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日益凸显的学生专业认同问题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学界专家的注意。 研究普遍证实了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形成良好的专业认同将影响到个体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可见,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出发,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研究课题[1]。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他们的专业认同关系着他们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可,对学前专业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倾向。 简言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程度越高,越可能在学习中刻苦努力,越可能进行积极的职业准备,越可能倾向于接受学前教师这一职业并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师。 本研究尝试对新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比较,了解在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民汉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状况及其差异,并分析成因,以期能为新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民汉学生,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进行。 分别在大一、大二、大四年级的民族班和汉族班中各随机抽取 20 名学生,共六个班 120 名。 发放调查问卷 12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12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3%。 样本分布见表 1。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本研究参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宏、 龙喆的《大学生专业认同的 内涵 研究 》(2009)的 维 度[2] (P152)以及西南大学秦攀博毕业论文中的 《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2009)[3]编写原则和路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问卷。 问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测试题目,包含 36 个项目,分五个维度。 采用李克特 5 点记分方式,除第 20 题为反向计分以外,其余项目均为正向计分,即很符合记 5 分,符合记 4 分,一般记 3 分,不符合记 2 分,很不符合记 1 分。 总分或各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专业认同程度越好。认同水平的分数评价如表 2[1]。
【1】
问卷所包含的各横向的维度为:维度一(专业身份的认同):1—5(共 5 项);维度二(专业价值的认同):6—8(共 3 项);维度三(对专业教学的认同):
9—20(共 12 项);维度四(对专业前景的认同):21—27(共 7 项 );维 度 五 (对专业学习的认同 ):28—36(共 9 项)。
2.访谈法
为了准确地分析影响民汉学生专业认同的原因,笔者编写了访谈提纲,随机选择了 12 名大一、大二、大四的民汉学生,进行了半开放式的访谈。
三、研究结果
针对调查结果从四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归类整理。
(一)学前教育民汉学生对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的比较
表 3 统计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学前教育民汉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是比较认同的, 总均分都>3,而且民汉差异不显着。 具体来看,在专业身份和专业学习维度中,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呈现显着性差异。
(二)不同年级民汉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比较
表 4 统计表明:从总体上看,大一、大二差异不显着,大四呈现出较大差异。具体来看,在专业身份、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维度中大四的民汉学生都呈现出显着性差异, 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显着高于汉族学生。 大一的民汉学生在专业学习维度中差异极其显着。 根据各维度的平均分及总均分可以看出大二民汉学生的得分明显低于大一和大四的学 生。
(三)不同生源地民汉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的比较
表 5 统计表明:从总体上看,不同生源地的民汉学生在专业认同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具体来看,在专业身份、专业教学、专业学习三个维度中同在城镇的民汉学生间存在显着差异,在城镇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度要高于汉族学生。此外,在专业身份维度中,同在农村的民汉学生间也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同时,在专业身份和专业价值维度中,在城镇和农村的汉族学生表现出了比较不认同,平均分<3。
(四)不同高考报考志愿民汉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比较
表 6 统计表明:从总体上看,民汉学生在高考报考志愿方面的专业认同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具体看,在某些维度中报考第一志愿、第二或第三志愿以及调配的民汉学生存在显着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度高于汉族学生。 从均分来看,以第一志愿和第二或第三志愿录取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要高于调配录取的学生。
四、分析与讨论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并结合对访谈内容的整理,对学前教育专业民汉学生专业认同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一)学前教育民汉学生对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
总体上,民汉学生在专业认同的五个维度上的均分以及总均分均>3,表明新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较高。
根据进一步的访谈结果分析可以看出,这与国家及自治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影响密不可分。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及学生对该专业前景的乐观展望。 特别是发展任务中提到“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等要求,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积极提升专业素质、 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动力和信心。其次,新疆近年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自 2005 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新党办〔2005〕28 号),要求以农牧区为重点,实施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积极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幼儿身心特点的学前“双语”教育模式,指导和推进全区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并制定《自治区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大纲》,明确了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入园、在学幼儿人数及聘用教师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这极大鼓励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进入此行业的积极性。 另外,随着各层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从事学前教育研究者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积极的分析和展望,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及从教信心。
(二)学前教育本科少数民族学生专业认同高于汉族学生
从民汉学生专业认同对比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总体上高于汉族学生。 在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上,如“您乐意与他人谈论自己专业的相关问题”一项,选择“符合”及“很符合”的少数民族学生占 73.2%,汉族学生占 62.5%。 “毕业后您愿意在和幼儿有关的领域工作”一项,选择“符合”和“很符合”的少数民族学生占 55.4%,汉族学生占 39.3%。 这些选择情况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更乐意接受自己的专业并根据专业选择职业。
原因其一在于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 家庭及所处社会圈的积极评价进一步促使他们对专业的认可。少数民族家庭及学生长期生活在新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 从访谈的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家庭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地位很尊贵。 相比于其他职业,他们更愿意选择教师,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学前教师。 而且认为在新疆学前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和职业发展都比较符合他们的期望。 因此,受家人影响,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很乐意接受自己的专业。 而对于汉族学生而言,有更多的家长认为作为一名学前教师不能满足他们对子女的期望。
第二,对专业的理解及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影响对专业的认同。 从表 1 可见,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要显着多于汉族学生。 在调查的 56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 61%的学生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 而在 56 名汉族学生中只有 30%,并且有 48%的汉族学生是通过调配录取,他们在入学之前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了解,有可能是被迫选择和学习的。
因此,在专业身份、专业价值、专业学习维度上民汉学生会呈现出显着差异。 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对专业有所了解,而且根据访谈得知,他们报考学前教育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这也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度显着高于汉族学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及专业优势。 近几年,新疆全面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先后拨付专项资金并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和“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发展保障工程”,用于扶持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 随着双语幼儿园在新疆乡村“遍地开花”,更多的少数民族儿童和家庭从中获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少数民族家庭及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认同。
(三)不同年级民汉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比较
进一步分析各年级民汉学生专业认同状况可以看出,大四的民汉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呈现出显着性差异,其他年级不显着。
具体来看,大四的民汉学生在专业身份、专业教学和专业学习维度中呈现出显着性差异。 在专业身份维度中,大四的汉族学生平均得分<3,表现出了较低认同;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3,较为认同专业身份。 同样,就业意愿调查也支持上述数据。 大四的少数民族学生中有 78%愿意毕业后从事与幼儿相关的工作,而汉族学生只有 51%愿意。
在专业教学维度, 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教学比较满意,而汉族学生对专业教学并不是很满意。汉族学生认为现行的教学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与恩和特布沁(2010)的研究结果一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教学内容要求较低, 这或与我国教育体制对少数民族教育定位的偏差有关[4]。
此外, 根据各维度的平均分及总均分发现大二民汉学生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其次,根据访谈资料, 笔者发现大二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表现为低谷期,大一的好奇、热情基本上消耗殆尽,他们对专业教学的要求和期望就会比较多, 并且现实与自己的预期会有冲突, 所以他们对实际专业教学的认同度就会较低,自然也会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四)不同生源地民汉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总体差异不显着
从调研数据看, 不同生源地的民汉学生在专业认同上不存在显着差异。 但在专业身份、专业教学、专业学习三个维度中同在城镇的民汉学生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在专业身份维度中,农村的民汉学生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 说明城镇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认同在专业身份、专业教学、专业学习三个维度上好于汉族学生,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只在专业身份认同中好于汉族学生,其余维度差异不显着。通过访谈可以看出, 其原因在于城镇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对于新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和举措感受更为明显,因此,家庭对其子女报考学前专业更为支持,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好于农村地区。 这进一步验证了政策实施以及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五)不同高考报考志愿民汉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比较
从总体上看, 民汉学生在高考报考志愿方面的专业认同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具体看,在某些维度中报考第一志愿、 第二或第三志愿以及调配的民汉学生存在显着性差异, 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度高于汉族学生。从均分来看,以第一志愿和第二或第三志愿录取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要高于调配录取的学生。 说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自主选择影响其对专业的认可和接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宣传及学前双语教育的开展为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职业信心。 另外,家庭教育及其文化背景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家长对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接纳及对学前教育职业回报的期待直接影响其子女对专业志愿的选择和填报,并进一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五、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并且作为启蒙教育,为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教育教师也不再是传统观念里的“低技能工作”,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和良好实践能力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特别是在西部多民族地区的新疆,更需要大量专业的学前双语教育人才以推动新疆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新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上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二)注重专业引导,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内涵及发展的理解程度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因此,尝试加强民汉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汉族学生是调剂过来的,本身对专业就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刚入学时,对学前教育这一块很不了解。 对于“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到底包括哪些? ”“除了幼儿园,本专业还可做什么? ”“学前教育与幼师有何区别? ”“就全国而言,本专业的薪金如何? ”“感觉本科与专科、中专无多大区别。 ”“在学前双语教育中,汉族老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都有疑惑,这说明在对新生入学教育方面的工作还不到位。 新生刚入学的思想很不稳定,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专业上的指导。 教师对本专业内涵及发展的解读有利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 特别是在新疆这样迫切需要发展学前教育的多民族地区,我们要使刚入学的新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当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他们自身能打破对学前教育的传统认识,认识到本专业的重要性,看到希望,同时也看到挑战。
另外,在重视新生教育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学生对专业认同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及社会实践,增进学生对专业意义的理解和专业情感,防止出现“大二的迷茫期”。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民汉学生专业发展的效能感
培养适应幼儿园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本科学前教育是提升幼儿教师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从事学前教育行业的实践教育, 使得他们能够学有所用。 第一,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并注重实践素质的考核。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激发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情感,从而增加学生专业发展的自我效能,更乐于扎根学前教育。其次,创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例如手工画比赛、“讲故事”大赛等,在活动中锻炼职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 最后,在掌握学科领域知识的同时, 尝试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学前教育环境。采用校企结合或双导师的办法,让学生不仅“走近”幼儿园,更要“走进”幼儿园,尝试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发挥学历层次优势。
(四)提高职业回报,保障从业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职业认同
从研究可以看出, 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同度影响学生对该专业的态度。很多学生提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 希望以后我们可以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希望幼儿教师的地位能提高”,“目前社会上对本专业的看法, 使本人在社会舆论方面承受一定不良压力”。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接纳有益于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投入力。
一方面,通过创设激励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为留住更多优秀学前教育教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扩大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从政策、宣传等方面提高政府、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认知, 让更多人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杨宏,龙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内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4]恩和特布沁.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摘要】:1985年,国家教育部颁文提倡我国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近30年来,不少地方高校在本科影视教育发展期间不无遗憾地沦为第三世界。若要改变弱势现状,就必须设立影视专业,将影视课纳...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财政部规定单位会计岗位属于管理岗位,这就意味着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作为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是技能应用型人才,还要在报税、理财上独当一面。因此为该岗位培养人才时,针对用人单位规模层次不同,设置...
1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适应社...
诊断学基础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主要在诊断学教学中进行系统学习。诊断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使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初步诊断,并在此过程中初步培...
1构建本科生物技术超大实验课程的必要性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包括工科院校和医学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但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应该以其系统的生物学教学,尤其是生物化学、遗传...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其重要性、必要性勿庸置疑。重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不仅对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学...
一、对民法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民法所调节的各类社会关系构成了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法律体系,同时民法作为众法之基也凸显出了本科教学中民法课程的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法学教育尤其是民法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业已导致民法...
2013年12月,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复筹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也成为了信息科学学院的本科专业。作为即将新办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更应该多做调研、吸取经验教训,争取将本科专业办好办活。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的现状笔者所在教育技术学专...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许多行业与外界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层次不断提升,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报...
据2011年统计全国共有各类高校2700多所,在校生31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