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60年代心理契约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它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心理契约是组织和员工双方存在的一种对双方责任和义务的主观理解,对双方情感和雇佣关系的维系起着重要作用(Argyris,1960)。一旦发生心理契约违背,员工会降低对组织的信任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通过研究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可以帮助组织构建良好的雇佣关系,从而减少员工流失.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并对目前国内研究方向与进展进行了展望.
一、相关概念
关于心理契约违背的概念,不同学者的看法存在差异. Rousseau(1989)将心理契约违背描述为"背叛的感觉和更深层次的心理挫折……受害者感到愤怒,怨恨,不公平感和不正当的伤害".但Robinson(1996)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员工对于组织未能履行心理契约中的一种或几种义务的认知,这种观点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个体实际得到的内容与个体认为组织承诺的内容之间的一种心理计量结果.
针对上述观点差异,Morrison和Robinson (1997)对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破裂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心理契约破裂是指个体对于组织未能完成其在心理契约中承担的义务的认知评价,它的基础是员工对于契约双方相互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提供的内容的比较;心理契约违背是一种情绪或情感,指的是个体在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情绪体验.
二、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现将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如表1)。在国内,对于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集中于最近几年,主要研究如表2所示.
通过上述归纳可以看出,有关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心理契约违背对离职倾向产生直接影 响. Robinson等(1994)、Guzzo等(1994)、Turnley (2000)、Michael D. Collins(2010)、杨婧(2012)、郝新强和王刚(2014)研究均发现心理契约违背对离职倾向产生正向作用.但不同的学者针对的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Guzzo等(1994)以外籍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Michael D.Collins(2010)以餐厅经理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杨婧(2012)则基于西安地区研发人员展开研究;郝新强和王刚(2014)研究针对100名高新技术行业职业适应期的员工.
2.心理契约违背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一些学者对心理契约违背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的机制进行相关研究.但不同的学者在中介变量的选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已有研究选取的中介变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中介变量,包括员工违约(李昊,2007)、组织信任(郁朝阳,2007)、组织公平感(方航,2012)、工作满意度(孙建萍,2013;王昕旭,2013;王琪,2014)、组织犬儒主义(张海涛和崔晖,2013);另一类是多个中介变量,包括工作价值观和归因(王建,2005)、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王玉梅和丛庆,2007;周惠玉,2012)、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倦怠(姚传飞,2011)。
不同的学者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也存在差异,一些学者选取多地区的各类型的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王建,2005;郁朝阳,2007;周惠玉,2012;方航,2012;王昕旭,2013);一些学者针对特定行业的员工进行研究,包括低收入服务业(姚传飞,2011)、高职院校(张海涛和崔晖,2013)、IT行业(王琪,2014);一些学者针对特定类型的员工展开研究,包括饭店知识型员工(王玉梅和丛庆,2007)、90后生产型员工(孙建萍,2013)。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关于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国内的研究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晚,集中于最近几年,且结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的相关的研究还较少,采用的问卷也是参考国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编制.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国内现有的研究更倾向于选取跨行业多类型的员工,具有普遍性,缺乏对特定行业的特定类型的员工进行研究.
因此,探讨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内容与维度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特定类型的员工展开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Rousseau D M. New hire percep-tion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obligations: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0,11.
[2]Morrison E W, Robinson S L.When Employees Feel Betrayed: A Modelof How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Develop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
[3]郁朝阳.组织信任对组织公民行为、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其与心理契约违背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7.
[4]孙建萍.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90后生产型员工离职倾
.0 向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一、心理契约感知概念界定心理契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其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员工对彼此共处过程中的相互责任的主观感知。广义的概念是组织和员工双方感知到的双方对对方的责任,它由组织感知到的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与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和员工感知到的组织...
摘要:契约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基...
根据我国统计局的统计,我国2012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6261万人,比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长了3.9%。其中,2012年外出农民工总数比2011年外出农民工总数增加了473万人,增长了3%。我国农民工这个新生群体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原有的农民工管理对策出现了严重...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从产品和市场延伸到了人力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迅速升温,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引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学习六大模块的实践经验,制定出全方位的规章制度,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建立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
心理契约作为一种企业与员工间无形的契约,其本质是二者相互的心理预期,它有利于企业和员工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本文就心理契约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加以研究,以期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所借鉴。一、心理契约概述1.心理契约的涵义。心理契约最早是...
1BS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成为我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BS公司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开始重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充分运用劳动...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源于Argyris发现企业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默契关系。但他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Levinson在1962年首次对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组织与员工之间存在一种内隐的期望,这种期...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也就是说,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
一、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是美国着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像合同一样是一种有形契约的存在,却发挥着...
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完善对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个人能力和忠诚度的提高都能对企业的管理及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契约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