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在基础日语课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5 共3812字
论文摘要

  一 、关于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

  1.什么是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在教拉丁语等死语言时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虽然都相继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在外语课中所使用的仍是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强调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应把语言的学习看作是一种对语言的规则加以记忆和运用的心智活动。郑声衡(1995)指出,运用语法翻译法进行外语教学,教学过程是先分析其语法,然后再把外语译成本族语。该教学法要求应将两种语言作机械对比,翻译时应逐词逐句地进行直译,并把翻译看作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手段。

  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交际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实际的用目的语人人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教学法重视语境及其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应是使学生掌握某种语言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备使用该语言的能力(辛斌,1991)。

  2.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语法翻译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某种语言中的语法规则和基本的语言技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弊端和不足之处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语法翻译法最突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它的以翻译为手段的教学方法上。以翻译为手段的教学要求学生在使用外语时首先应熟练地使用母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用外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因为,只有不以母语作为目的语的语言学习或不存在翻译过程的言语行为才是外语习得的真正标准(史有为,2008)。被认为是现代教学法的代表的交际教学法,其优势在于它强调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际教学法的不足之处是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打破某种语言原有的语法体系,会使已经形成了习惯的学生感觉难以接受,因而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运用该方法是否能真正弥补运用语法翻译法所造成的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足,也是有待验证的。

  3.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二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用交际教学法来完全取代语法翻译法呢?回答应是否定的。实际上,每一种教学法的出现和存在都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可以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和任何人的。所以,黑格斯就曾用比喻的方式说明了各种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建造一座房子需要的是一整箱的工具,所以造房者不会去争论螺丝刀是否比锤头或锯子更好、更有价值。每一件工具都有其最佳功能。”史有为(2008)也曾通过绘制几种主要教学法的特征的示意图来表明,大部分教学法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它们大都只是对某些项目强调的程度不同而已,只有少数如翻译法和直接法才是严重对立的,但也并非不可折中与调和”。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完全对立起来,相反应对之有正确看待。

  二、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合理运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合理运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是由基础日语课程的特点和基础日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决定的。

  1.基础日语课程的特点

  基础日语是日语学科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该课程在教学之初,一般会安排两周到一个月时间的日语语音学习,此后开始以日语词汇和基础语法的讲授为重点,同时也兼有基础性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果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那么第一学期就可被视为是入门阶段,第二至第四学期则为基础积累阶段。在入门阶段,因为学生中的多数在高中时均学习的是英语,即对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多数人是零起点地学习日语的,加上他们多已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所以此阶段仍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稍后,因为学生已成为成人,成人更倾向于先形后义,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应有变化。这也就是说,在入门阶段,使用旨在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是一种应有的选择。

  2.基础日语教学的目标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2001年修订版)指出,基础日语教学的目标是:1)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2)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4)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经修订的2008年的《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知识(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从基础日语课程的特点看,还是从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看,都不难得出以下的结论:在日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应采用以系统掌握其语法体系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而在进入基础积累阶段时,则应该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需要指出的是,笔者虽然主张先采用语法翻译法,然后再采用交际教学法,但这却不意味着采用语法翻译法时就完全不能采用交际教学法,因为二者之间是并无绝对的对立和区别的。

  三、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建波(1994)指出:“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是与这个时期人们对学习外语的目的的理解密切相关的。”赵华敏(2011)在引用美国《面向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时曾指出:“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就意味着要用它进行有效的交际,而交际的关键就是知晓如何、什么时候以及为何要向某人阐述什么。”“跨文化交际”的要求突破了“了解目的语所在国家的文化”这一单一的目标,将视野放入了国际化的环境之中。“跨文化交际”着眼于学习者应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应学会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沟通。下面,笔者拟结合实例来说明两种教学法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语境讲解日语词汇

  以下是某教材中的两个中国学生在校园中的一段对话:

  A:あ、ハンバーガー、どこで買いましたか。

  B:駅の前で買いました。

  A:駅の前...ああ、あの店ですね。

  翻开字典,“駅”的释义多为车站,因此学生自然会将之理解为是汽车站或火车站。其实不然,“駅”在日本指的是有轨交通工具。显然,在此处,这两名中国学生是把“駅”理解成了汽车站,所以才会有以上对话。这便是因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妥之处。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教师运用交际法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语境下某词汇的确切含义的理解来学习日语词汇。

  2.通过剖析文化因素讲解授受表达授受表达可以说是日语中的一种典型的句型。所谓授受,就是给予与接受。在日语中,授受一般由3组7个词构成。授受表达远不止于其形式上的复杂,最大的难点在于要理解日本人何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使用频率很高的授受表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日本是个恩情社会,所以日本人很讲究施恩和受恩。日本人多会将自己放在受到别人恩惠的位置上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日本之所以有这种国民意识,其原因在于日本是个岛国,狭小的生活空间使他们觉得必须维持其内部和睦的人际关系。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主张,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授受表达时,应先阐明其中的基本含义,即在讲授较为复杂的语言形式之前,先将其中的文化因素阐释清楚。如此讲解之后,学生就不难理解日本人对于授受表达为什么会如此厚爱了。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的办法让学生对给予和接受先有一个了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个玩偶,上课时让学生之间彼此给予或接受。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自己已学过的句型彼此进行交流,要求应注意助词的变换和动词的使用。作如此练习,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分别模拟上下级关系、非亲密关系以及公司员工与外部人员之间的关系来练习,以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场合及人物关系的不同对于授受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也应该是不同的。

  3.根据人物和场合等的不同来讲解日语敬语语法体系。敬语是日语中特有的语法体系,学习日语中的敬语语法体系,不要说对非日语的人来说是件难事,即使是日本的年轻人,他们也时常会陷入敬语的混乱之中。在敬语的教学中,如果仅从敬语的语法体系出发,其难点就在于它的词形的复杂,就在于学生必须大量地记忆相关动词的敬谦形式及敬语动词。但是,即便是记住了这些动词的敬谦形式及敬语动词,如果不懂得敬语的人际调节功能,那么仍然会出现交际中的困难。可见,若从交际角度出发,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对于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的正确判断。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模仿日剧《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中的做法,即找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公司中的科长、部长和社长,然后让他们均处在一种共同吃饭的场景之中,分别使用食べる、食べられる和召し上がる。在这种情景之下,学生自然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情景模拟,认识到场合和人物之间关系的不同对于敬语词语选择的影响。实践证明,如此做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该如何使用敬语更受学生欢迎,其效果也更佳。

  参考文献:
  [1]庄慧丽.略谈德语基础阶段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6).
  [2]郑声衡.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J].外语教学,1995(1).
  [3]辛斌. 交际教学法:问题与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李建波,唐油敏. 外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原则[J].外语教学,1994(3).
  [5]史有为.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解析与重组[J].世界汉语教学,2008(3).
  [6]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S].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7]修刚. 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8]赵华敏,林洪. 教学理念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影响[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