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

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作者:耿敏
发布于:2022-09-04 共4222字

  摘要:本文从健康管理学的概况出发,阐述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对健康管理学的展望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运用健康管理学,让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健康管理;管理模式;医疗结构;

  作者简介:耿敏(1983.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健康管理;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增加了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受医疗费用提高、慢性病频发、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影响,人们进一步增加了健康方面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健康管理学应运而生,该学科将长期为健康管理服务。因此,研究健康管理学发展现状与展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健康管理学的概况

  所谓健康管理,指的是将治未病思想、全新医学模式、当代健康概念作为指导,借助管理学手段与方式来跟踪、干预、评估、检测目标群体、目标个人健康影响因素、综合健康情况的一种医学过程。健康管理学的目的主要是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实现健康效益最大化。从学科角度来讲,健康管理有五个基本内涵,一是健康管理属于一种医学服务,其指导是健康管理理论。二是健康管理以医务工作者为主体,这些医务工作者需要经过全面的医学培训与医学教育。三是健康管理将康复期、慢性病早期、亚健康、健康等多种人群当作服务客体。四是健康管理把预防当作重点内容,干预并评估慢性病存在的各种风险,通过科学控制和科学管理使慢性病得以预防。五是健康管理学以人才团队、商业保险、高新技术、健康管理技术作为支撑。

  所谓健康管理学,指的是对健康管理技术、健康管理方式、健康管理理论、健康影响因素、人的健康进行研究的全新医学学科,概括、总结了大量的健康管理实践服务内容,属于健康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应用范畴来看,健康管理学需要由健康医学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将信息学、管理学与医学相结合,将健康保险、健康信息、健康管理方式、健康干预途径、控制健康风险、健康评价标准等问题与理论作为研究的重点。

健康管理学

  二、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一)建立了大量健康管理组织,对该学科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学术研究。

  从2005年至今,国内健康管理的相关会议开展了上千场,相关学习与培训也在不断进行[1]。与此同时,我国从2009年至今开展了大量的健康管理科研项目并研究有关学术问题,刊登了许多健康管理书籍、专着、杂志,建立了健康管理专家基本共识。

  (二)我国对健康管理学进行了创新型、科技型的研究。

  具体包括社会级、省市级、国际级等不同级别,其研究对健康管理起到了转化成果、创新科技等多种作用,让我国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大幅提升了服务水平、培养人才水平以及科研水平。

  (三)健康管理学完成了学科建设,能够提供更加正规的服务。

  在健康管理科的带领下,健康管理机构在整个社会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已拥有近万家健康管理机构,并呈现服务人群日益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截止2020年底,体检人次已超过7亿。国内健康管理行业正朝着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借助大数据做到了管理、经营的连锁,大量健康管理集团涌现。

  (四)国内健康管理团队日益壮大。

  在我国,相关示范基地进行了近二十年的建设,对健康管理机构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专业人员和单位,初步形成了健康管理团队,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技术保障提供给健康管理学未来的发展。

  三、健康管理学的展望

  对健康管理学的展望可从占据更高的医疗地位、响应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转变健康管理机构、建立联合体、提供非医学服务等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一)占据更高的医疗地位。

  在未来,健康管理学的应用价值与医疗地位将会不断提高。一是医院内部设置的健康体检科与健康管理科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日后能够具备更强大的创新科技能力,带来更高的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科室规模。与此同时,健康管理科作为一个医疗平台,能够推动医院的康复、治疗、诊断、预防一体化,发挥促进健康的作用。健康管理科能够有效地将医疗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创新融合发展和管理,推动治未病理论走向实践,并将有效支撑提供给医院由治病中心朝着健康中心方向转变的过程[2]。二是社会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中心都属于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发展,这些社会医疗机构的职能都由单一性体检职能发展为健康综合管理职能,部分连锁医疗机构在其社会影响力下,有望建立一个庞大的健康管理产业集团。与此同时,部分医疗机构会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发展,从而满足部分社会需求,促进国内健康管理不断发展进步,为我国整体提升健康水平提供坚实力量。三是卫生服务机构普遍运用健康管理学后,能够向基层推广健康管理的各项服务,并且变成管理慢性病、预防疾病、服务社区的有效模式及途径,针对目标人群展开全面的健康管理,比如,针对老年人群体、职工群体、儿童群体、妇女群体的全面健康管理。

  (二)响应健康中国行动。

  国务院针对2030健康中国计划,颁布了健康中国相关实施建议。建议提出,应整合未来的健康突出问题与重大健康疾病,构建预防疾病的服务机制,不断向前推进这一机制,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与此同时,建议中重点指出应针对慢阻肺病人、糖尿病病人、老年人、企业职工、儿童以及妇女积极开展健康管理。以上建议的实施举措、基本任务、主要内容、行为思想都和健康管理学的方法、技术、模式和思想高度统一。从这个角度来讲,健康管理机构与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充分响应国家的健康中国行动,并在其实施过程中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

  (三)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我国多个部委和发改委共同制定和发布了健康产业的相关发展纲要,指出健康管理应得到优质发展。一是应牢牢抓住健康管理普及工作,提供医生签约服务,让健康管理得到标准化、优质化供给,并将健康干预、风险评估、慢性病体检、健康咨询、职业病体检当作重点,不断优化政府的相关评价制度、考核制度与购买服务[3]。二是应普遍运用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专门的医生签约服务系统,与人民群众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相对接,将更多的健康信息数据陆续融入进来。三是对社会各界力量予以鼓励和支持,使其提供健康管理相关服务包,对健康商业保险的合作路径与筹资路径展开有益探索。四是借助良好的健康管理,使智能化健康管理在国内得到落实与推广,让健康智慧管理得以实现。

  (四)转变健康管理机构。

  一是现有的健康管理机构大多数只能提供健康体检的单一性服务,在未来应朝着健康管理的综合性服务这一方向转变。二是现有的健康管理机构大多数只能提供健康管理的常规服务,在未来应朝着健康管理的智慧服务这一方向转变。三是现有的健康管理机构大多数处于建设的孤立状态,在未来应朝着建设的体系化方向转变,从而使健康管理实现联合体的建立。

  (五)建立联合体。

  为了使健康管理实现联合体的建立,应先明确健联体的界定。所谓健联体,指的是将健康作为中心内涵,将疾病管理和预防作为服务内容,将健康管理机构、卫生服务机构当作实现平台的以健康管理为目的的联合体,又叫作健联体。详细来讲,一是健联体的目标是为中国健康助力。二是健联体的主体是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三是健联体的依托是区域医疗机构。四是健联体和康养机构、康复机构、保健机构、疾控机构等多种机构彼此联合。五是健联体的支撑是健康保险、高新技术、健康技术。整体来讲,健联体作为一个新模式,能够将治疗和预防相结合,有利于国内卫生战略的下沉或前进。

  从服务内容来看,健联体有促进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大病这三个主要服务内容。一是促进健康这一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管理、健康素质的提高、健康学习教育的进行、疾病风险的控制等,通过生活习惯的变化实现根本性预防。二是管理慢性病这一服务内容包括管理高血脂、高血压等失偿代谢疾病,对其并发症加以控制,干预慢性病潜在人群的生活习惯,使其发病概率大大降低。三是预防大病这一服务内容包括慢阻肺、心脏病、癌症等大病的预防,干涉并筛选大病潜在人群,提高治疗和预防大病的能力,让早死亡率有效降低,做到尽早治疗、尽早诊断、尽早预防[4]。

  从关系来看,医联体、健联体的实现平台与出发点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整体上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有效支撑,后者是前者的合理补充,二者都属于建设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推广和实施健联体,就要从治疗和预防单病种入手,近年来,我国内陆续建立了糖尿病、肺癌、胃癌等多种治疗预防健联体,在未来,我国还会为建立肾脏病、肠癌等多种治疗预防健联体而不断努力。

  (六)提供非医学服务。

  近些年,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了大量政策。受其引导,大量社会企业会进入健康领域,在把握健康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健康管理产品、健康管理方法、健康管理技术,融合多种保健技术和养生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管理的非医学服务。与此同时,这类健康管理企业在未来发展将会十分迅速,变成一种新力量来支撑国内健康产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研究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人员应对健康管理学的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充分把握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能够从占据更高的医疗地位、响应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转变健康管理机构、建立联合体、提供非医学服务等不同方面展望健康管理学,从而更好地运用健康管理学,让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白书忠,田京发,吴非.我国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4(5):409~413
  [2] 马晶,杨晓萍,张洋弋,等.健康中国背景下某医学高校应用型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2:184~187
  [3] 谢朝辉,陈刚,王维民,等.第十三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0,1:92~94
  [4] 郝梓旭,刘海昭,王乐然,等.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培养模式探索——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13):239~240
  [5] 王培玉,刘爱萍.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师——人群健康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卫生行业的新职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
  [6] 武留信.加快健康管理学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
  [7] 白书忠,武留信,陈刚.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内涵与实践[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6
  [8] 张涛.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耿敏.健康管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67-6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管理学原理论文