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契约的内涵
心理契约是美国着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像合同一样是一种有形契约的存在,却发挥着比有形契约更巨大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双向性与隐蔽性等特点。
心理契约主要用于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其核心是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当心理契约包括的期望(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与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晋升)被满足时,员工就会表现出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实现对组织的强烈归属感和对工作的高度投入。然而,心理契约不仅仅是一种员工单方面的期望,也不仅仅是组织单方面的一种承诺,还是组织与员工彼此承担责任与履行义务的承诺与互惠。当员工所期望的没有达到,心理契约没有实现时,会导致违背心理契约的不良后果,员工产生失望感,消极怠工甚至离职。
此外,心理契约还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当心理契约已实现,或者员工的期望与组织所给予的出现不协调时,就会对原心理契约做出一个调整或者产生新的心理契约。
二、员工忠诚度的内涵及其类型
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指员工对于企业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指向和心理归属,即员工对所服务的企业尽心竭力的奉献程度,是员工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的有机统一。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员工的忠诚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能否实现目标、健康成长的关键。员工忠诚会带来最终的顾客忠诚,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与创造各个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员工忠诚度的提高意味着流失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此外,员工忠诚可分为主动忠诚和被动忠诚。前者是指员工主观上具有忠诚于企业的愿望,这种愿望往往是由于组织与员工目标的高度一致,组织帮助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等因素造成的。如良好的培训、广阔的晋升空间、价值认同等。被动忠诚是指员工自身不愿意长期留在组织里,但是由于一些约束因素,如高工资、高福利、交通条件等,而不得不留在组织里,一旦这些条件消失,员工就可能不再对组织忠诚了。两者相比较而言,主动忠诚比被动忠诚更稳定。主动忠诚是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发自内心的对服务的企业尽心竭力奉献的一种表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得到了自我的实现,员工会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而被动忠诚则是一种偏向于"经济契约"的忠诚,是以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来调整劳动关系,仅仅是因为一系列不愿放弃的经济条件而不得不留在组织里。
三、员工忠诚度降低的危害
在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今天,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目标,因为员工忠诚度的降低将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第一,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是员工忠诚度降低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当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对此失去兴趣;组织提供的工作环境不够舒适;所获得的报酬不具公平性或者在组织里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时,员工会对工作甚至对组织产生不满,做出降低自己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一系列行为,从而对组织的生产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员工流失率上升,损害组织声誉。员工忠诚度降低的最终后果是离开组织导致组织的员工流失率上升。当员工对组织产生不满,对组织的评价下降并且最后组织无法留住员工时,就会对组织的声誉造成损害。员工忠诚会带来顾客忠诚,若一个企业的员工忠诚度下降,声誉受到损害,那么该企业所拥有的忠诚顾客也将逐渐流失。
第三,增加企业的人工置换成本。原来的员工流失后,企业必须招聘、培训新的员工来代替,而招聘、培训员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生巨大的人力成本。新的员工存在是否适应、胜任工作以及是否能够达到原生产效率、标准的风险,员工流失也存在盗取商业机密,带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风险。
四、员工忠诚与心理契约的关系
员工与企业交易的不仅仅是劳动力与报酬,还是心理方面的。员工通过付出自己的劳动力与智力,从企业得到的除了基础的经济性报酬外,更期望的是得到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安全与归属感,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以及广阔的晋升空间等非经济性报酬,这些非经济性报酬能对员工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使员工感到心里满足。可是当企业的承诺与给予达不到员工的期望,无法实现心理契约时,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降低,最终导致忠诚度下降。心里契约无法实现导致员工忠诚度降低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由于经营问题而无法满足员工的预期或者员工的表现不满意使企业故意违背心理契约,不满足员工的预期。第二种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且有效的沟通使双方对心理契约的理解不一致,致使企业所给予的没有满足员工的预期。如企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口头暗示或承诺一些员工达到甚至超过目标绩效的奖励,但对企业而言,这只是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承诺,这样就会出现企业与员工对心理契约理解不一致导致最后的员工忠诚度降低。所以,员工忠诚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无法实现,如果组织与员工彼此对心理契约的理解越趋向于一致,那么心理契约实现得越完全,从而员工会有较高的忠诚度。
五、基于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措施
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并不是签订合约之后才建立的,而是贯彻了招聘、录用、培训、用人的全过程,所以心理契约下的员工忠诚度提高就要从招聘开始。
第一,招聘中传递企业的真实信息。应聘者传递的企业信息会对其录用后所建立的心理契约产生影响,真实的信息是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的基础。许多企业会在招聘时向应聘者传递不真实甚至是夸大的信息,例如录用后会提供完备的培训,正式签订合约后将获得满意的薪酬,广阔的发展与晋升空间等,此时应聘者已建立心理契约。然而,当他们发现企业根本无法承兑许诺,实现心理契约时,员工将对企业产生不满,降低对企业的满意度甚至离开。因此,企业应在招聘阶段就向应聘者传递真实的信息,企业的组织架构、培训机制、规章制度、薪酬晋升等,这样才能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以便于企业实现,培养员工较高的忠诚度。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各项体系与制度。员工效力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劳动取得经济方面的报酬,另一方面是为了展现能力获得组织对自己的认可,实现自我价值,这种认可体现在报酬增加、参与培训、职位晋升等各个方面,而组织对员工给予这些认可的前提是具备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激励等一系列的体系与制度。例如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定要具备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这样才能保证员工在感受到公平合理的同时又满足了其内心的心理期望,促使员工最大限度地为组织付出。这就意味着员工与组织达成了关于薪酬的心理契约的一致,充分发挥了在薪酬方面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作用。
第三,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希望雇佣的员工将其拥有的能力与资本都奉献于组织,全心全意为其效力,这样企业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一个企业的资源有很多,资金、设备、技术等,而人是最重要的,企业应该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与能动性。摒弃传统的独裁式领导,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重视员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让员工参与组织决策,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精神。此外,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只有员工认为自己在该企业有晋升的空间和发展的价值,才会主动留下来,并将自身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相一致,为之奋斗。
第四,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心理契约。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对员工进行的是统一的管理,但家庭背景、学历、生活工作经验的不同又使每个员工都具备各自的独特性,造成对企业的认知不同,对心理契约的定位不同。而建设心理契约是一个动态协调的过程,所以企业需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内心想法与真实的需求,必要时双方需对心理契约作出改变与调整,以免出现员工与组织对心理契约理解不一致或员工对心理契约定位存在偏差,导致组织无法实现心理契约或没有达到员工期望,使员工忠诚度降低。
六、结束语
组织员工关系在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若想加强组织员工关系,提高员工忠诚度,就必须履行双方的心理契约。为了更好地履行心理契约,从最初的招聘开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一致的心理契约,双方彼此信任,目标一致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奕爽。组织行为与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3(7)。
[2]蒋建华,杨从杰。如何培养员工的忠诚度[J].商业研究,2004(8):91-93.
[3]林兴发。心理契约与员工忠诚管理[J].现代企业,2006(4):16-17.
[4]宋超英,孙广兵。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忠诚度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6(1):59-61.
[5]王友清,姚明亮。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的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9):51-52
一、心理契约感知概念界定心理契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其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员工对彼此共处过程中的相互责任的主观感知。广义的概念是组织和员工双方感知到的双方对对方的责任,它由组织感知到的组织对员工的责任与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和员工感知到的组织...
摘要:契约是市场经济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基...
根据我国统计局的统计,我国2012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6261万人,比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长了3.9%。其中,2012年外出农民工总数比2011年外出农民工总数增加了473万人,增长了3%。我国农民工这个新生群体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原有的农民工管理对策出现了严重...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从产品和市场延伸到了人力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迅速升温,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引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学习六大模块的实践经验,制定出全方位的规章制度,甚至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建立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
心理契约作为一种企业与员工间无形的契约,其本质是二者相互的心理预期,它有利于企业和员工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本文就心理契约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加以研究,以期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所借鉴。一、心理契约概述1.心理契约的涵义。心理契约最早是...
1BS公司劳动关系管理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成为我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BS公司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开始重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充分运用劳动...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源于Argyris发现企业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默契关系。但他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Levinson在1962年首次对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组织与员工之间存在一种内隐的期望,这种期...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也就是说,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
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完善对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知识型员工个人能力和忠诚度的提高都能对企业的管理及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契约是联...
心理契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研究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哈佛大学着名心理学家梅奥为自的一批学者在霍桑试验中,对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如员工报酬、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