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黑龙江商务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探析
【第一章】商务部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研究绪论
【第二章】国际区域合作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3.1】黑龙江省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
【3.2】黑龙江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形势分析
【3.3 3.4】黑龙江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黑龙江省商务部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开展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的策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黑龙江省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形势分析
3.2.1 黑龙江经贸合作的优势与机遇
3.2.1.1 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疆,在中心经济发展中属于末端以及边缘。可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区域间的交流已经打破了地域限制,而迈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原本处于边缘、末端的区位逐渐向中心和前沿转移,而传统意义上的劣势也逐渐变成了优势,因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衡量黑龙江省的区位优势。
(1)处于"南沈北哈"的轴心经济发展带,为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尤其是随着我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部署实施,东北三省 "沈大长哈"都市圈已经初步形成,并且结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共同体。在这过程中,由于黑龙江省的腹地辽阔,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哈尔滨肩负着辐射牵动职责,通过多方面努力,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业为重点的"哈、大、齐"重化工业带,与"南沈北哈"轴心经济带建立起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国际分工,创造对外竞争优势的良好局面。另外,通过对城市间产业、技术、市场、人才等比较优势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将城市产业聚集效益也凸显了出来,并形成了由重点城市和经济群落构成的都市圈,实现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赢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整体竞争力提高的目的;(2)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已与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属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和趋势,要求国家和省市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黑龙江省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区的位置十分重要,既属于中心位置,又发挥着带动作用。宽广的边界线为黑龙江省同其他东北亚各国间开展对外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目前已经开通的沿江贸易口岸以及中俄贸易互市区发展来看,已经为东北亚内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建立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
(3)毗邻俄罗斯,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机遇众多,扩大了同俄罗斯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拥有国内其他省市望尘莫及的优势条件。一直以来,黑龙江省都保持着同俄罗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也是黑龙江省打破末端经济状况的关键。就地理优势而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长达 2981 公里的边境线,有 25 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对俄边境口岸 15 个,占全国对俄边境口岸 70%,这也成为我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主要通道。面对俄罗斯这个潜力大、前景好、回报丰厚、长期稳定的大市场,中外企业可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条件,联合参与俄罗斯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展对俄石油、电力等能源投资合作,联合开展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的投资合作,联合开展对俄农业投资合作等,这些都为黑龙江省对俄开放构建了有力平台[28].
3.2.1.2 丰富的资源优势,保障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黑龙江省是能源大省之一,产业链生成提速,发展石化、煤化和新能源产业商机较多。从资源蕴藏量看,黑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较大,石油后备储量较为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 9467 亿立方米。2012 年,黑龙江省能源产业规上工业生产原油 4001.5 万吨,仍居全国第一位,规上工业生产原煤 8683.4 万吨,天然气 33.7 亿立方米。黑龙江省风能、水能、太阳能、热能、生物质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新能源开发潜力较大。从发展方向看,黑龙江省能源规模开发、深度开发、系列开发的前景较为广阔。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厚,深度开发效益好,是发展矿产经济和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基地。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种矿产资源(含亚矿种)134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的 56.5%.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 84 种,占全国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 37.1%.依托资源保障和产业基础,黑龙江省正在加快发展矿产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黑龙江省正在集中建设哈尔滨市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黑河市和绥化市硅基材料产业基地、哈大齐工业走廊化工新材料产业带、牡丹江市特种陶瓷产业化基地及佳木斯市钛合金产业基地等新材料产业基地,预计到 2015 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到 1400 亿元。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前景广阔。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而且,南有嫩江,松花江从南北斜贯省内,形成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以及东南部的松嫩平原,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耕地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农业生产发展的良好的自然条件。黑龙江省现有耕地 2.1 亿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增量、调出量和粮食质量均列全国第一位。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民没吃七碗饭中有一碗是产自黑龙江省的,因此,黑龙江省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极大贡献,是全国著名的"北大仓".温家宝总理曾说:"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省。"而且,黑龙江省拥有土壤、气候、生态等特定比较优势,寒地黑土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居首位,是全国公认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黑龙江省粮食深加工业增值空间较大。如,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是最长的,可加工食品、酒精、医药和化工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但目前深加工率只有 10.8%,急需加快深度开发步伐。
多年来,黑龙江省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畜产品深受全国消费者青睐。
国内外投资者可参与开发高档婴幼儿奶粉、肉类深加工、高档牛肉产品开发以及现代化牧场建设,实现黑龙江省牧业优势资源与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结合。2013 年 4 月,国务院批准在黑龙江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商机。
黑龙江省有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近些年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对内对外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且,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生态游、独家旅居游的转变,这种市场的需求,恰好与黑龙江省的"原始"、"生态"旅游资源相互适应。一是黑龙江省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冰灯、雪雕、冬泳蜚声中外,亚布力、二龙山、长寿山、乌吉密、日月峡等近 100 个滑雪场年接待 400多万人次滑雪。二是森林覆盖率高达 41.9%,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 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 104 个。三是水资源丰富,有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省以及绥芬河四大河流,还拥有镜泊湖、兴凯湖等,浩瀚的河流湖泊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有天然湿地面积 556 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的 1/8.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 4 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丹顶鹤栖息地。黑龙江省现有 A 级旅游景区 332 家,其中,5A 级 3 家、4A 级 51 家,S 级旅游滑雪场 30 家,旅行社 682 家,星级饭店 258 家、11 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省级旅游节庆活动 30 余个。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围绕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十大板块和重点旅游名镇建设,突出打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2012 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 2.54 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300.3 亿元,已连续 10 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商机较大。因此,黑龙江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构筑起由特色旅游、跨国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民俗旅游等组成的多为一体的旅游产业,2013 年以来,黑龙江省旅游工作将推进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贸易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及重点旅游名镇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本省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的步伐。
3.2.1.3 明显的互补性,为区域合作创造了空间
黑龙江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互补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源方面。黑龙江一直是中国产油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地。但多年的开采后,石油储量迅速减少,产量降低。而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石油蕴藏量占世界 13%,与黑龙江接壤的远东地区蕴藏着俄罗斯 2/3 的石油资源,正是黑龙江省今后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能源。
二是资源方面。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得木材缺口扩大,俄罗斯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离黑龙江较近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森林资源面积 4.96 亿公顷,居全俄第二位。而黑龙江的木材加工企业有丰富的发展经验,对俄罗斯木材本质十分了解,同时,拥有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这也就对黑龙江发展对俄森林资源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科技方面。黑龙江省的技术水平在全国来说应处于中等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而俄罗斯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世界领先的,这种互补性的存在成为黑龙江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黑龙江与日本、韩国在经济合作中也有极大的互补性。日本、韩国有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设备、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黑龙江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很强的生产加工能力和基础产业优势。虽然摩擦不断,但商机无限,前景光明。
3.2.1.4 产业发展要素条件充足,投资环境良好,有利于创业发展
工商用地空间较大。随着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主要城市"骨架"拉开,工商用地得到比较充足的供应,有相对丰富、集中地土地后备资源。
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已达 2167 万千瓦,不存在因缺电导致停电、限电问题。到 2015 年电力装机总规模将达到 3517 万千瓦。同时,还与俄罗斯开展进口电力合作,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工业用水充裕。黑龙江省年平均水资源量 810 亿立方米,人均 2160 立方米,居"三北地区"之首。在"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资 1500 亿元,为百姓生活以及工业建设提供较为充足的用水量。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截止 2012 年底,黑龙江省建设的高速公路总长 4350 公里,居全国前列,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遍布黑龙江省所有县(市),连接省内重点旅游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沿边开放口岸、边境互市贸易区。铁路营运里程 5994 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现有机场 10 个,国内国际航线 131 条,哈尔滨国际机场成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户机场。中俄石油输送管道建成使用,黑龙江省形成了陆、水、空和地下管道并行的综合国际运输网。劳动力资源富集。
黑龙江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 550 万人,劳动用工成本低于发达地区 25-30%以上,不存在"用工荒".黑龙江省有 100 万名训练有素、技能娴熟的产业工人。园区引资承载力较强。现有开发区 80 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 13 个,省级开发区 22 个,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园区 45 个,核准面积 3.9 万公顷,覆盖了黑龙江省 13 个市地和 57 个县(市、农垦分局),形成了布局优化、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为承载项目落地搭建了平台。
金融市场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黑龙江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近四年来增幅超过 17%以上,贷款余额年均增量近 1400 亿元。黑龙江省金融产业领域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不断优化,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金融功能区加快布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政策环境优良。出台了鼓励投资、上大项目、扶持重点产业的优惠政策,让利于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大力实施减审批、优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3.2.1.5 政府的大力扶持,为经济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
经济要发展,除了要紧紧依靠拥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产业特色以及人文状况等基础条件外,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加上此前黑龙江已参与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家级的"五大规划"的实施使得黑龙江发展迎来了难得历史机遇和最大政策红利,为区域合作带来了巨大商机。
(1)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国策 随着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步伐的加快,我国适时调整出台有利于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国外投资者增强了信心,成为他们前来投资的诱因之一。当前,黑龙江省已经根据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对许多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进行了处置,卸掉了身负的包袱,从而更大程度地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与合作。同样,这些优惠政策对于聚集域外资本、人才、技术,突破结构性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2)加强对粮食主产地区的支持力度 粮食生产是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黑龙江省都将建设发展商品粮基地作为优化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基础,并以此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我国在黑龙江省率先实行免征农业税的试点,并实施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及主要粮食品种实行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这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黑龙江省食品加工业的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有效地解决了黑龙江省的三农问题,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黑龙江省被纳入国家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试点 通常而言,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产权制度,职工安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工作。在黑龙江省推动国企改革中,大批产业工人将失去职业,而这些职工的妥善安置也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到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成败。
3.2.1.6 独特而鲜明的人文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支撑目前,文化是已经被广泛公认的软实力,并且是对国家与地区综合实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黑龙江省具有独具特色的人文优势,蕴含着浓郁的黑土文化底蕴,其人文优势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人才优势显著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社会发展竞争中的核心部分。人才因素决定着竞争的主动权,否则,将处于被动地位。
当前,黑龙江省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弊端,不过,人才总量还是十分充足,技术工人力量也十分强大,而且,在众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蕴藏着一支素质过硬、技术高超,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和专业化发展需求的产业人才队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人数高达 120 万人,同时,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而言较低,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极大的优势。黑龙江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属于基本普及型,整体的文化素质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而且,高层次人才资源储备丰富。黑龙江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79 所普通高校,国际一级重点学科 14 个,特色专业 126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4 个,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 12 位。近五年,年均产出科技成果1500 项,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课题)5005 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88 项。
取得了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开发、千兆瓦级水轮发电机组、高速铁路重载货车、燃气轮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能源战略基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看,在机器人产业、卫星应用产业、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环保产业配置人才以及人才储备量也在国家首屈一指,很多属于国家级顶尖级人才。
(2)人文环境良好 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文化背景、环境氛围、文化舆论以及价值观念都息息相关。黑龙江省历史资源优厚,地域特色鲜明,其得天独厚的北疆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沉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黑龙江省人热情、开朗、务实、真诚的性格,这些都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开放营造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
(3)文化产业基础雄厚 文化资源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 30%以上,日本的娱乐业产值也超过了汽车工业产值。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基础雄厚,其历史资源独特,文化资源丰厚。
黑龙江省属于多民族聚集地区,多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借鉴,加之自然景观奇特,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多元文化格局,整个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都处于较高水平,而这势必会带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3.2.2 黑龙江经贸合作的挑战与问题
3.2.2.1 自身经济发展及环境有待完善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呈现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的状况,其降水量在时空和地区上分布极为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占 80%,冬季降水量占 20%,而且经常会出现暴雨天气。另外,其地形地貌较为复杂,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春旱、秋涝的现象,而西部多旱,东部多涝。这些特征都极易造成土壤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碱化及退化,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同时,成为影响自身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导致自身经济发展与环境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缺乏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和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在呈现快速上升发展的同时,其自然资源环境也遭到了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这一现状的发生,不仅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将危害到子孙后代。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关系,而黑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根本没有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只一味的为了眼前的利益,甚至认为,经济发展必须要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且,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导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无法保护好生态环境,而且必将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环境保护同经济发展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 一般而言,经济的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若要达到协调和统一,就需要有经济部同环境管理部之间相互协调和统一,并且,双方之间需要具备统一的政策和制度来指导,这就意味着政府应该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黑龙江省现行的环境保护制度缺乏协调机制,因此,对市场经济主要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缺乏,导致经济主体在实现经济目的的过程中,无法将环境保护与建设进行充分考虑和重视,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致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制度同环境问题无法适应,而且,部分环保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及巨额的监督费用更给政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现阶段,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制度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没有建立起对消费群体和企业们遵守制度的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还会出现钻政策空子和监管漏洞的现象,以此谋取私利[27].事实上,一些排污企业与监管部经常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不仅说明企业对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缺乏,同时,也说明国家和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制度仍然存在着一定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环境污染与生态破环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所以,黑龙江省要达成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创新环境保护制度与机制,引入激励与约束机制。
(3)环境保护机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黑龙江省经济实力不强,财政压力较大,因此,对于环境保护资金的投放显得力不从心。另外,现有的环境保护机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一方面,企业无法实现对污水处理的自行处理,而国家对于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和水费价格改革方面力度不足,导致城市污水处理跟不上实际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起来。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主体,只考虑到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却忽视了经济效益,这种只有投入缺乏产出机制的现状,无法激起民间资本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
(4)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仍然延续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方式实现,投入产出率较低,导致资源无法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制约黑龙江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经济运行的低效率及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完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总量大,而资源环境的投入也更大,经济系统排放的废弃物也更多,势必会形成对环境更快更大程度的污染;其次,经济系统运行效益较低,导致大部分企业不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经济实力,企业环境保护配套资金难以到位,造成地方环境债务日益加重,环境问题越发突出。
(5)环境保护目标同产业政策相背离 环境问题同经济中各产业政策有着极大的关联,而且,环境问题不仅受到环境制度本身的影响,产业政策对环境也会造成间接的影响,甚至,有些看似能够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事实上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例如,黑龙江省在建国初期,为了大力发展以石油、煤炭、森林的初加工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政策尽管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其经济的发展却是以环境的恶化作为代价,背离了环境保护目标。
3.2.2.2 周边环境的不确定性
黑龙江省同东北亚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从 20世纪 80年代就已开始,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受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综合影响,开展经贸合作的各个国家之间一般来说很难建立起完全意义上的互信机制,这些软因素在经贸合作领域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使经贸发展长期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很难形成制度性的区域合作机制,例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日韩自由贸易区尚在谈判阶段和可行性研究的阶段。
而且,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组织为经贸合作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因此,黑龙江省在与这些区域的国家在合作的过程中潜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些不稳定、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技术、人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交流、增值。2009 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没有幸免于难,新的经济形势、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新思想都使对外贸易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发生着变化,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也与时俱进发生着调整和改变,涉及到黑龙江省的经贸合作,这种不确定的周边环境和外部条件具有机遇和挑战共存的状况,这也导致黑龙江省在经贸合作中需要面对贸易额度降低和投资金额减少等诸多因素挑战。而俄、日、韩等国家的经济的衰退,以及国内保护主义的萌动,对于黑龙江省在经贸合作中出口的规模、效益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外资企业投资策略也受所在国家的经济形势影响而发生着不断的调整,一些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困难,导致投资实力被削弱,这些从不同的侧面、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黑龙江省在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招商引资工作。所以,黑龙江省必须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战略部署进行重新调整,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3.2.2.3 黑龙江省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的限制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对黑龙江省沿边开放水平、经济发展和振兴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加强同东北亚区域、俄罗斯以及日、韩之间经贸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互利共赢。但是,黑龙江省由于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面临着一些现实障碍和限制,而且,在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方面与其他领域相比所占比重较小,尤其是相比较于同属东北三省的辽宁省和吉林省,在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全方位合作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1)从合作交流规模上而言,黑龙江省与日本、韩国之间现状还有很大的空间 近年来,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中,对俄罗斯贸易已成为助推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增长的生力军,虽然与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合作也在逐步增长,但是,相对于对俄罗斯贸易而言,黑龙江省同日、韩贸易呈现明显的劣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增长速度慢。目前,随着中日两国因为钓鱼岛领土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2 年,中日贸易总额为 3294 亿美元,同比减少 3.9%,中国对日进口额同比减少 7.9%,对日出口额同比增加 2.3%.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速减,中国对外贸易也呈现钝化状况,贸易总额同比增加 6.2%,相对于预期目标低于 10%,相对于 2011 年也低了 20%以上,出口额减去进口额的贸易收支为黑字 2311 亿美元,同比增加 48.1%.黑龙江省也受到很大影响。此外,黑龙江省同日、韩的贸易也呈现不稳定状态,起伏较大,贸易规模也较小。
(2)贸易商品的结构表现出低级态势 黑龙江省在对外经贸合作中,与东北亚等地区的分工是按照其优势开展的,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以针对俄罗斯开展的对外贸易合作为例,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服装、轻纺品、鞋类,这些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黑龙江省从俄罗斯的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油 、钢材、原木等,尽管近年来,黑龙江省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有所转变和改善,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是,这种状况相对于沿海省份而言,其比重偏小,产品生产率也比较低。这种状况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就短期来看,这样的贸易商品结构有利于发挥合作双方在经贸发展中的互补性,能够对双方经贸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但是,立足长期发展的角度,这样的贸易结构将会对合作双方的产业结构造成影响,对于双方的合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极为不利[29].
(3)单一的合作方式 一直以来,黑龙江省同东北亚区域的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同日、韩的合作方式也呈现单一的态势。这种单一性不仅表现在贸易方式上,也表现在投资合作方式上,以合资与合作经营的方式为主。这种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区域经济合作对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的发挥。当前,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合作方式主要有边境的小额贸易以及一般贸易这两种形式,加工贸易以及其他贸易形式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边境小额贸易贸易额在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基本保持的 70%以上,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尽管在逐年增大,但是,其增速相当缓慢,而且,绝对数较小,另外,技术和服务贸易发展较为缓慢,尽管黑龙江省同俄罗斯之间在技术领域的合作起步比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可是,在贸易技术领域的发展由于受到各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表现出发展缓慢,严重滞后的不足。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际交流。在这过程中,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相邻等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但是,必须认识到,这些外资来源地的投资和合作并不稳定,规模也与我们的目标相比有所差异。这种变动和不确定性致使在拉动对外经贸合作中的作用力减弱。而且,以合资、合作经营为主的投资企业居多,独资企业较少,无法实现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转移,因此,生产技术扩散受到严重限制,对于黑龙江省的本土企业技术进步根本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大型项目建设的带动力不足 众所周知,大型项目建设不仅具有自己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也能够发挥示范性,尤其是通过产生的关联效应而对相关产业领域发挥积极的带动力。故而应该将着力点放在大型项目的建立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上,注重配套产业链建设。而私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黑龙江省对外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的主力军,但是,私营企业自身规模小,不具备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和保障,加之缺乏发展所需的高级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很难形成与对外贸易合作相适应的规模经济,也就导致私营企业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建设大型的对外合作交流项目。当前的实际情况是,黑龙江省在农业发展、能源利用、装备制造业发展、矿产资源发展等领域都有着与东北亚区域各国深度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因此,黑龙江省需要借助经济、法律、制度等多种资源和优势,提供技术、人才、资金给企业,以实现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目的。
2.3当代的国际贸易。2.3.1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生活和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和交易额的急剧上升,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时期...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应避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将国内思维理念转接到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需坚定不移走国际化管理道路,将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化落实到理念、思维、标准、文化和人员中去;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中心,以计划管理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心。...
第2章文献综述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电子商务是近年来新兴的科学技术,而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时间很短,因此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还不是特别充分。我希望可以通过对...
结论高铁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成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成功崛起,世界范围内再一次掀起了修建高铁的热潮。中国高铁的崛起,给世界高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并提供...
1前言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交际活动则必须通过语言媒介来完成。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如何恰当地使用自身的言语行为来达到谈判目的,这是谈判者经常探讨的问题。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如能合理地运用语用策略就能增加谈判者之间的信任度...
原则谈判法(principledne-gotiation)自1981年被原美国哈佛法学院的罗杰费舍尔教授和哈佛大学谈判项目发起人威廉尤里两位在其合作着作《毫不退让地赢得谈判》中提出以来,很快在国际上成为处理纠纷、化解矛盾而进行谈判的重要指导原则。随着我...
中文摘要电子商务平台诞生至今,经过技术与观念的不断创新,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重要的交易手段。而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能也从最初的协助贸易双方完成货物的运输,逐渐演变为解决伴随运输而产生...
一、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性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压力。因此,研究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正确选择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对策,规避国际化风险,建立战略联盟,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显...
一、引言2014年福建入境游客人均带来的外汇收入901.3美元,国内游客人均带来的收入为1051.1元,按照2014年平均美元人民币汇率1美元=6.1428人民币汇率计算,前者是后者5.25倍,[1]可见入境游客带来的收入远远高于国内游客带来的效益。国际...
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具有普遍谈判的策略复杂性,兼之跨文化的特征,有相当的难度。谈判的根本性质就是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共享利益的双边会谈。因此,要想在这场会谈中实现既定的目标,势必要着手于语言艺术的研究。此外,国际谈判的根本、潜在目的是要达成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