的体验。手法力不是简单的力,而是有着自身规律性的一种有节律动态变化的力,手法演示时教师应亲自在每一位学生身体上操作手法(如拔火罐、推拿、刮痧),使其在感性上体验手法产生力的性质与特点,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教师手法操作时肌肉的舒缩情况,以明确手法的发力部位及力量变化的节奏。

  3)微力训练:“力”的运用必须与手法技巧完美地揉合在一起。有些学生的手法 “有力”,但在尚未掌握手法要领时妄自用力,这时产生的力常是故意产生的“蛮力”或是其它性质的力,而不是正确手法动作产生的力。

  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刚开始练习手法时不要追求手法的力度,要先采用微力训练法练习正确的发力(即所谓的先练意,后练力,现代认为这实质是基于再训练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既可使上肢其它部位肌肉放松,避免了由于肌肉过度紧张造成的手法错误,又可以使学生容易准确控制发力的肌肉产生动作,使其逐渐达到“意到力到”的境界。

  4)力学评价:以手法产生的力作为学生手法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从发力肌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节律、力的持续时间等角度进行测评。

  4.2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将理论知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被动模仿,教师矫正。两相比较,以实践技能考核及调查问卷作为测评工具,测试力学训练法是否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调查其对学生思想认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中医护理工作独具特色,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教学质量,优化中医护理技术教学模式,才能为中医护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和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孙强,孙丹,孙巍巍.“力学训练法”应用于《推拿手法学》实验课研究的设想[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2):55-56.
  [2]梁军,于天源,林彩霞,等.解读推拿手法中力的概念[J].中医教育,2004,5(23):73-74.
  [3]张欣,刘明军.《推拿手法学》实践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23.
  [4]徐俊.攘法技能的形成与其早期训练原则的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1,l9(1):32-34.
  [5]蒋松鹤.推拿手法的误区和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1):36.
  [6]查和萍,熊艳红.推拿手法频率的生物力学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76.
  [7]何永瑞.推拿手法教学的改革[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3):239-240.
  [8]唐小岚.关于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2):134-13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