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创新日语教学改革的路径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7-05 共3546字
论文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日趋紧密,延续多年的教育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矛盾和不足日显突出,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为实现日语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就变得越发关键,特别是作为日语专业教师,则更需要狠抓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和办学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岗位职业环境,毕业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对此,根据本人几年教学的经验认为日语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诸方面。

  一、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学习的源动力不足

  与一、二类院校相比,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学习的源动力不足,形成的客观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就兰州工业学院而言,招生对象主要面向省内,生源大多数底子较薄,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生源质量相对不高。

  2.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这几年,虽然日本在华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中日友好往来愈加密切,日语应用区域不断拓展,但随着日语专业设置院校数量的大幅增加,学习日语的人数急剧增多,仅 2009 年 12 月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就为37.4 万人。另外,国内的不稳定因素、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目前紧缩的全球经济都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日语就业环境日趋收窄收紧,形势严峻。

  3“.教”“学”信心指数不高:“教”是指教师,“学”是指学生。就我校学生而言,一是受到中日历史原因的影响,二是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第一志愿填报日语专业的人数大多不足招生的一半,大多数学生是被调剂过来的,这从学习动机上已经陷入被动,加之学生中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学生们对外语学习的兴趣程度不同、外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对学习日语的兴趣不高、学习信心不足,这也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信心和教学效果。

  (二)不能因“材”施“教”

  1.教材方面:就目前的日语专业来说,目前尚没有完全适合的教材。 大专日语专业大多都是选用本科日语专业的教材,并不适合大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没有合适的教材来做到有针对性地施教,所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 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院校采用“大而广”的“粗放型”课程设置模式,力求在三年内完成本科四年完成的课程,造成了“术业无专注”的局面,无形中降低了毕业生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而且在课程设置时各种各样的公共课也占用了学生的很多时间,这对于零起点开始学习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创新日语教学改革

  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造成很多学生高分低能,要想让学生大学这短短的时间里既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又具备毕业后立即上岗的能力,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通过历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课程的设置应该是“金字塔”模式,即“:基础扎实,专业突出”。

  (一)重视基础课教育

  1.摆脱“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

  所谓“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迎接考试追求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除去学校正常的课程考试外,目前社会上还设置了诸如: 国际日语能力测试 (JLPT)、高校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NNS)、日语托业考试(J.TEST)等。学生为了应对这些考试,就会陷入单纯应对考试而忽视实际能力培养的怪圈当中不能自拔。相应地,日语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就会在教学中刻意地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弱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因此," 应试教育 " 问题对基础日语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学改革来解决和克服。理顺考试过级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不断提高日语综合能力、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是入门之初,培养兴趣。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起来难免枯燥乏味,况且大部分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日语,不免会产生紧张、畏学等不良情绪。因此,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日语学习入门阶段,教学者可以借助一些教具,例如五十音图小卡片,形容词、动词小卡片,或是在学习最初的身体部位及生活用品时也可以借助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图册或是卡片,以更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单词记住单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单词量之后可以做文字游戏、猜谜、学唱日语歌曲、欣赏日语影视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精讲多练,灵活运用。教学,是一项实践活动,由作为主体的老师和客体的学生共同来完成。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避免单调乏味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力争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教学活动才始于科学,趋于完美。例如在讲授日语精读时,教师可以善于利用课文作为阅读分析材料,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让学生用日语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讲授商务日语或旅游日语时可以通过模拟机场接机、商务接待等,让学生分角色的表演,将所学的语句表达和寒暄语运用到实际会话中,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模拟场景的训练中;在讲授日本概况或日文报刊选读时可以节选有特色的内容让学生制作 PPT,然后通过和教师角色互换的方式为大家讲解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学生更要多练,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际操练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是创造环境,营造氛围。语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应用。知识是“死的”,但语言是“活的”。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得以运用,才是学习日语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外语教学应把“创造环境,营造氛围”作为学习语言的平台和土壤,离开了它,日语学习将是一潭死水,徒劳无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营造外语学习环境:

  (1)成立日语角,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练习口语,积极营造日语学习的良好环境,构成真实的交际情景,巩固所学日语知识,锻炼培养交际能力;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3)举办日语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在比赛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让学生学会日语打字,通过网络收集最新日语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内容,掌握日本新动态;

  (5)每年举办“忘年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得到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以上方法,既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得以提高和巩固。

  (二)提倡以基础教育为根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能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目前高校日语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高校日语教学应提倡以基础教育为根本,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基础教育是根基,必须加以重视。在专业课的设置上,我们可以把握市场脉搏,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我们要依托各人才市场和相关企业所开展的市场调研和论证,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对课程体系加以调整优化,同时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完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结构。

  1.以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为目标,大力在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自主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掌握各种职业技能,不断拓展就业面。目前,我校积极鼓励学生考取国际贸易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贸易跟单员职业资格证书、涉外日文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日语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2.实现“订单教育”,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加强校企沟通合作,实现双利共赢。如果将日语毕业生直接推向市场,市场竞争力还相对较低,就业面相对狭窄,为此,应培养一定的就业目标单位,实行订单教育。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通过企业的反馈,学校可以及时校正和弥补教育培养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只有这样,企业满足了正常的人才需求,学校培养了合格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了双利双赢。这几年我校主动加强和旅行社沟通联系和互动,学生通过在定点旅行社实习实训,提高日后双方就业意向。这一模式在日语专业就业中效果非常明显。

  日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我们紧跟社会发展的脉搏,随时调整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教育模式,我们的日语教育就会不断蒸蒸日上,永葆活力,这样的教育也才是实用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57-60.
  [2]王佳音.基础日语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54-156.
  [3]杨永娟.提高日语语言能力的新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6:39-40.
  [4]滕淑萍.激发兴趣营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氛围[J].宁夏教育,2003:79.
  [5]王精诚 侯仁锋.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文集[C].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剑.多媒体辅助日语精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71-172.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