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研究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以哈佛大学着名心理学家梅奥为自的一批学者在霍桑试验中,对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如员工报酬、组织对员工的关心、群体规范和工作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关注。到2olu纪60年代,心理契约这一概念被引入到管理领域,Argyria (1960)、Schein( 1965)等人认为,心理契约是作为对构成员工—组织间交换关系和相互责任的一种心理期望。具体而言,心理契约定义就是关于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心理契约越来越受到管理学和心理学专家的重视。在管理实践中,心理契约的作用和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就心理契约在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就是高等院校与辅导员之间一种隐含的、未书面化的相互期望的总和。形成契约的双方不可能也不允许孤立存在。高等院校在构建心理契约的管理模式中,对辅导员人力资源进行心理契约管理,需要涉及双方主体的心理感知、彼此期望和责任。具体而言,心理契约就是存在于高等院校中的组织与辅导员之间,未公开、非书面化、内隐的期望和责任的总和。
二、心灵契约的作用
1、契合作用
心理契约能在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高等院校管理组织和辅导员之间的契合作用。契约双方之间的差异程度,反映双方的认可程度,差异性越大,契合程度就越低。反之,差异性越小,契合度就越高。我们在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辅导员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同时要教育他们增强忠诚感,履行辅导员思想育人的义务,促进校方和辅导员契合程度的提升。
2、激励作用
心理契约通过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隐性契约关系,促使辅导员形成对学校的责任与承诺,形成一种无形的驱动,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动性,自觉的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3、和谐作用
心理契约的核心是自觉性,辅导员对学校有自觉承担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出双方相互尊重的环境,创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心理契约管理实质上是人性化的管理,它要求增强校方和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如果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能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思想沟通,构建和谐的心理契约关系,就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价值观,从而减少对工资报酬和物质利益待遇方面的计较,密切校方和辅导员的关系,提高他们对院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驱动力和凝聚力,实现高校超出期望之外的良好行为,促进校方和辅导员相互利益的平衡和谐。
4、交换作用
心理契约是校方和辅导员之间建立的一种自立、平等、双向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它是关于校方与辅导员之间一种相互责任的内隐性的社会交换,它既包括物质利益交换、精神情感交换,还包括团队成员关系交换,这此交换是互利互惠的,不同于经济契约一样有具体的文字条款。
5、约束作用
心理契约约束功能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能促使辅导员不断通过期望与付出来审视自己与学校的发展,使他们在动态的环境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保持自身与校方的契约关系,防止掉队落后,从而增强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校方也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物质生活待遇,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增强学校对辅导员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
三、心理契约在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注重招聘考核,奠定心理契约基础
高等院校招聘辅导员时,不仅要注重辅导员的学历文凭、工作能力,还要注重招聘对象的人品和态度。学校在招聘时应明确告知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校方的发展口标以及对辅导员的要求,认真考察招聘对象的气质、性格和态度。招聘者应与应聘者允分沟通,尽可能消除双方期望口标的差异,达到“口标同化”,为心理契约的履行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组建管理团队,形成教师心理契约管理网络
辅导员心理契约管理必须在院校领导的支持下,由学工部门主管,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其具体做法是,院校学工部门为心理契约管理的职能部门,各学院的学工负责人主管所属辅导员的心理契约管理,负责代表校方与辅导员个体之间的沟通,通过调查、访谈、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辅导员对校方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向学工部门反馈,同时向辅导员传达校方对辅导员的要求和期望,使其自觉履行辅导员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心理契约达到平衡和对称的最佳效果。
3、完善培训体系,构建发展性心理契约
高等院校要根据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自先要发挥辅导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辅导员参与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评估,尽量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明确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有力的激发辅导员的学习动力;其次,要丰富辅导员的培训形式,重视培训互动,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在职培训;最后,要让辅导员积极参与了解对培训效果的意见,及时把培训效果转化到工作中去。
4、进行差别化管理,提舒L理契约的针对性
辅导员年龄上的差异会造成对心理契约感知的差异。我们要根据老、中、青尸个不同年龄阶段辅导员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契约的管理上因人而异,进行差别化的分类管理。还要根据辅导员职业生涯分类,针对尸个不同阶段的辅导员,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创建一个实现辅导员工作经验共享的工作环境。
5、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履行心理契约的动力
激励机制是开发辅导员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能增强心理契约履行的动力。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等级链”式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有效的增强辅导员履行心理契约的动力。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发展水平和则一务收支状况,结合辅导员心理契约的特点,制定多层次、多形式、体现激励机制的工资收入和津贴分配方案,建立对绝大多数辅导员起激励作用的薪酬福利体系,设置合理公平的物质利益差距,可以较大的增强辅导员履行心理契约的动力。
6、加强学生工作重视度,提升关系型心理契约
高等院校在注重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工作的关注与重视,让辅导员在受重视、被理解的氛围中工作,这是心理契约管理的必备条件。把辅导员的全面发展和院校的科学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提高高等院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心理契约作为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实践中的一个创新,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高等院校人事工作者和学工管理部门要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心理契约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进一步做好辅导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政府官员存在的庸懒散慢拖瞒作风和贪腐,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其原因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既有执政党本身的制度和监管不力问题,也有政治思想教育、选拔培养、社会监督薄弱等方面,而政府官...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功能愈加强大;与此同时,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如何促进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已经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研究热点[1].在图书馆工作中,引入和应用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新的管理机制的...
目前国内的工程单位和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单位劳务派遣中的用工数量、用工比例、工资、社保等问题,对于劳动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一方面,我国学术圈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主要集中于学生、教师和公司职员等,几乎没有人关注工程单位劳...
胜任力模型构建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博士提出,近年来在英美两国开展的胜任力运动推动下研究成果不断,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国一些学者在教育界和其他行业也构建了此模型,比如中小学教师胜任模型、中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等,并将其运用于...
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心理学界以及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在企业中,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度对工作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心理学研究者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由此提出了从管理心理学视角...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
研究生奖励机制改革作为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调动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长期以来,北京工业大学执行的奖学金制度是:依据研究生入学成绩和复试成绩,划分计划内公费(非定向、定向)、计划外...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源于Argyris发现企业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默契关系。但他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Levinson在1962年首次对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组织与员工之间存在一种内隐的期望,这种期...
一、员工选拔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员工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最基础的工作,它包括人员招聘、竞争上岗和管理者选拔,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淘汰的过程.它是保证组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组织的意义重大,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而进出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就是收费窗口,高速公路收费窗口的收费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在行人心中的形象。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生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