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特点、对象及其方法论意义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8 共8351字
论文摘要

  一、产业投资的内涵与功能

  产业投资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机构 (政府)和个人,要进入某一个产业进行生产活动或提供劳务,都必须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用来建设厂房、购买设备与原材料,以及支付劳动者报酬等的投资行为。学界关于产业投资的概念不多,国内理论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投资为获取预期收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①;而李焕林在这个基础上把产业投资延伸为 “获取预期利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收入转化为生产资本的经济活动。”

  ②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投资是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的投资概念,与经济投资、直接投资有大致相同的经济内涵;不同之处在于产业投资更强调投资活动指向领域的产业归属和投资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其结果是增加或补充了某一特定产业的资产存量,提高了生产能力也即潜在产出③。第三种观点认为,产业投资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将生产资本配置到某一产业行业和产业组织中,并调整资本流动状态和存在状态,以获得预期绩效的经济活动④。第四种观点认为,产业投资是指各产业投资主体为获得预期收益而投入的资本 (或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投资经济行为和过程⑤。第五种观点认为, (产业)投资是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⑥;徐晟则认为产业投资又称为实业投资,是指为获得预期收益,以货币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将货币转化为产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经济活动⑦。

  上述产业投资概念分别从各个角度对产业投资的内涵进行了表述,但由于各定义表述不同,所表达的内涵也不同。要给产业投资以完整的、准确的和符合时代发展的定义,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如下四个问题:
  
  (1)产业投资是各产业投资主体的经济行为。产业投资主体是指在投资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投资资金来源,拥有投资决策权利,享受投资带来的利益,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法人和自然人,它们包括了企业、机构 (政府或政府派出机构)和个人。在投资活动中,产业投资往往存在着单一投资主体和多元投资主体,单一投资主体会使投资者的意志始终支配着投资的整个过程,如在投资过程中能够独立地对投资方向、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期限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同时得到全部的预期收益,也承担着所有的风险。多元投资主体使每一个投资主体都不能始终支配投资的整个过程,当然各个投资主体也不能得到全部的预期收益,同时也意味着不承担所有的风险,这样就给投资决策者和经营者提供相对独立的投资决策和选择空间。
  
  (2)产业投资是为了获得预期的收益。毫无疑问,任何产业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某种能够在未来带来收益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即以获得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或股权资产收益为首要特征。产业投资无论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都是与发展或经营某种产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产业投资总是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联系在一起。
  
  (3)产业投资是一项带全局性的投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性投资。从宏观角度看,产业投资必须服从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战略要求,而且要与区域发展优势与要求相一致;从企业角度看,产业投资要服从企业长远发展要求。二是中长期投资。从投资时效看,产业投资需要的时间达到 5—10年,有些规模宏大的产业投资需要的时间长达 15年。
  
  (4)产业投资必须体现并适应投资的制度环境。在实施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还是转轨经济的任何国家中,产业经济政策在产业投资中必定有明显的体现,因为要确保产业投资的顺利运行,促进产业的发展壮大都要受到政策环境的促进或制约,离开或偏离产业经济政策,这种产业投资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我们知道,产业投资的结果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从经济增长理论看,只有社会的产业投资能为各产业部门提供不断增加的生产能力,并且产业投资能够吸纳由此不断扩大的供给时,社会再生产才能以不断扩大的规模进行,经济增长才能实现。从近 50 年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各国为促进经济发展及应对经济危机,实施积极的产业投资政策,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改革开放 35 年来,我国为扩大内需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持国民经济运行快增长、高效益和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产业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结构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调整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比例,也就是加大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出比例,同时减少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出比例。产业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般经历由平衡向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产业投资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调整产业投资领域和方向,就能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产业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投资活动必然引起对社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增加。如果国家产业投资的规模越大、持续性越强,直接为社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也会不断增长。反之,如果没有资本的投入,就业就不充分,劳动力资源就得不到充分利用,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也会降低。所以,保持产业投资的适度增长,可以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加人们的信心,从而带动消费增长,促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不可否认,产业投资的投资过程,也是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遍及全球的三次新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带来的产业化浪潮,为此激发了各国以高新产业的发展作为其产业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热情。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学技术的产生,并成为投资主体投资的重点产业,一方面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产业投资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无形资产在投资中的比重。这种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投资目标的趋势,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及整个国民经济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

  二、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特点、对象及其方法论意义
  
  产业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投资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具体地讲,就是产业投资主体如何正确地选择投资项目,如何科学地进行产业投资决策,如何成功地确定产业投资策略,如何对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而使投资获得预期的效益,不断增加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总量。

  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强,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产业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产业投资所涉及的资本、利润、利息、成本等慨念是产业投资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产业投资的投资规模、投资成本受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的变化,并影响着产业投资者的决策和最终收益。

  产业投资学与产业经济学情同手足,产业投资学与产业经济学都是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是 “产业”,其研究对象是“产业关系”和 “产业政策”;而产业投资学同样要研究产业内的企业投资行为和产业政策指导、企业投资决策,以及产业投资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但是产业投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投资”行为和方法。我们知道,产业投资学与投资学息息相关。投资学源于 18 世纪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之时,而自古典经济学派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流派都十分重视对投资问题的分析,长期以来投资就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所面市的中外投资学着作所研究的内容而言,绝大部分研究的对象都是以证券投资为主,即各类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如何防范证券投资的风险;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一般来说,宏观投资学以投资总量的运动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而微观投资学以产业投资主体、实物资产购建、金融资产等的个量投资为研究对象,实质上微观投资学才是真正的产业投资。

  产业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产业投资规划、产业投资政策等宏观问题,及相关投资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产业投资学侧重于对产业投资理论、产业投资行为、产业投资方法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也就是产业投资主体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正确地进行产业投资的决策;如何科学地进行产业投资的市场分析;如何确定产业投资者具备的要素;如何成功地使用产业投资策略;如何合理地进行产业投资的区域布局;如何防范产业投资的风险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比较强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产业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决策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由于产业投资是通过资金投入的投资过程,它属于广义金融投资范畴。产业投资通过投资主体用资金对固定资产的新建和更新项目进行金融投资,是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数量,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活动,因而产业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产业投资也通过投资主体用资金实现对资本市场金融资产的收购兼并投资,其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为此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必然体现在产业投资活动当中,即从产业投资中涉及到的投资企业与金融机构、投资企业与被收购兼并企业等之间所产生的所有权关系、债权债务关系、信用关系、购销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等等,这些都包含着复杂的经济关系。由此说明,产业投资学研究产业投资的运行,必然要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经济社会关系。

  总体来看,产业投资理论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西方产业投资理论的研究最早源于 18 世纪后半期,当时的代表人物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在 《国富论》第二篇研究 “资财的性质、积累与用途”问题,对资本积累、资本投资与生产的关系进行了专门论述;他还根据投资获利方式的不同,提出了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概念,尽管它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对理解当时的投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⑧。本世纪引进翻译出版的滋维·博迪等的 《投资学》与其他西方的投资学论着大多以证券投资为研究对象,早期研究的内容是证券价格的决定、证券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和证券价格及收益与风险问题等。面临资本短缺所导致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就业不充分等难题,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几乎一致认为,全面展开投资是改变经济落后状况的唯一途径。因此,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西方的投资学从研究证券投资为主的同时,也逐步涉及如何增加物质资本投资的数量、提高投资效率等产业投资的微观问题。在西方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的 10 年中,产业投资以研究工程经济学作为重点内容之一,研究投资项目决策的准则和方法,这种投资项目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新建和更新项目,对于这类项目是论证方案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通常是委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和多方案的比较选择。因此,投资项目决策的原理和方法被称为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学着重研究项目周期、项目的监督管理、项目土建和设备采购的招标投标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把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融合,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本国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长,至 1997 年全球股票的总价增加了 250%,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 140万亿美元,约为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 (28.2万亿美元)的 4 倍。也就是说,虚拟资本投资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实体资本投资,不仅直接影响不同实体经济国家的投资活动能力,即制约了实物资本投资的发展,同时西方国家的一大批经济学家也因研究虚拟资本投资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以实物投资为侧重的产业理论研究逐渐减少。

  我国的产业投资理论研究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起步,至今近 90 年的历程。在各个历史时期研究的方向与侧重点各异,由此推动产业投资理论的健康发展。

  一是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基本建设为主(1926—1985 年)。根据有关记载,在我国反映产业投资内容的概念早在东北解放区进行建设时就已经产生,是以基本建设这一概念展现的。 “基本建设”概念最早来源于斯大林 《关于苏联经济情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⑩。1952 年元旦,政务院颁布了我国基本建设管理的第一个法规 《基本建设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基本建设概念,规定了基本建设的工作内容、组织机构、计划任务书的内容与编制、设计步骤、施工管理条款、拨款监督与检查、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等重要事项。当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我国相继推出了一批基本建设的分支学科,如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基本建设会计学、基本建设统计学、基本建设工程概论、基本建设预算、建设设计等辑讹辊。特别是 1982 年中国财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 《基本建设经济学》,及此后陆续修订出版的 《基本建设经济学》尽管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版本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规模、基本建设管理和基本建设布局等进行研究。应该说这是我国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启蒙阶段。

  二是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 (1985—2000 年)。20 世纪 80 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成为我国的中心工作。此时,以推进深圳特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率先发展而兴起的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产业发展与投资自然成为投资的重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国家计划和统计部门将原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合并称之为固定资产投资。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投资研究也形成了两条主线:第一,推进产业投资教育与学科建设。1988 年国家教委就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专业目录进行了重新修订,把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专业和基本建设专业改变为投资经济管理专业,在教学中重点传授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内容的投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二,编纂出版了大量专业着作。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进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投资的需要,从 1988 年起在全国范围相继出版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内容的专着,如 《固定资产投资学》、 《固定资产经济管理学》等。虽然这些出版物大多数仍保留了 《基本建设经济学》基本框架,但研究对象已经成为了固定资产投资,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了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实际上它们包含了产业投资研究的大部分内容。随着 1989 年后我国深圳、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与运行,激发了企业、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当时出版了一大批投资学着作,如 《投资经济学》、 《投资学》和《投资管理学》等,使产业投资着作的内容由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为主与证券投资内容相并重。当时固定资产投资研究的是宏观计划管理、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等问题,而很少涉及各个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原理和方法。也就是说我国产业投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三是产业投资理论研究以建立和完善投资理论体系为主 (2001—2014 年)。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国民经济经过 20 多年的快速、持续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民经济总规模翻了两番,到 2013 年达到 568845 亿元。这期间除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外,国家及企业、外资和个人等各类投资主体对产业投资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功不可没。随着产业投资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产业投资理论的研究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一,产业投资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学科。从 2001 年以来,在我国的重点高等院校及财经类院校的财政、金融、经济等专业纷纷开设了投资学课程,虽然其涉及的内容以证券、金融为主,但在重点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产业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开设了产业投资学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选修课程,重点传授以产业投资为内容的投资经济管理知识与技能,开展产业投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二,产业投资研究已经向完善理论体系方向发展。进入 21 世纪,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产业投资地位明显提升的环境下,在产业投资研究经历了 70 多年的文献积累与筹备后,于 2001 年 9月由中国统计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张中华、谢进城撰写的 《投资学》专着。虽然着作的名称仍然是 《投资学》,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以证券投资和宏观投资理论为主,但其中的 “产业投资”章节针对产业投资的内涵、产业投资的方向选择、产业投资的资金筹措和产业投资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此后,先后出版的李悦等主编《产业经济学》 (2004)、史本山等着 《投资经济学》(2013)、张丽峰的 《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协整分析》 (2006)等论着都涉及产业投资的基础理论相关研究内容,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2008 年全球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及欧盟的欧元债务危机的影响,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由外贸、内需和投资 “三架”马车推动发展的格局进入战略性、结构性调整,产业投资成为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产业投资受到政府部门的日益重视,政府部门及各类投资主体的需求推动了产业投资应用研究的迅速发展。

  三、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首先,产业投资理论研究将得到迅速发展,促进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产业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得到重视,但产业投资理论却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随着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产业投资的学科理论体系将逐步完善。一是产业投资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长期以来,关于产业投资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始终没有准确、科学与公认的定论;虚拟经济的并购投资、股权投资是否属于产业投资等问题将在研究中得到明确,从而推动产业投资理论的向前发展。二是产业投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到产业投资的整个过程。就目前来看,产业投资研究的内容是比较分散的,随着深化研究,将会涉及到投资选择、投资决策、投资规划、投资管理、投资效益评价、投资政策、投资风险防范等方面,形成产业投资理论的完整体系,并充分显示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产业投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和学科地位得到提升。产业投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产业经济和产业投资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随着各个产业投资主体的需求提升将进一步推动产业投资理论研究的深化。一是产业投资新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经过数十年来的研究及文献积累与筹备,在近 5 年内随着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努力,代表产业投资理论体系基本完善的产业投资学着作将面世;围绕新一轮经济改革创新与对外产业投资战略的实施,涉及新兴产业投资、产业投资并购、对外产业投资、产业投资安全等方面的新理论研究成果将大量产生。

  二是产业投资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得到提升。随着产业投资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与投资实践的开展,教育部门将确立产业投资在经济学中的学科地位;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到产业投资理论研究中,产业投资理论也会成为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第三,产业投资理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从产业投资学科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产业投资理论在我国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发挥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产业投资理论发挥引导性作用。产业投资是产业发展中的实体经济固定资产的投资,国家 “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这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而产业投资理论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即转型、升级、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投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将提供理论引导、行为逻辑分析和系统应用支持。二是产业投资理论发挥应用作用。产业投资理论研究产业投资主体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正确地进行产业投资决策、合理地进行产业投资布局等,特别适用于以我国产业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改革创新并重进行的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振兴投资规划、产业投资工具设计等改革实践。通过产业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在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实力, 推动产业经济的不断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产业投资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中尚需理论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注释:

  ① 李大胜、牛宝俊: 《投资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8 页。
  ② 李焕林: 《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110—111 页。
  ③ 刘春梅: 《中国产业投资优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1 页。
  ④ 何志强: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产业投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年。
  ⑤ 李永禄、龙茂发: 《中国产业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2002 年版,第 61 页。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