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

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挑战及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1 共4251字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 年国务院颁布 15 项经济改革措施,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从此拉开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序幕。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看过经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提出,“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京外投资合作”。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如何发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高度关注的国际话题。

  1 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

  从 2001 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掀起了新一轮热潮。从表 1 的数据可知,2002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OD)I 为 27 亿元,累积的投资存量为 299 亿元,到 201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达到 688 亿元,存量超过 3 000 亿元,达到 3 172 亿元。尤其在“十一五”期间 (2006—2010 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 (含金融) 总计 2 2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7 倍多,年均增长 40.8%;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分别累计 2 971 亿和 38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 4 倍和 2 倍多,年均增长率分别是 33.4%和 13.2%。2010 年,我国在 177 个国家 (或地区) 设立境外企业 1.3 万家;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 5 092 亿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 543 万人。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快速增长,201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列全球第 5 位和发展中国家第 1 位。

  中国海外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并非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资源矿产行业,而是已经拥有一个多种行业较为均衡的分布 (见图 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海外投资存量排在前列表明中国海外投资中服务业投资比重高居首位,而采矿业仅占 16.5%,制造业比重很低,仅占 5.5%。这与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投资存量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集中度较高,非洲居第 3。2009 年末,在亚洲国家的投资存量高达 1 855 亿元,占 75.5%,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拉丁美洲投资存量为 306 亿元,占12.5%,主要分布于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秘鲁等国;非洲 93.3 亿元,占 3.8%,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等国。

  中国海外投资结构在逐渐多元化,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的数量将会增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促进出口,尤其是与国内相关的商品出口,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贸易在对外贸易增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 2010 年联合国调查报告,中国被列为全球第 2 位的有潜力的全球投资者。全球经济危机没有伤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信心。2009 年,非金融部门的海外直接投资以 6.5%/a 的速度增长到 433亿元。大部分海外直接投资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设计制造业、售卖、零售和贸易部门。采矿和资源相关部门也成为中国企业的新投资聚焦。
  
  2 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影响和主要挑战

  正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10 多 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已跃居全球第 5 位,发展中国家第 1 位,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涉及环境、移民以及劳资等社会问题,导致部分中国企业形象受损,部分商业机会流失。正是由于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认识不足,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吃了不少苦头,导致投资受到抵制或被违约,最终损失惨重。安邦集团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环境风险是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时容易忽视的陷阱。

  据媒体报道,作为中国建筑业巨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中国海外”) 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让已经到手的合同“飞了”的原因之一竟然是波兰青蛙。2009-09,“中国海外”赢得了波兰一条公路30 mile (1 mile=1 609.344 m) 路段的建设权 。 可是,2011-06,波兰政府炒掉了“中国海外”,重新聘用欧洲建筑商来完成公路施工。原来,这是一条横穿于土豆田之间的公路,按照欧洲的相关规定,类似的公路下面需要有 3 ft (1 ft =0.304 8 m) 高的通道,以方便青蛙及其他小动物安全穿过公路。然而,“中国海外”在建设时却并没有作出这样的安排。甚至当波兰监管机构在 2010 年的一次实地考察期间提出这样的疑问时,“中国海外”的高管很惊讶会有这样的法律规定。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广泛,且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制造业,如采矿、石油和水电都是天然的高环境风险的产业,同时它又是中国主要的对外投资行业。大多数的矿址坐落生态脆弱的地区,有时在有原住民的地区。所以它不仅会影响环境,也会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再比如,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建设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它建设着非洲几乎所有的大型水坝。

  水坝工程会对当地的耕地、水生物和原住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电力公司、钢铁冶金一般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企业受外部关注度较高,国际化程度也较高,其环保措施相对严格,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发生环境纠纷的情况较少发生。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工业、煤炭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农牧业则受限于企业规模、环境治理成本等因素影响,环保意识比较低,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加强环保设施与技术的企业比例也较低。

  2010 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非洲国家政府官员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94%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企业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也有 40%的人认为中国企业对投资对象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伴生问题,包括环境影响以及加大当地市场竞争等。因此,中国一定要重视这些在建工程的环境保护。

  据国合会课题组的调研,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其所投资或提供贷款的项目要求必须进行项目实施前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进行中的环境措施实施,以及项目完成后的环境评估。对于环境标准,所有项目都是在比较中国的环境标准与东道国的环境标准后,选择其中较高者。在赞比亚开展的调研发现,中国有色集团投资的卢安夏铜冶炼厂由于采用了澳大利亚最新技术和设备,吨铜冶炼能耗只有 186 t 标煤,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中国国内最好的企业云南铜业和江西铜业,其吨铜冶炼能耗也在 260 t 标煤。这个案例表明,该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远远高于东道国和中国国内。

  中国不少知名大企业已自觉采纳了 ISO 14000环境标准和 ISO 26000 社会责任指导方针。但是也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环保意识、经济实力等因素影响,可能在适应环境标准方面存在问题。关键在于,目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环境意识已经非常强,其环境标准正趋近于国际主流,中国的中小企业投资者的环境行为尚无法满足这样的主流水准。因此,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都代表着中国的利益,遵守环境标准应该成为商业活动的一部分。不论中国政府是否为东道国提供海外援助、能力开发或其他支持,这些企业都应该努力提高遵守环境标准的能力。

  3 针对中国在海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中国的投资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还提高当地就业和税收,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环境和传统文化。中国的对外投资总体来说受到世界的广泛欢迎,但是通常因为投资准备不当和投资行为缺乏宣介而招致批评。企业在海外面临环境风险,考验的其实是企业和政府 2 个层面。对于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的状况,应制定更加全面、细致和规范的准则和标准来使中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

  1) 编制《中国海外企业环境行为规范指南》,使中国自己的标准与国际公认的企业社会责任要素保持一致。早在 2009 年,商务部就出台了《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和国别投资指南。《中国海外企业环境行为规范指南》要将环境影响评价、协议保护机制、生态补偿 (生态服务费) 和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其中。该指南应着重强调那些环境、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尚未受到中国监管的地区,或是那些监管水平低于国际公认标准的地区。该指南应鼓励中国国内投资和海外投资企业主动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在国内和东道国公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相关信息。

  2) 建立起一整套评估体系,使政府可以对其在海外投资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国外的经营活动进行更好的监督。这种框架体系的建立需要借助商务部、发改委、国资委,环保部、林业局和银监会等多个部门在海外投资企业环境社会准则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特别是东道国和中国可以考虑按照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来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评价和评级。这些信息可以在国内和东道国公开。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企业可以提供政策激励,如减免税收、优惠融资或快速通关等。

  3)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应更好地为“走出去”做好必要和充分的准备,在东道国绿色发展和应对环境和社会影响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应该作为低碳绿色发展的使者,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向东道国传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在东道国的绿色转型,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与东道国确定的发展目标、千年发展目标和其他相关国际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中国的低碳适用技术及产品在非洲国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具有成本低、基础设施要求低、排放小、收益高等优势,较之西方先进但成本较高的技术和产品更有利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发展和转型。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融入东道国的社会,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兴趣保持一致,并特别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职责。中国海外投资企业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和公民代表系统地改善沟通,消除偏见与歧视,帮助维护中国投资者利益。如果操作得当,这些做法将保证中国的海外投资在东道国得到广泛信任。基于绿色发展的中国海外投资方式既可使中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路径,又能保障其海外商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持环境可持续性,并极大地造福于东道国人民与经济。

  5) “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多吸取世界跨国公司环保方面的成功经验。大型跨国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由于他们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有能力在技术选择、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环境措施并开发先进的环保技术。那些优秀企业的做法一般包括,制定公司环境战略,提出环境政策,将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及时披露公司的环境信息,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等。总之,在环保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跨国公司的普遍做法是把环保融入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采购和回收处理之中。这些都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 1 ]张燕生. 新形势下更要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J]. 经济问题,2013(1):4-10.
  [ 2 ]李振超. 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矿业,2013(2):14-16.
  [ 3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课题组. 投资、贸易与环境[P]. 浙江:宁波,20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投资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