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因素与形成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07 共55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术品投资风险问题探究
  【第一章】艺术品投资市场风险探析绪论
  【第二章】国内外艺术品投资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我国艺术品市场分析
  【4.1  4.2】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研究
  【4.3  4.4】基于Hedonic模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
  【第五章】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因素与形成原因
  【第六章】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艺术品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5章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研
  
   5.1艺术品投资风险概念
  
  经济学理论中的投资风险,是指为获得具有不确定的预期收益,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或者本金损失的风险。具体而言,投资风险是从投资主体做出投资决策开始,经历投资对象的市场发展到投资期限节点的整段过程中,由于自然、社会、经济、个体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与做投资决策前的预期收益之间形成偏差。在不同的投资阶段,风险的类型、性质及其导致的后果都有所不同,并且呈现出难以预测性、可补偿性差、盈亏波动幅度大、多种风险类型交叉或并行存在等特点。投资风险反映到艺术品市场中,有着更复杂的行业意义,即是指具有盈利动机的艺术品收藏者、投资者以及投资机构,在艺术品或艺术品组合的选择、艺术品购买、艺术品收藏、艺术品交割等过程中会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其相关利益损失的风险。
  
  5.2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风险
  
  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低迷之际,市场中的大量闲置现金流入艺术品投资市场当中,使得艺术品投资成为了和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投资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投资手段。在投资市场中,艺术品是以纯粹意义上的投资品身份出现的,所以其也有投资品的增值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投资品所承担的各种风险。由于我国艺术品投资市场起步晚、发展过快,配套的法律机制以及服务系统未能同步跟进,从而导致了艺术品投资的各个过程都隐藏着诸多风险。
  
  5.2.1艺术品真赝风险
  
  基于艺术品自身属性的特殊性,艺术品存在着临摹、仿制品等次类艺术品现象,所以艺术品鉴定问题一直成为艺术品投资过程中面对的头号难题。特别是近几年中,艺术品市场中充斥着各类高仿作品,这些作品来源不明、渠道复杂、真伪难辨,给艺术收藏者和投资者带来很多困扰。更有甚者,在银行进行艺术品质押贷款过程中,不乏有用艺术品进行抵押的现象,而这类抵押品如果是高仿赝品,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行业都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市场经济带来巨大波动。
  
  然而,长期以来,艺术品真伪问题都没有定格的解决方法。传统的艺术品收藏者只能依靠自身艺术修养与收藏经验进行冒险收藏;而当代艺术品更多的是依靠行业内专家或者权威鉴定机构进行检测与判别。无奈的是,对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艺术珍品,即使是行业内的权威专家都会秉持不同的鉴别意见,有时候鉴定意见还会相差甚远,让收藏者无所适从。
  
  5.2.2艺术品保管风险
  
  艺术品作为一种实物性的投资财产,加之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对艺术品的保管显得尤其重要。艺术品投资中的保管风险是指在艺术品的运输、贮藏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或者不正确的保存方式等问题导致艺术品丢失、破损等问题而带来的风险。从艺术品进入买方手中之后,会经历运送、装卸、贮藏过程,而这三个过程都有风险存在。这类风险对艺术品的价值影响往往是致命性的。
  
  美国联邦物流保险公司曾做过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艺术品保管风险损失大约有40%是发生在运输与装卸过程中,而不正当的保存方式则占据50%左右。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伦敦艺术品保管仓库Momart在2004年遭遇的火灾,有100多件稀有藏品被烧毁,其中不乏当今身价最高艺术家赫斯特的几件传世作品。火灾造成至少几百万英镑的直接损失,烧毁了英国近几十年的艺术成果,是英国乃至全球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此外对于书画类作品、古藏品来说,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都会影响其光泽和质量,正确的保管方式和适宜的贮藏环境尤为重要。
  
  5.2.3偏好转移的风险
  
  由于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审美取向、政治导向等因素影响,不同时期的人们往往有不同的兴趣和情感偏向,从而导致对艺术品偏好的频繁转移。从而诱发艺术品投资过程中的偏好转移风险。所以很多投资专家所提出的中长期投资收益属性更优越的结论往往会受到公众的质疑,许多民间投资者往往会选择收益低但风险也相对较低的短期艺术品投资组合,就是为了避开由于社会整体艺术品偏好转移带来的巨大风险。
  
  西方绘画作品收藏者所熟知的,在后印象派作品创作时期,当时的人们并未对梵高的作品有任何兴趣,甚至其作品还受到同期画家的热嘲冷讽。百年之后,在当初被看作特为荒诞的作品也价值百万。其中更不乏多次创下竞拍记录的过亿成交额作品。我国景德镇的陶瓷雕塑也曾在上世纪中叶掀起一股热潮,甚至能与青花瓷叫板,但仅过去20年后,由于人们偏好转移,该类工艺品市场冷却,几乎在民间古玩跳蚤市场上都难以再看到陶瓷雕塑的影子。
  
  5.2.4价格波动的风险
  
  艺术品自身价值是由创作成本、沉没成本、保存成本综合决定的,而艺术品的成交价格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消费者偏好与投资预期、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其他负面因素合力影响决定的,而且这种影响有时候甚至会超过艺术品自身价值的影响。艺术品价格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导致艺术品最终成交价格往往会在其自身价值上下剧烈波动,甚至于背离价值规律。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后,往往会面临着以高价买入艺术品而却不得不以低价卖出的局面。这种由于艺术品价格剧烈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就是由艺术品价格波动风险所致。
  
  艺术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可由天津文交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交易中看出。在2014年度内,半数艺术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价现象,其中喷薄风雷更是由年初的每手2.11元到年末跌至0.66元,跌幅达153.16%.此类现象在民间古玩字画的收藏、拍卖作品的长期贮藏中也屡屡出现,让投资人士损失惨重。
  
  5.2.5艺术品交割风险
  
  艺术品的交割风险主要发生在艺术品卖出阶段,具体是指艺术投资者未能在预期时间卖出藏品或者未能按照预期价格完成交割,从而导致其投资收益损失的风险。
  
  收藏者在持有藏品一定时期后,由于交易渠道限制、信息不对称现象等问题通常不能按照预期时间和预期价格将藏品售出,从而带来交割风险。另外,伴随着艺术品投资的国际化趋势,我国有实力的收藏和投资者开始把艺术品投资视野拓展到国外艺术品市场。因为不同国度的艺术品市场主流审美取向和偏好往往不同,投资者拓宽视野可以将由时间导致的风险偏好转移风险横向分担到国际市场中,躲避一部分偏好转移风险。但我国政府另一项规定却经常诱发投资者的交割风险:规定我国居民虽然可以自由从海外购买艺术藏品,但从购买时间点一年半后就不准向境外出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投资者的出售市场,导致交割风险增大。
  
  5.3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的成因
  
  投资与风险历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有盈利可能的投资行为背后都会隐藏着或多或少的风险。一般意义的风险按形成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技术风险等种类。其中自然风险属于非人力可控风险;而其余三类风险却是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其成因,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的。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风险,是由于艺术品的特殊属性、市场信息不对称、投资个体专业知识匮乏、宏观经济波动、艺术品市场不规范等因素。
  
  5.3.1艺术品本身的特殊属性
  
  艺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价值不能简单地由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来衡量,而应从艺术品创作成本、艺术品保存成本、艺术品的沉没成本三个方面衡量。此外,作为投资品,其价格在投资市场的交易过程中,还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价格波动,如艺术家创作环境、社会主流审美情趣、艺术品保管等多重因素,所有这些影响艺术品价格形成的因素都会诱发风险产生。
  
  1、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技巧而独自创作完成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创作者以外的人对艺术品的信息获取通道。正是基于此种状况,不法商贩会以重金收买艺术创作者临摹或仿制古典藏品,欺骗消费者,引发艺术品的真赝风险。
  
  2、艺术家创作的基调往往是其所在时代主流审美取向,在其所在时代有较好的市场。时过境迁,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艺术品的这种特性就导致了艺术品的偏好转移风险。
  
  3、艺术品的交换价值实现方式并不像一般的商品那样便捷,投资者必须借助特定的市场通道才能完成艺术品的交割。而多数情形下,势单力薄的投资个体并不能按照预期时间和预期价格将藏品售出,从而引发艺术品的交割风险。
  
  4、多数投资者在购买艺术品后将会经历艺术品的装卸、运输、保管等过程,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着这较大风险。特别是对一些易碎、存储条件要求较高的艺术品,运输和保管要求苛刻、且费用高昂,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形成特殊艺术品的保管风险。
  
  5.3.2艺术品市场信息不对称
  
  艺术品的特殊属性带来了艺术品市场的三类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的不对称经常会诱发艺术创作者、鉴别专家、拍卖方的道德沦陷,从而造成艺术品市场中的造假、鉴别作假和拍假现象。
  
  1、买卖方信息的“刚性差异”
  
  由于多数收藏或投资者都不具备专业的艺术鉴别能力和经验,所以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艺术展品,很难做出真伪鉴别;而艺术品市场中的卖方一般具有多次艺术品售货经验、对待售品有较多的了解,而且多数卖方机构内有较为成熟的鉴别专家团队。这种现象就造就了艺术品市场中买卖方在对艺术品自身真伪情况、市场行情等方面有“刚性差异”,形成第一类信息不对称现象。
  
  2、买方信息获取的时滞性
  
  一般而言,在某次拍卖会前,投资者都会对竞拍作品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以提前了解待拍作品的艺术背景、以往成交情况、市场估价等信息,从而筛选出自己中意的或适合竞拍的艺术作品。但由于信息获取时间和渠道限制,往往难以做到对拍品的充分了解,最后只能带着不完全信息去参与竞拍,从而形成了信息获取的时滞性。
  
  3、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中,经常会有关于拍品的各种信息在流传,其中鲜有百分之百真实的信息,多数都是拍卖机构故意散播抑或是部分投机者为钻市场空挡而误导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行为。而对于真实的信息,往往是投资市场中人人皆知的或过时的信息,对投资者的购买决策没有多大参考价值。这种艺术品市场中关于拍品信息的传输失真现象极易导致拍品成交价的剧烈波动。
  
  由于艺术品市场中存在上述三类信息不对称现象,一些不法商贩往往会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买通艺术创作者、鉴别专家或拍卖机构,通过造假、鉴别作假或拍假等手段欺骗投资者,扰乱艺术品市场秩序。
  
  5.3.3投资者艺术品知识有限
  
  纵然我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已跃居世界首位,但在国民艺术文化修养、艺术品鉴别整体水平等方面却不尽人意。鲜有民间收藏者会静心去学习专门的艺术品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往往只是依靠一些市场流传的鉴别书籍或电视鉴宝节目积攒鉴别经验;而对国家整体而言,也没有类似国外那种专门的艺术品鉴别人才培养机制,只是会汇集市场上普遍认可的行业专家组成专门的专家鉴别团队作为权威鉴定机构代表。让人无奈的是,纵使是国家级的权威鉴定专家,对某些艺术品的鉴别意见也会差别很大,所以现存古典藏品中,仍有部分尚未定格。
  
  在我国新兴起的艺术品基金领域,艺术品基金组织机构的领导者中金融和营销专业者居多,只关注基金的市场和盈利状况,而忽略了艺术品基金自身的建设问题。国外的艺术品基金组织领导者往往是艺术评估、法律、财务、金融、营销等多专业人才的综合体,所以艺术品基金能较为稳健的发展。
  
  5.3.4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影响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是流传已久的历史古训,这其中的深层意义就是指艺术藏品只有在经济繁荣时期才能盛行。在国家经济状况良好,资本市场中有较多闲置资本时期,艺术品市场能吸纳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进入其中。按照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大量的购买者进入市场中,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反映到艺术品市场中也是如此,所以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时期,艺术藏品价格也会同步上涨,艺术品市场也将持续升温。
  
  但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艺术藏品持有者资金紧张不得不抛售手中的藏品,大量的艺术品流向市场,市场供给过剩势必导致艺术品价格下跌,艺术品市场也将进入低谷。
  
  最典型的案例当属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昭和造纸公司董事长斋藤的惨痛教训。斋藤在日本经济持续高涨时期,以1.66亿美元竞拍获得着名画家梵高和雷诺阿两幅作品。时隔数年后,日本经济剧烈下滑,造纸公司资金紧张,斋藤不得不将两幅天价作品质押给当地银行,而银行最后的拍卖成交价只有1.05亿美元,缩水6100万美元,可见宏观经济对艺术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之剧烈。
  
  5.3.5艺术品市场不规范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10 年间,我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实现了从十亿级到千亿级规模的飞速跨越。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价格指数、艺术品基金、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新兴艺术品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市场极度活跃。然而对于艺术品金融产品而言,最重要的当属其估值问题。但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尚无任何国家出台专门的法律对艺术品价值评估进行监督管理。
  
  在艺术品出口方面,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筛选式或选择式的方式对艺术藏品出口进行限制。如《文物出境审核标准》规定,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产、制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1949年以前(含1949年)生产、制作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原则上禁止出境。2013年,国家文物局又发出关于发布《1949年后已故着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的通知,仅对部分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明文规定出口限制。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的第61 条规定在实践中争议很大。拍卖法指出,“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这一条款,竟成了某些不法拍卖公司和道德低下的专家们营私舞弊的通令牌,成为导致艺术品投资市场混乱局面的保护伞。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